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五月天婷婷久久婷婷色综合91|国产传媒自偷自拍|久久影院亚洲精品|国产欧美VA天堂国产美女自慰视屏|免费黄色av网站|婷婷丁香五月激情四射|日韩AV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本性爱|日日噜噜噜夜夜噜噜噜|中文Av日韩一区二区

您正在使用IE低版瀏覽器,為了您的雷峰網賬號安全和更好的產品體驗,強烈建議使用更快更安全的瀏覽器
此為臨時鏈接,僅用于文章預覽,將在時失效
智能駕駛 正文
發(fā)私信給郭瑞嬋
發(fā)送

0

明星智駕公司的生死倒計時:禾多的財務與內耗迷云

本文作者: 郭瑞嬋 2024-06-13 10:48
導語:禾多的命運,或許這個月就會有答案。

明星智駕公司的生死倒計時:禾多的財務與內耗迷云

“禾多已經成了一個飯桌上的談資了?!?/p>

2023年中,隨著廣汽官宣第三次加注投資,禾多成為當時最風光的智駕公司之一。創(chuàng)始人倪凱是百度自動駕駛元老,合伙人蔣京芳是具有21年量產經驗的博世高管。

當外界開始認定禾多已經拿到通往新一輪競爭的船票時,禾多卻在2024年初開啟大裁員,僅保留180人左右的規(guī)模,并從2024年2月份開始緩發(fā)員工工資與被裁員工的“n+1”補償,而禾多的高管層已有大半年未足額領到工資。

1月份傳出的裁員風波,將禾多暴露在公眾視野,而財務問題是禾多內部諸多矛盾的集中爆發(fā):融資事件埋下隱患、量產項目難以盈利、高管團隊決策不力。

倪凱曾幻想禾多2025年上市,成為服務眾多知名車企的大Tier 1?,F(xiàn)在員工們認為,禾多最好的結局是被廣汽收購,做只服務于廣汽的供應商。

瘦身,只是廣汽給禾多開出的一項必要條件。傳聞若雙方談判成功,廣汽將取得禾多的主導權,廣汽研究院也將有部分智駕員工并入禾多,后續(xù)引入第三方融資。

一切的答案,或許會在6月有個解答。

被“暗渡陳倉”的投資人們

禾多的資金鏈問題在2021年就已埋雷。

禾多內部有一位鮮少在媒體前露面的員工——財務總監(jiān)支小璐。早期人手緊缺時,支小璐不僅負責禾多的財務,還曾兼管行政與政府事務,擔任禾多的運營副總裁。

2021年,禾多與廣汽的合作關系升溫。除了獲得廣汽定點,禾多在這一年還拿到了廣汽的融資,與廣汽進一步綁定。

與廣汽接洽的同時,禾多也在接觸廣州其他的地方基金。支小璐接管禾多的政府事務時期,與倪凱、禾多的融資部門一起為禾多找來了上億元融資。

作為注資的交換條件,禾多需要將總部落在廣州花都區(qū),每年實現(xiàn)一定數(shù)量的收入,同時應允在廣州花都的主體要在2025年完成IPO。

這筆融資在2023年全部到位,禾多也在同一年把總部搬到了廣州花都。

不過值得玩味的是,對于這筆融資,禾多從未主動對外進行宣傳。這或許是因為,禾多原有的股東對這筆交易有所不滿。

接近禾多股東的知情人士阿星透露,禾多前期與地方基金的接觸在股東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直到交割前夕,需要股東走流程簽字的時候,股東才知道雙方洽談的實情。禾多先斬后奏的行為,背刺了老股東。

