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本文作者: 王平 | 2014-11-13 15:47 |
大概10天前,筆者寫了一篇文章,說到P2P租車風險的問題,某車主將愛車放到p2p平臺出租然后被“租客”拿去抵押了。在文章的評論區(qū),大家是這樣認為的——
圖1
圖2
圖3
大家關注的焦點在于P2P租車的監(jiān)管及對事后責任的鑒定,當然最大的問題還在P2P租車這么不靠譜,以后不敢用了!
P2P租車公司監(jiān)管到位了嗎?
事前監(jiān)管
首先,要成為租客必須提供可用的駕駛證和身份證,貌似進入的門檻很低,但很多租車公司都會對接到第三方的征信體系,如公安局交管局,對用戶信息真實性核實,甚至一些公司會對接到互聯網征信提供商,除了核對身份信息,還會對包括互聯網行為,手機行為和賬戶行為,銀行記錄等全方位的進行個人信用評估。
租期內監(jiān)控
這也是筆者在之前文章中所述,P2P租車立足于互聯網,很多創(chuàng)始團隊不一定會有傳統(tǒng)租車領域的經驗,但是從線上到線下的體驗中,租車行為已經與傳統(tǒng)租車沒有很大差別,兩者所面臨的風險很類似。
對于可能出現的風險,P2P租車行業(yè)普遍采用一些專業(yè)硬件設備對出租車輛做到實時的行為監(jiān)控。對于讀者懷疑OBD設備可靠性,租車公司多表示OBD方案已經逐漸退出這方面市場,其輕易被移除的特性無法連續(xù)保證安全,而現在普遍采用的設備集成了GPS和通信功能,安裝位置比較隱蔽,有時一輛車會在不同位置分別安裝。
就事論事談責任
“P2P租車根本沒辦法防止騙車的人,傳統(tǒng)出租車行都無法避免。所謂的用戶審核和風險控制,在案例中,都被輕易的打破了。比如借用有良好信用的身份證租車,OBD設備也可以被移除,而且監(jiān)控不一定及時到位?!?/p>
是的,這位讀者說的完全沒錯,如果真遇上存心騙車的人,租車公司任何事前預防都沒用,一些P2P租車企業(yè)現在的“0丟車率”,可能以后也防不住。
但是從車主角度出發(fā),有權利知道可能存在的任何風險和自己的責任。既然車主能從平臺上獲取收益,而多數平臺反而是不收取傭金的,難道不應該仔細讀讀這些平臺上的條款和聲明,事前了解風險,再去決定自己要不要把車拿去出租。
回到這件事中,讀者關注的焦點還有P2P租車平臺到底要不要承擔責任。首先筆者查看到幾個租車平臺都做了說明,租客不能把租賃車輛借由他人使用,否則發(fā)生事故時保險公司不予理賠,損失有租客全部承擔。
上海江三角律師事務所的李根律師認為,在這件事中,僅僅為車主和租客搭建平臺的P2P租車公司目前看來確實是不需要承擔責任的,而其報警解決也是很恰當的做法。同時此事中的租客已經構成了違約,抵押車輛的當事人則有詐騙的嫌疑。
在此事發(fā)生后,很多P2P公司表示會正視這些問題的存在,一些平臺立刻將原本只需要上傳證件照改為上傳本人手持證件照進一步加強監(jiān)控,而對于用戶需要了解新商業(yè)模式的風險,再考慮去不去使用。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