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宗仁 | 2014-09-10 17:40 |
最近車聯(lián)網(wǎng)智能配件不少,OBD騷動過后,HUD又前赴后繼,它們的共同點是都使用了OBD接口這個汽車上唯一和行車電腦相連的接口,都不能靠著單純的駕駛輔助功能就打動用戶掏錢。這時先行一步的OBD廠商們開始思忖———“騷動過后的落地,這商務化得如何走?”
選UBI?
接觸的OBD盒子廠家中,有一部分人選了UBI模式,他們盒子功能一般,以能滿足保險公司的需求為第一要務。
而跟保險公司合作的時候,各自的合作方式又會有一些細微差異。
有的智能配件商是跟保險公司合作,賣車的時候保險公司把盒子直接送給用戶,由保險公司付給配件商成本價。
有的是保險公司不給配件商錢,配件商向用戶收取年服務費,保險公司代收后轉交給智能配件制造商。
先不管這盒子做地怎么樣,這樣的模式確實是可以賣地出東西的,用戶買了車后必須買保險,保險公司這時“順手一送”,實在是合情合理,但由于保險公司的用戶量擺在那兒,這時保險公司那邊占主動權,盒子功能是一方面,誰能跟保險公司達成合作又是另一方面,因為有些配件商老早就跟幾大保險公司在合作了,機遇又變得很重要了。
另智駕君覺得除了機遇之外,時勢也很重要。據(jù)聞明年保監(jiān)會頒布保險公司可以自定義一些保費項目,到時若大保險公司已經(jīng)名花有主,中小型保險公司則會聯(lián)合失意方來個對抗,玩得好保險行業(yè)的大頭都要易主了。
另一部分人則選擇了汽車維修(或者保養(yǎng)+維修)模式,他們的盒子功能更傾向于車輛診斷,動力系統(tǒng)、底盤系統(tǒng)、車身系統(tǒng)、電器系統(tǒng)都是他們發(fā)揮診斷優(yōu)勢的地方,一般在診斷結果出來后,會有相關的線下保養(yǎng)店、維修店界面接入。
在接觸的眾多智能配件商中,很多配件商不分青紅皂白地選了汽車維修這個模式,只是覺得走這條路是行的通的,雖然自己的診斷功能做地很一般,雖然真正在洽談的線下保養(yǎng)店還沒開始,也先把姿勢擺出來了。
但在智駕君看來,雖然這個模式看起來比較粗鄙有效——跟保養(yǎng)店、維修店合作,直接跟收益掛鉤,而且主動權還是比跟保險公司主動權多一點的。搞不定4S店就搞第三方保養(yǎng)店、維修店,大家都想推翻舊制度的壟斷,要談合作還是比較容易的。
但是它的門檻在技術,把汽車診斷功能做到極致還賣到4S店,第三方維修店的廠家有誰,大家都心里有數(shù)。比如在現(xiàn)在OBD盒子里的大頭之一元征,其實在之前的20年,他們一直在做一個汽車診斷儀的東西,就算是4S店也愿意買單,當然OBD盒子的年代會有新的技術極客出現(xiàn),但這個經(jīng)驗可以借鑒下,要跟實打實的維修店合作就要準備把技術做好了。
智駕君寫這個,只是因為最近看一些盒子、HUD什么功能都弄,什么都沒弄精,覺得他們沒想清楚所以才有感而發(fā)。
“我們想把用戶數(shù)做起來后再想著商務化”,“我們保險和汽車電商都接上了,妥妥地”,
這些邏輯沒錯,但試問若你沒有BAT那樣的用戶基礎、沒有拉攏某個大保險公司的說客能力,沒有一個殺手級功能你怎么把用戶量做大,還不如仔細想清楚后再選一樣做到極致。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