其次,因為沒有專業(yè)人士的審核,雙方的融資協(xié)議并不平等,禾多賤賣了股份才換來融資,損害了原有股東的利益。

阿星表示,由于其他流程都已走完,禾多的原有股東即使不同意,最終還是迫于無奈簽了字。

禾多的這筆融資在內部也引起了異議。不過,倪凱罕見地展現(xiàn)了一回殺伐決斷,“只要能給我拿來錢,其他人就不許亂說話?!?/p>

明星智駕公司的生死倒計時:禾多的財務與內耗迷云

倪凱與蔣京芳

紛爭以禾多最終拍板人的表態(tài)告一段落。但如今看來,這筆融資帶來的負面影響比預期的要更大。

2023年7月,禾多對外釋放了完成C輪最后一輪融資的消息,由粵科金融和廣汽資本共同領投。

雷峰網了解到,實際上這輪融資在2022年就已完成。2023年全年,禾多都未拉到新的融資。

一位曾關注禾多的投資人表示,由于前一筆融資把禾多的股價壓低了,后來的資方也希望禾多能按照相同的股價出賣,禾多給不出這個價格,就沒有資方愿意接盤。

“如果按照這個價格賣,禾多就完了,所以融不來錢?!?/p>

傳言,也正是經歷了這起融資事件,禾多股東們放心不下,由廣汽引薦了前瑞銀投行部亞洲副主席、董事總經理侯延琨出任禾多的首席財務官(CFO)。

侯延琨于2022年7月正式加入禾多,侯上任以后為禾多招聘了財務副總監(jiān),著手完善禾多的財務制度。

明星智駕公司的生死倒計時:禾多的財務與內耗迷云

不過,侯延琨的加入對禾多的作用有限。

一位跟侯延琨相熟的投資人向雷峰網表示,“老侯是強烈建議降成本的,我第一次見他,他就說禾多的成本不合理,但是他沒有能力說服倪凱?!?/p>

2022年末,侯延琨在禾多推行“白露計劃”,意在裁員降本。雷峰網了解到,除了侯延琨,廣汽也曾提出讓禾多做收縮,逐步減員至200人。

最終,侯延琨提的“白露計劃”只裁了50人左右。但不久,禾多又繼續(xù)擴張到500多人,廣汽的建議也未被采納。

侯延琨給倪凱提的第二點意見是:“北京為什么沒有人加班?”

與禾多蘇州緊張的量產交付氛圍相比,禾多北京的研發(fā)整體不那么“卷”,但在加班已經成為常態(tài)的智駕行業(yè)里,禾多北京稍顯突兀。

投資人認為,禾多的風格有點像外企,創(chuàng)始人有海外經歷,侯延琨也在外企當過高管,整體風格不夠狼性。

“老侯適合流程更成熟的公司,除了財務以外的管理經驗也不足。所以問題核心是能力錯配了,并不是說老侯不好?!?/p>

禾多的成本控制也是一大問題。

一個例子是,禾多行政過度定制了很多企業(yè)文化衫,每個部門都有自己專屬的文化衫,每周年一版,每個員工都至少領了3-5件。

聯(lián)創(chuàng)孫玉國都曾在全員會上特別提出(文化衫太多)這件事。

明星智駕公司的生死倒計時:禾多的財務與內耗迷云

而據禾多員工表示,蘇州辦公室是禾多幾個辦公室里面條件最好的,蔣京芳和總監(jiān)都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2023年一季度,禾多的研發(fā)支出是幾百萬元,但似乎有一筆更大的非研發(fā)支出。感興趣的讀者可添加主編微信Gru1993、作者微信stj09twinkle交流)

禾多的風險控制能力也堪憂。不少人都無法理解禾多的資金鏈為何會瞬間斷掉,阿星表示,“禾多沒有最基礎的財務計劃,一般公司都至少有為期6個月的財務計劃?!?/p>

禾多的高管對此也很詫異。2023年8月,禾多高管層開始停薪,接近禾多高管層的知情人士劉毅奇表示,停薪后還堅守在崗位的高管都相信這只是暫時的困難。

他事后回想,這是因為財務的預警并不到位,“沒有任何人來做預警,或者說,預警至少沒有做得很好?!?/p>

禾多等到資金鏈徹底斷掉、發(fā)不出工資,才開始裁員、收縮,一切都為時已晚。

作為禾多最大的外部股東,廣汽在禾多資金鏈正式斷裂前,為禾多找來了不少資源及機會。2023年三季度,廣汽給立訊和禾多攢局。

立訊當時看了禾多的賬之后的第一反應是:這筆爛賬是誰管的?

