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我們都知道,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的交通方式層出不窮,電動獨輪車就是其中一種新型的短途代步工具,近幾年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近日,智駕君(smartrides)造訪了上海智動天下的羅逸林(Tim)先生,暢談了電動獨輪車的未來發(fā)展問題,在將近一個小時的訪談中,羅先生(Tim)也談了很多自己對于電動獨輪車的獨到見解,以下是訪談實錄:
現在相比于以前好多,這幾年大家的接受能力也越來越強,但有些人還是沒法轉變觀念,覺得電動獨輪車還是一個很危險的交通工具,傳統(tǒng)觀念認為它沒有操縱桿,顛覆了以往任何的交通工具。
你們現在還是想推動電動獨輪車市場不斷壯大,是嗎?
是啊,也是沒辦法的事,現在廠家不重視,沒資金,他們把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到產品研發(fā)方面去了,以現在的生產成本來講,廠家利潤點比較低,也就很難在抽出資金來進行市場推廣,那么就只有我們玩家自己來推動,讓更多的人認識它,了解它,從而熱愛它。
主要就是三個方面(1)主板(程序)(2)電池(3)電機
1)首先說到程序,分為軟程序和硬程序。軟程序反應緩慢,剎車距離較長,硬程序反應靈敏,剎車距離較短,不太建議大家選用軟程序的車子上路,有的車子有限速程序還好,IPS會限速12km/h,如果沒有限速程序,剎車距離較長容易出現危險。相比較來說,硬程序就反應較靈敏。
而且有路面顛簸的時候,踏板的自平衡性要強很多。像Gotway ,它是玩家自己寫的程序,電機是加厚的,電機主要構成是線圈和磁缸的,各方面性能較好,綜合性較好。太軟的程序,路面一顛簸,踏板晃的很厲害,整個人的重心平衡很難掌控。本身車子有個傾斜保護,碰到顛簸的路面,硬程序踏板會明顯的幫你抬起來,硬程序更適合一些越野或者路面不好的情況。相比較來說軟程序就遜色很多。
2)其次是電池,電池是采購的,國產和進口差價在好幾百。有的電池進口價就800-900RMB,但有的電動獨輪車賣價才1千幾百RMB左右,可想而知它的質量。電池好壞的評判標準。就看電池是否有自我保護,好的電池一旦有問題會自動斷電,但國產電池就不行,以前還出現過自燃現象
3)最后是電機,它主要構成就是線圈和磁缸,像以前的車子,車子較輕,動力都不是很明顯?,F在的車子都提升了動力,主要就是加厚了線圈,車子變重了。我們稱之為“坦克”系列。總的來說,要速度和動力,就必須把線圈和磁缸都要加厚加重。然后線圈的繞絲方式也要不一樣。但是你要加這些的話,車子一定會變重。這種車子本身最好的地方就是便攜,加重了之后就會相應地減弱便攜這一特性。
主要就是電機和程序了,因為電池都是現成的,采購的。現在國內的電機水平也并不比國外差。國內現在主要差在機械性方面,就是產品的精度沒國外的高。其實現在獨輪車的機械性可以做得更好的。電動獨輪車的理想重量狀態(tài)大約是5KG左右。但現在車子基本上都在10KG左右。再者,程序就好像系統(tǒng)一樣,一直都在更新,那么就得不斷地去投入人力物力。
現在主要大的廠商都是自己做的系統(tǒng),都是在以前的系統(tǒng)基礎上改寫出來的。像現在很火的電動獨輪車手機App都是玩家自己因為熱愛寫出來的,廠家沒精力管這些,App里面很多東西都是共享的,包括對車子的改裝,或者各個城市哪段路面比較好玩等等,都是共享的。我們業(yè)內的電動獨輪車App就是這樣流行起來的
我認為最缺乏的就是國家的政策不明朗。年輕人是比較愿意嘗試的,那么中年人就偏于保守,還在觀望政府的態(tài)度。但現在好消息是,國內著名生產廠商樂行,正在關于這個問題,和發(fā)改委正在談。提案已經提上去,希望國家能制定一個標準。中央臺都有發(fā)新聞出來支持這個行業(yè)的發(fā)展。而且央視財經頻道還專門做了生產廠商九號的采訪。所以說如果政府能引導這個行業(yè)的話,那么就能迎來爆發(fā)式的增長。
我個人認為最明顯應該就是穿戴產品。最好能在產品上附帶一些其他產品。但在這之前,車子本身的穩(wěn)定性和舒適性還是要放在第一位。例如現在很火的谷歌眼鏡,如果有一天能和電動獨輪車相結合,那么將極大的便捷人們的生活。也就是說以后很多東西都會鏈接起來,方便人們的生活。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