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本文作者: maomaobear | 2014-08-29 09:44 | 專題:羅永浩對質王自如 |
在羅永浩和王自如的辯論中,提到了智能手機測試做手腳的問題,但是只是簡單一說,沒有深入。還提到手機廠商要聯(lián)合投資魯大師對抗安兔兔。但是對消費者來說,對這些東西還是云里霧里。其實,這個問題有必要詳細說一下,戲法戳破了,再變就不靈了。
一、拍照評測的手腳
其實,拍照評測被黑出翔的典范,并不是Zealer,而是幾年前,諾基亞剛出808的時候,某網站小編居然可以用808和iPad對比,證明出來808拍照不如iPad。這種奇聞,當然在各家評測機構評測后變成笑話。但是其中的手法是可以三說說的。
要黑拍照,首先就要控制光線。在808拍照不如iPad的對比評測中,拍同樣的場景,808把光源照上拍攝一個大逆光,iPad把光源避開,然后對比,這是一手。
要黑拍照,其次要對比細節(jié)不給整體。用808拍一張,靠的很近再用iPad拍一張。然后把截圖對比。iPad的500萬中截取300萬大小,808的3800萬(4:3)截取100萬,縮放到同樣大小。還可以有意讓808對焦不準,iPad對焦準,然后去對比。
OK,iPad完勝808。
其他手法還有很多,測光點選取不一樣,對焦點選取不一樣,拍攝幾張,挑A機好的和B機差的對比……。最惡劣的一種,用單反拍攝了,改改Exif信息,直接冒充樣張。
總之,一個媒體要是沒有節(jié)操的話,要玩弄消費者偽裝客觀是分分鐘的事情。給你圖下載,你還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找出蛛絲馬跡,視頻評測給你一段視頻,視頻里面的圖你都不知道怎么來的。
如果評測者和廠家有利益關聯(lián),消費者被怎么玩死的都不知道。你以為公正、客觀、眼見為實,實際是被玩沒商量。
二、跑分的手腳
跑分問題,最早是華為的K3V2,為了安兔兔跑高分拉高頻率。這個其實不算高級作弊,就是平衡了一下性能和功耗,跑分時候不顧功耗,平時不要性能。
真正的作弊手腳動在系統(tǒng)時間上。大家直到測試軟件是根據你一定時間跑的運算量來算性能的。運算能力不行,可以把時間放慢,這樣分數自然就高了。這個和當年電腦上的“變速齒輪”軟件原理是一樣的。
把手機ROOT,用這種軟件玩跑分,2年前的雙核TI 4430,輕易跑出50000的安兔兔。
廠家把手腳動在配置文件里面,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當然廠家不敢跑50000,但是一樣SOC,一樣的頻率,有的廠商跑30000,有的廠家跑38000……。
評測機構這方面不太敢動,因為人人都可以跑,自己跑的高500、1000沒什么,搞10000、20000肯定就有問題了。
三、屏幕測試的手腳
手機的屏幕測試其實有點偽命題。因為這種消費級別的東西不可能和Eizo一樣出廠給你預先調試好了。還給你留了豐富的調解選項,讓你根據自己的光線,對著色卡慢慢校準。手機屏幕的個體差異比較大,測試只能對自己這臺負責。但就是這一臺,也能做出很多手腳來。
譬如色溫吧,這個東西是軟件可以調的,假設你定個6500K(其實對亞洲人來說這是個嚴重偏黃的顏色)最佳,完全可以把任何合格的手機屏幕調出來這個色溫。也能把就是6500K色溫的手機調成5000K到10000K,給個低分。
同樣,對比度這個東西,不同亮度下是個動態(tài)值,50流明和200流明分別測試不同手機,想讓誰的分高誰就高。
漏光也是這個問題,亮度越高、角度越大,漏光越容易看出。總之,要做手腳是很簡單的,所謂數據流,其實是騙小白的。
四、媒體的客觀很重要
羅永浩質疑王自如,對測試的少,對人品的多。尤其是一邊拿錢,一邊標榜獨立、客觀、第三方。一邊收咨詢費問題不說,一邊在評測中不客觀的說。
媒體其實是可以監(jiān)督的,監(jiān)督的方式就是測試方式說明,大家都來重復,你敢做手腳,不能所有媒體都和你做一樣的手腳。譬如那個iPad和諾基亞808的笑話。
而Zealer的評測2.0,方法保密,沒法重復驗證,這就是想怎么做怎么做了。難怪可以上門找廠家要投資,要咨詢費。
對于消費者,可以看評測,但是要對比看。尤其多看國外的評測,國外媒體操守比國內稍微強點(稍微)。自己去賣場摸摸用用,體驗還是要自己掌握的。
不做被愚弄的消費者。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