立訊方面直接向倪凱表示:你不要當CEO了,管技術,經營管理包括財務交給立訊來管。

抓住立訊這根稻草,是禾多當時唯一的機會。立訊給了禾多一個月的窗口期,倪凱最終還是不同意,投資計劃就此擱淺。

上市夢背后的“大躍進”

倪凱曾在禾多危機還未完全顯現(xiàn)的時候對媒體披露,預計禾多在2024年大幅收窄虧損,2025年實現(xiàn)盈虧平衡,并開啟IPO。

2021年是禾多發(fā)展的分水嶺。這一年年中,禾多拿到了廣汽研究院的量產定點,倪凱也成功邀請前博世ADAS業(yè)務單元中國區(qū)負責人蔣京芳以合伙人的身份加盟,風光無兩。

在博世工作了21年的蔣京芳,曾領導博世ADAS功能在中國的落地與發(fā)展,成就了博世ADAS在國內汽車行業(yè)的領先地位。她所積累的量產工程經驗與商務資源,尤其吸引互聯(lián)網出身的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知行科技都曾拋來橄欖枝。

明星智駕公司的生死倒計時:禾多的財務與內耗迷云

蔣京芳

蔣京芳的加入,有兩個作用。

首先,是補齊了禾多要對資本講的故事——建立技術與量產的兩個閉環(huán)。

倪凱所帶領的北京團隊負責技術閉環(huán),而蔣京芳所在的蘇州團隊負責量產閉環(huán),對內承接北京團隊的技術,對外交付方案、完成量產落地。

其次,是走軟硬一體的發(fā)展路線,做域控開發(fā),角色從只做軟件的Tier 2轉變?yōu)門ier 1。

這條路線由蔣京芳提出與主導。博世ADAS在國內所創(chuàng)造的成績,也是得益于軟硬一體的布局,提供集成算法、傳感器和芯片的一體機,蔣京芳想在禾多身上復刻此前的成功。

倪凱對這條路線同樣充滿了向往。從商業(yè)邏輯上看,軟硬結合是必然的趨勢,通過做域控吸引上游的芯片廠商主動與禾多合作,也能全棧向下游交付。

確立了路線,蔣京芳快速擴充蘇州團隊的規(guī)模,從最初的不足10人到頂峰時期的180人。

自動駕駛的軍備競賽在業(yè)內并不罕見,碰壁的從來不只有禾多。廣汽研究院也曾在2019年啟動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的研發(fā),經費預算達1.8億元,但最終項目以難產告終。

“禾多不是博世。”一位接近禾多管理層的業(yè)者向雷峰網表示,“蔣京芳以前在博世不用考慮太多成本問題,她想要把什么事情都做好,也覺得可以做好,但禾多沒有博世那么大的支撐體系。”

一位曾參與廣汽域控項目的工程師向雷峰網表示,“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沒三、五百專業(yè)人士干個3年,都是瞎扯。自動駕駛域控器涉及車規(guī)、功能安全、sotif,各種各樣的開發(fā)和驗證,事情非常多?!?/p>

禾多一位早期員工也表示,軟件適配到硬件上,搭著攝像頭、傳感器的全棧方案在一個車型上跑通,肯定不簡單?!白鲇蚩胤浅X,硬件外殼,PCB以及PCB上各種芯片,再加上測試、代工,涉及很多人,是一項燒不起的布局?!?/p>

