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溫曉樺 | 2016-12-04 21:41 |
AI金融評論招人啦!
金融科技方向記者,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
要求:
1、經濟學、法學類專業(yè)畢業(yè),對證券、銀行等資本市場熟悉,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計算機技術有濃厚興趣
2、英語六級水平,文筆佳
過去一周,金融科技行業(yè)又有哪些不可錯過的消息動態(tài)呢?
業(yè)界
2017年即將到來,財富管理顧問行業(yè)的未來競爭越發(fā)激烈,每一個顧問師都應該把握一些相關科技的發(fā)展,以幫助自己提升能力,吸引客戶,在競爭中保持優(yōu)勢。本文是 Financial Planning 所做的一篇關于數字財富管理領域業(yè)界人士對相關科技發(fā)展趨勢興趣度的調查。雷鋒網對本次調查做了編譯和整理。
調查數據顯示,業(yè)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網絡安全、規(guī)劃型軟件等等對行業(yè)發(fā)展有所促進的新科技發(fā)展。同時,調查也發(fā)現,交易商、托管人和第三方技術提供商在滿足理財顧問的需求方面表現良好,而顧問們也確實能因新技術而得到更好的回報。其中:
CRM:地位依然牢固
理財規(guī)劃類軟件:MoneyGuide Pro 、eMoney兩家獨大
風險評估軟件:因網絡安全問題而生
投資組合管理軟件:可能即將消失
智能投顧:一個混亂的戰(zhàn)場
總的來說,調查顯示,對于如今的技術工具,大部分企業(yè)沒有合適的基礎設施來監(jiān)控這些技術上的變化。今年的調查中,只有32%的公司至少一年對技術評估一次,35%的公司并沒有評估技術的計劃。但是慘淡的數據中還有一線希望:公司中的技術決策者們年齡越來越小了,15.4%的公司技術決策者年齡在25-34歲,35-44歲的有24.5%。
日前雷鋒網報道,近來許多本是面向一般投資者,俗稱散戶的智能投顧公司,其業(yè)務都開始陸續(xù)轉向B端,收縮或者放棄C端,包括投資海外標的和投資國內市場的平臺。
據統(tǒng)計,當前中國市場上,提供智能投顧服務的公司大約有二十家,其中大部分前期以服務C端用戶為主,但也有一類是直接探索服務B端的模式,即通過開發(fā)智能投顧工具,提供給金融機構使用,比如PINTEC旗下的璇璣。據了解,璇璣已與民生證券簽署排他性合作協(xié)議。
雷鋒網對璇璣公司的 CEO 鄭毓棟進行了專訪,探討智能投顧的智能問題。鄭毓棟表示,用戶的畫像刻劃分應該成兩個維度:客戶的主觀風險承受能力、主觀的風險忍受能力,以及客觀的風險承受能力。
此外,面向廣大C端用戶滿足定制化需求,智能投顧技術方案提供商應該具備模型擁有非常大的靈活性和伸縮性,以及把方案與銀行IT系統(tǒng)進行嫁接和部署的能力。因為,每個機構面對客戶所擁有的產品是不一樣的。比如某機構連接了五十多家基金公司,但另一家機構可能只有二十多家基金公司的產品。而第二點,一方面,金融機構對于信息安全的要求非常高,其客戶信息不能離開整個銀行或金融機構的體系。另一方面,因為每個銀行的整個環(huán)境都是不一樣的,比如IT系統(tǒng)用的是英特爾還是思科,數據庫用的是甲骨文還是其他,隨之技術接口和運維體系也不同。
支付寶社交圈這事吧,可以類比家長給上高中的孩子送避孕套——早戀當然不好,但是懷孕了傷害更大,輔以合適的性教育,這是科學的趨勢?!皞€人金融信用”這個在大眾語態(tài)中高冷而危險的詞語,支付寶希望大家能理解、接受然后擁抱。但結果呢——會從送避孕套發(fā)展成性解放嘛?
撥開紛紛擾擾的討論以及打擦邊球的壓抑快感。支付寶利用“美女營銷”究竟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把“征信”這個在中國大陸語態(tài)中處于“高壓線”狀態(tài)的一個詞,嬉笑簡解構了。
中國個人金融信用的發(fā)展歷程不長,幾個月前還有人重提“中國只有不到兩億人擁有征信記錄,如何服務剩下十多億人是互聯(lián)網金融要努力的方向”。這句話伴隨著互金興起和網貸泡沫破裂,應該在未來還要陪fintech走幾年。
在大眾語態(tài)中,個人金融信用是一個多少知道但未必親近的概念。在所有銀行主導的官方語態(tài)中,信用成為了一個“高危、易破碎、小心輕放、此面向上(劃掉)”的詞語。仿佛任何道德上的瑕疵都會在信用上被反應出來,繼而被金融體系掃地出門。
“芝麻信用750分”是螞蟻金服對個人金融信用良好的一個標記線。螞蟻金服想表達的,也正是“芝麻信用750分”對大眾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
人工智能和金融的結合目前有多個領域:用人工智能進行量化交易;輔助生成報告、投資意向書;做語義搜索,用于行業(yè)研究;以及智能投資顧問等。隨著國內經濟結束高增長進入結構調整期,債務過度擴張,以及匯率和資本項目的改革,國內高凈值人群逐漸產生海外資產配置的需求。Fintech子領域智能投顧(robo-advisors)也因此吸引了行業(yè)和用戶越來越多的關注。
然而,同樣是因為強烈的投資理財需求得不到滿足,同時互聯(lián)網金融為躲避監(jiān)管而大肆借助智能投顧新概念改頭換面,互金P2P理財再度伺機而出,造成如今智能投顧市場尚未壯大就魚龍混雜的局面。
那么,真正智能投顧是如何工作的呢?進行資產配置的投資標的都有哪些?量化投資是否是資產管理新出路?智能投顧市場將如何發(fā)展?……這一期硬創(chuàng)公開課,我們邀請到PINTEC旗下智能投顧公司璇璣CEO鄭毓棟來講解。
嘉賓簡介:
璇璣古語為北極星,和其他智能投顧類似,璇璣提供基于公募資金進行全球數字化資產配置的服務。其CEO鄭毓棟擁有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學碩士和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先后曾擔任渣打銀行中國投資策略及咨詢總監(jiān),產品總監(jiān)以及花旗銀行新加坡產品總監(jiān)等,在財富管理領域有10余年經驗。
活動詳情:
12月5日下午3:00
主題:《新資產管理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智能投顧?》
嘉賓:鄭毓棟
報名方式:
掃描下方海報上的二維碼,關注“AI金融評論”公眾賬號后,在菜單里點擊“公開課”添加管理員,通報姓名、公司、職位、聯(lián)系方式,并分享海報到朋友圈、截圖發(fā)給管理員,審核通過后即可進群。(金融科技從業(yè)者或實踐者優(yōu)先。)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