53
本文作者: 易建成 | 2015-12-07 07:49 |
算一筆賬,如果說每天開著奔馳 Smart 上下班的人是中產階級的話,那么每天租一輛 Smart 通勤的人肯定是中產階級中的中產階級。
王利峰就是這么干的,并且他還想讓更多普通人開上 Smart 通勤。
兩三年前,共享經濟大行其道,Uber、AirBnB 等互聯(lián)網公司的崛起將這種消費拉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國內,滴滴、Uber 基本上解決了大部分人出行的需求。但是還有一部分「挑剔」的用戶他們無法滿足:有自駕能力、追求自由的人,他們更希望掌控對汽車的駕駛權。
神州、一嗨、寶駕這類租車公司一般是半日起租,租賃手續(xù)比較繁雜,必須到店交押金才能將車開走。分時租賃則不同,用戶根據(jù)車輛實際使用的里程和時間支付費用,不需要合同承諾、押金,還車時只需??吭谌我夤餐\囄?。這種體驗正是創(chuàng)業(yè)公司途歌試圖提供的。
王利峰作為其創(chuàng)始人,認為短時短途、自助取還、按分鐘計費的「分時租賃」模式正是市場的空白。
途歌成立于今年 7 月,產品于 9 月中旬上線,目前已經積累了 1 萬名用戶。創(chuàng)業(yè)前,王利峰有過兩次創(chuàng)業(yè)經歷,曾經是搖搖招車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AA 租車創(chuàng)始人兼 CEO。
基于共享經濟帶來的用戶消費習慣的改變,自助租車更適合這種場景:專車市場成本很高,「因為專車與租車之間隔著一個司機?!垢匾氖?,小車型與自駕更符合共享經濟的趨勢。
在王利峰 40 人左右的團隊中,其中有半數(shù)成員屬于技術團隊:負責軟件、車載硬件、后臺服務器、數(shù)據(jù)模型的開發(fā)與搭建。
有了技術上的支撐,車輛調度的效率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降低運營成本和車輛的閑置率。用戶在駕駛的時候,發(fā)動機轉速、油耗、使用時間以及訂車、取車、用車、還車的過程,其軌跡路徑、時間節(jié)點,在后臺都有采集和監(jiān)控。然后團隊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模型進行優(yōu)化,派出地勤和運管對車輛進行調度,以提升單車和多車協(xié)同效率。
途歌第一版產品在今年 9 月上線,那時他們積累了兩三百名天使用戶,陸續(xù)做了一些地推活動。在用戶增長上王利峰似乎并不擔心:有了 AA 租車的經驗,在產品和技術上有團隊核心成員把持,合伙人又有過創(chuàng)業(yè)經歷,大家在工作配合上比較默契。這也是為什么他將這個團隊稱之為「成熟」。
明年,他們計劃在北京地區(qū)投入上千臺車,隨后再向其他城市擴展。
(Car2Go 的車輛)
在運營模式上,他們參考了在歐洲非常流行的 Car2Go,這是戴姆勒在 2008 年推出的汽車共享項目。它打破了傳統(tǒng)租車企業(yè)按天計費和在門店租車還車的模式。用戶可以提前半小時預定車輛,按照分鐘和里程數(shù)計費,還車時只需停靠在合法的停車位即可。
在這種模式下,每輛車一般在投入使用 1.5 到 2 年的時間內收回成本 ,包括車輛運營、人力招聘、市場營銷和折舊率。
王利峰和技術團隊參照 Car2Go 的做法,業(yè)務模式很簡單,途歌的車輛以及停車位都是通過租賃形式獲得,車輛的運營管理權、調度權歸他們所有,而維護、保養(yǎng)等由租賃公司負責。
然后對汽車進行改造,接入自己的車載終端、車載電腦 OBD,可在 APP 上查找附近可用的車輛,實現(xiàn)無人化自助交車、還車,改造后的汽車投放到相應網點。需要用車的用戶在 App 或者是網站注冊、上傳駕駛證件,驗證通過后就能夠到附近最近的網點取車。
(計費方式)
途歌的第一批服務人群和覆蓋范圍集中在商圈(寫字樓、商場、購物中心)。目前在北京的網點有華貿中心、財富中心、嘉里中心、漢威大廈、國貿三期、JW 萬豪酒店、嘉泰國際大廈等 20 幾個網點。
「用戶大多是留學生、高校教授或海歸,年齡結構大概在 30 到 35 歲。他們關注自身狀態(tài),注重環(huán)保和時間。而自助租車的出行方式,在生活理念上符合這種趨勢。」王利峰告訴雷鋒網。
汽車共享服務、分時租賃利用移動互聯(lián)網并不是什么新鮮事。途歌僅僅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國外有較為成熟的 ZipCar、法國 Autolib;國內有 Ucar、空中租車、壹壹租車、EVcard、蘇打出行等等。
在車企方面,奔馳的 Car2Go、奧迪在今年 6 月推出的 On Demand、雷諾的 Twizy Way 和豐田的 CMOS。國內,北汽新能源已經建成并投入運營了大約 40 個分時租賃網點,投放了 1000 多臺新能源汽車;此外,因為投入新能源汽車而介入分時租賃市場的車企包括有力帆、吉利康迪、比亞迪、北汽、上汽榮威等。
王利峰似乎并不太擔心這樣的競爭。這是因為移動互聯(lián)網來了之后,大家的起點差不多,目前也沒有任何一款汽車分時租賃 App 用戶數(shù)超過 100 萬。
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汽車保有量為 1.5 億輛,現(xiàn)階段國內駕照持有人數(shù)在 3 億左右;相對于中國人口基數(shù),持駕照人數(shù)及車輛保有量未來還會有較大增長空間。而駕照持有人數(shù)和乘用車保有量存在巨大差距,這給汽車租賃市場提供了極大的發(fā)展空間。
三四年前,在打車、專車市場,讓用戶綁定信用卡還是一個不小的門檻。但是在今天,下載 App 然后綁定駕照和信用卡,很少有用戶會拒絕。這是因為共享經濟已經漸漸成為人們生活里的一部分。
采訪結束后,雷鋒網編輯體驗一次自助租車服務。從嘉泰國際大廈到中關村,總里程大約 23 公里,費用為 55. 5 元。如果正常打車,費用在 65 到 69 元之間(參考百度、高德地圖的數(shù)據(jù)),相當于節(jié)省了 20% 的費用。
在交通不擁堵的情況下,自己掌控駕駛權的那份喜悅是不言而喻的。
PS:如果你對汽車創(chuàng)業(yè)有興趣,歡迎交流與探討(微信:eriseds 郵箱:yijiancheng@leiphone.com)。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