禾多蘇州180人團隊,其中包括很大一部分的量產閉環(huán)人員,以及基礎的行車、泊車功能開發(fā)人員,域控和底軟團隊最高曾達到60人。

實際上,域控團隊的戰(zhàn)斗力并不算差,在東風、奇瑞的量產項目上出了不少力,但同時禾多還借助了地平線及其他第三方資源才完成域控的開發(fā)。

“雖說是當Tier 1,但實際很多能力依賴外面的供應商。 ”一位接近禾多的業(yè)者向雷峰網表示。

在軟件方面,禾多的優(yōu)勢在規(guī)控環(huán)節(jié),但門檻最高的感知能力缺失。

禾多并非以行車與感知起家,布局較晚。且感知能力的建設需要積累大量的數(shù)據,人才又極為稀缺,想要快速“補課”不易。

直至今日,感知能力依然不是禾多的強項。據了解,禾多的感知團隊規(guī)模在60-70人左右,放眼行業(yè),這個人數(shù)配置不算少。

禾多不是看不到自己感知的短板,而是無法騰出手去補。

廣汽研究院是禾多的伯樂,為了實現(xiàn)自主可控,廣汽研究院在智駕項目里充當Tier 1的角色,感知部分交給商湯,禾多負責下游的規(guī)控,芯片則使用華為MDC平臺。

與其他早期走L4路線的智駕公司不同,禾多很早就立下了量產路線,投入與人員擴張更多是以項目為驅動。接下廣汽的項目后,智能駕駛的感知部分輪不上自己插足,禾多最先著手補充規(guī)控方面的工程師缺口。

缺少全棧開發(fā)的能力,禾多在廣汽研究院的項目上吃了不少苦頭。上下游模塊劃歸到不同的供應商,在交付上不免出現(xiàn)互相“扯皮”的問題,定責的界限卻十分模糊,禾多又因為是交付第一主體,為上游做了大量的兜底工作。

禾多與廣汽研究院合作的搭載三個激光雷達的高階智駕項目,共耗時2年才完成量產上車。曾有聲音認為,禾多該為廣汽拖沓的智駕研發(fā)進展負主責。

但是,劉毅奇向雷峰網澄清,禾多并非是拖后腿的一方,禾多在廣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資源,但是因為混亂的分工和相互兜底,最后導致項目拖沓,“尤其是感知和地圖性能完全不達預期?!?/p>

但最終的結果是,禾多還是不得不把項目的感知模塊“拱手讓人”。

廣汽研究院去年立項地平線J5平臺的高速NOA項目,將感知和規(guī)控模塊分由輕舟與禾多兩家負責。禾多員工大力提到,這個項目最初擬定的是讓禾多負責全棧,感知能力也由禾多提供。

禾多內部曾商討過,地平線J5平臺前端能夠輸出部分感知信號,禾多只需在后端進行融合和修正,借由地平線J5,禾多有能力把項目的感知部分也啃下來。

但事與愿違,J5項目的感知模塊還是被臨時截走?!拜p舟在地平線上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做J5,禾多沒有花那個時間做,后面其實是有機會切進去的,但是那時禾多都不行了?!眲⒁闫姹硎尽?/p>

從泊車到行車、高階到低階、軟件到硬件,禾多均有布局,但在有限的資源下無法面面俱到。

劉毅奇反思,“核心問題是禾多的資源,沒辦法支撐我們當時做那么多事?!?/p>

羸弱的銷售團隊,掙不到的項目錢

蔣京芳加入禾多后,直到2023下半年才正式接手禾多的商務。實際上,蔣京芳一來,就已經開始改變禾多的商務面貌,她加強了回款與報價的管理,細化了銷售團隊的分工。

即使還沒正式掌管銷售,也已經在為禾多拿項目了。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禾多拿下了比亞迪、奇瑞、東風三個量產項目。2023年,禾多又拿到了某日系主機廠的POC項目。

在蔣京芳之前,禾多的商務主要由副總裁黃雷主管。黃雷也是博世背景出身,曾擔任博世(中國) 銷售副總裁與重慶小康集團副總裁兼采購總經理。

但在黃雷帶領下,禾多商務團隊的貢獻有限。

“禾多的銷售是行業(yè)公認的笑柄。”不止一位禾多員工向雷峰網表達類似的看法。

禾多的銷售團隊工資都很高,但是沒有項目產出,也不催回款。蔣京芳與禾多的產品團隊被迫承擔一部分的銷售工作。

常菲曾聽禾多的產品團隊成員吐槽,“產品團隊基本上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都是在銷售端、在客戶端,花了很多時間陪客戶喝酒,無暇認真思考產品的規(guī)劃和競爭力?!?/p>

