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maomaobear | 2014-06-26 18:03 |
在2014年6月26日凌晨的谷歌I/O大會上,谷歌發(fā)布了Android Auto。手機為主、車機投射的思路和蘋果的Carplay非常類似。而僅僅半年前,在2014消費電子展(CES)上,Google 宣布創(chuàng)立(the Open Automotive Alliance,簡稱OAA),成員包括奧迪、GM、現代、本田和英偉達(NVDIA),儼然一個軟硬件合一,上下游通吃的聯盟。
為何Android Auto會變了思路學蘋果呢?
在CES上,谷歌和NVIDIA、汽車廠商合作創(chuàng)立OAA,是有很大野心的。這種硬件、軟件、終端廠商產業(yè)聯盟的模式非常類似PC時代的標準化軟硬件。谷歌提供安卓系統(tǒng),Nvidia提供硬件SOC,汽車廠商拿來標準軟硬件,根據自己的車來做深度開發(fā)。用PC類比的話,谷歌來當微軟,NVIDIA來做Intel。把眾多汽車廠當成聯想、戴爾、HP,在車機領域一統(tǒng)江湖。因為軟硬件是標準的,這種模式有相當的優(yōu)勢。
首先,這種模式可以方便的支持第三方軟件,并且可以支持用戶的訂制,就是說你嫌棄車機自帶的高德地圖不好用,你可以自己裝個百度地圖。你嫌棄車自帶的音樂播放器不好用,可以裝個天天動聽……
其次,這種模式可以很方便的實現車聯網和O2O。因為操作系統(tǒng)相同,硬件相同,網絡協議和硬件接口就相同。而且這些接口和手機、平板同源,互聯互通非常方便。各種應用也可以通用。O2O結合也非常方便。開到一個地點,想吃什么菜,打開大眾點評,周圍哪有清清楚楚;怎么走?打開地圖設定導航,明明白白;在哪停車,打開地圖查找附近停車場,一目了然。
這個模式聽上去很美,理論上也是未來的方向。但是存在問題。
按照PC時代的Wintel模式,PC廠商是沒有成本的,無論是聯想、戴爾,還是HP、神舟,他們是沒有包袱。你給我什么我用什么就是了,沒有多少開發(fā)的成本。而汽車廠商完全不同,汽車電子化發(fā)展了幾十年,各個廠商都做了相當的積累。在自選操作系統(tǒng)的深度開發(fā)上,也付出了相當大的成本。
如果從新車開始切換到安卓加NVIDIA的體系,意味著所有的開發(fā)工作要從頭再來。穩(wěn)定性測試要從頭再來。
而安卓本身Linux加虛擬機的架構,嚴格來說不是很適合于汽車行業(yè)。汽車車機和機械硬件相關,對系統(tǒng)的實時性要求極高。而linux的實時性本身很差,有人為了工業(yè)應用專門開發(fā)專門過RT linux(實時Linux)。實時性本身很差的Linux再加一層安卓虛擬機,響應的可靠性就很成問題。而汽車的安全性要求遠遠比手機電腦高,手機死機重啟就是了,大不了送修。汽車行駛中出問題人命關天。
所以更換新的軟硬件,測試和系統(tǒng)冗余設計決不可馬虎,而這需要時間和成本。要說服汽車廠商要放棄自己多年的積累花大價錢從頭再來,難度頗大。
在蘋果推出Carplay后,谷歌認識到了通吃模式面對著蘋果的競爭,立即開始招聘投影模式的人才。
蘋果的模式屬于“附加車機”,主要工作還是手機完成,汽車只是提供一個接口,讓手機可以使用汽車的屏幕、喇叭、觸摸屏。汽車廠商的開發(fā)成果保留,系統(tǒng)測試不需要從頭再來,只需要預留一個接口。而就應用來說,除了上車插拔線頭麻煩,基本感覺不到與通吃模式用戶體驗的差異。同樣可以O2O,同樣可以安裝第三方軟件滿足需求。
所以“附加車機”在目前階段是更好的選擇,谷歌急轉彎學蘋果更符合市場的需求,這算是一種妥協。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