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張偉 | 2017-01-06 17:03 | 專題:CES 2017 ,雷鋒網(wǎng)在拉斯維加斯現(xiàn)場 |
日本第三大汽車廠商本田在CES 2017上成為首個推出電動共享出行概念車的主流車企。
嚴格意義上講,這是一輛通勤車,同樣具備自行駕駛功能,被命名為“NeuV”(全稱“New Electric Urban Vehicle”)。
本田官方表示,這輛擁有兩個坐席的電動汽車在不被車主使用的情況下可通過程序設定進行自動接送乘客的動作,而且,原廠還可以對其進行回收再利用。這也大大提高了車輛的利用率,不至于大多數(shù)情況下處于閑置狀態(tài)。
本田美國研發(fā)中心主設計師Mike Tsay表示,“我們設計NeuV的初衷就是要把其價值發(fā)揮到最大,讓用戶享受這些價值。主要通過最佳化其利用率和壽命,讓其能夠在報廢前為車主賺回更多收益。”
本田發(fā)布這款概念車也是為了展示他們在車內(nèi)交互和服務方面的一些成績。
非常特別的一點是,這輛概念車采用了“情感引擎”(Emotion Engine)以及自動化私人助理。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學習和識別司機的一些動作和行為模式,同時針對日常駕駛習慣推送一些個性化內(nèi)容,比如音樂、溫馨提示等。
據(jù)雷鋒網(wǎng)了解,這款概念車是由本田與軟銀旗下的Cocoro SB公司合作開發(fā),其中的“情感引擎”便是后者的杰作,此前還開發(fā)了搭載“情感引擎”的人形機器人Pepper,可配合多種感測設備實現(xiàn)感知人類情緒和外在環(huán)境的功能。
該款概念車內(nèi)部信息的交流將依靠一塊超大的觸摸屏實現(xiàn)。此外,其內(nèi)部造型十分簡潔,腳步空間除了油門和剎車踏板之外別無他物,同時,新車座椅也采用了極簡的風格。本田還在這輛車的儲物箱內(nèi)放入了電動滑板車,來應對最后一公里出行。目前即將在東京地鐵上野站投入使用。
當然,自動駕駛也是NeuV的一大特點,但目前沒有更多細節(jié)信息。不過,雷鋒網(wǎng)了解到,其實在自動駕駛方面,本田早有布局。
最初,本田是在其生產(chǎn)的汽車中部署帶有半自動化功能的駕駛輔助系統(tǒng)。
而后的2015年4月,本田聯(lián)合梅賽德斯·奔馳測試自動駕駛汽車和相關技術。當時使用的無人駕駛測試原型車輛為謳歌(Acura)RLX,裝配了眾多用于未來無人駕駛車輛上的各種傳感器和攝像頭。
當年9月,本田也拿下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許可,成為繼寶馬之后的第十家擁有此許可的車企。這意味著其自動駕駛原型車可以上路測試。
2016年5月,第二代無人駕駛版謳歌RLX測試車推出,這一次在傳感器的體積上終于有了一定程度縮小,有了一定的“美感”,不像之前的無人駕駛測試車傳感器那么笨重。
雷鋒網(wǎng)獲悉,這一次,謳歌將原來的旋轉激光雷達系統(tǒng)改成了更緊湊和堅固的光探測儀和測距技術。同時謳歌也更新了雷達、攝像頭和GPS等設備,另外還提升了CPU和GPU的性能。謳歌表示新的系統(tǒng)將配備和智能的算法來支持在更復雜的場景下測試。
2個月后,本田和軟銀宣布展開合作,成果則體現(xiàn)在了“情感引擎”上。此后不久,本田又在東京建立起人工智能中心,發(fā)力自動駕駛領域。
本田在自動駕駛領域最新的消息出現(xiàn)在2016年底,本田與谷歌新拆分的Waymo公司開始頻繁接觸,進行合作洽談。
如果進展順利,那么未來我們有望看到谷歌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裝備在本田的部分車型上。隨著合作的深入,未來也不排除在車輛量產(chǎn)方面開展合作的可能。
所以,你可以想象,NeuV概念車上將會搭載的自動駕駛技術的大致面貌。
不可忽略的是,本田也在探索更多“汽車還能為你做什么”的答案,提升駕乘體驗。比如與Visa合作,展示在車內(nèi)完成停車費及加油費支付的過程。本田還和夢工廠合作制作AR/VR內(nèi)容,作為器開發(fā)工作室及加速器的開放創(chuàng)新項目。
這一切都是為了讓用戶在車內(nèi)交互上具備更多策略性,另一方面,共享出行和自動駕駛也是為了緩解交通擁堵,提高人們的出行效率。
本田這一次也不例外地加入到了現(xiàn)代、豐田、福特、奧迪、寶馬一眾車企的行列,選擇在CES上展出自己最新的發(fā)展成果和策略,而不是等到北美國際車展。
當NeuV能告訴你要做什么以及怎么更有效率的時候,它更像一個老板(命令),而不僅僅是個朋友(溝通),所以其“情感引擎”就顯得更有必要了。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