這也影響到了禾多在2023年的融資。

近兩年風險投資退潮,投資主體轉換為政府基金,而這類資本看重目標公司的銷售額與盈利預期,早期在銷售上的羸弱,使得禾多在2023年的銷售成績很難看,加大了融資難度。

毫無疑問,蔣京芳的到來,大大提高了禾多的對外擴張能力和速度。但智駕行業(yè)的生存難度已經到了水深火熱的程度。

智駕行業(yè)現(xiàn)階段的一個特點是,沒有量產項目一定活不下去,但量產項目越多未必就能活得很好。

目前智駕公司都難以做到標準化開發(fā),開啟一個新的量產項目,也就意味著先期需要做大量的投入,而主機廠支付的開發(fā)費普遍都無法覆蓋這部分投入。

等到量產交付后,智駕公司能獲得的授權費直接與車型的銷量相關,而遇上賣得好的車型概率并不高。

禾多向廣汽交付的搭載3顆激光雷達的高階智駕項目便是如此,這套方案主要供給昊鉑GT的高配版本。但2024年前4個月,這款車型一共賣出了2156臺。僅靠這點不溫不火的銷量,禾多在廣汽的項目中掙不到錢。

除了廣汽,比亞迪的項目還未走到量產就不了了之。

2023年上半年,比亞迪內部梳理各個體系的智駕資源,原規(guī)劃院智能駕駛開發(fā)部總監(jiān)王歡離職,電子集成部總監(jiān)韓冰成為規(guī)劃院的智能駕駛研發(fā)負責人。

趕上比亞迪的這番組織調整,禾多被迫丟掉已經干了小半年的項目。

大力親身經歷了這次變動:“22年10月底禾多給比亞迪演示了ICA(智能巡航輔助)和NDA(高速NOA)功能,比亞迪當時覺得做得很好,23年1、2月份到當?shù)厝ジ葋喌吓浜?,然后項目就凍結了。”

這是智駕公司在拿項目時始料不及的風險。

另一方面,蔣京芳在拿項目時比較自信,禾多一位早期員工李云表示,“她是客戶導向,只要客戶說了,我們就能干?!?/p>

蔣京芳并非研發(fā)背景出身,她對智駕研發(fā)所在意的平臺與節(jié)奏的體感不深,這也是她與禾多研發(fā)之間出現(xiàn)的一個矛盾。

“蔣京芳不寫代碼,覺得什么都能做。雙J5能干,雙J3也能干。如果客戶不要地平線,要黑芝麻的芯片,她也能一口答應下來?!?/p>

而重新適配一個平臺,需要投入新的資源與人力,給禾多的研發(fā)增加了負擔,研發(fā)的節(jié)奏也因此被打亂。

禾多北京共有200多名員工,禾多蘇州與上海兩個辦公室加起來在巔峰時期也就180人左右,要做比亞迪、奇瑞、東風三個項目,同時承擔廣汽項目的量產工作。

內部員工坦言:“十口鍋,五個蓋,哪邊著急哪里蓋?!?/p>

文瑞曾與禾多一同競爭某日系主機廠的POC項目。這個項目的開發(fā)費不高,但因為能有轉成量產的計劃,不失為一個好機會,因此禾多與主機廠約定了第一期先用J5平臺做預研,規(guī)控白盒交付,第二期等J6E出來做適配。

除此之外,禾多還需要交付一個環(huán)視復用的功能。

第一期還在開發(fā)中,該主機廠與禾多卻起了爭執(zhí)。文瑞提到,“主機廠提的一些需求禾多不認,說需求沒寫到SOR(Specification Of Requirements,即需求明細)里,不做?!?/p>

但禾多選擇拒絕并非想臨陣逃脫,而是該主機廠在中途提了新增的需求,禾多不想繼續(xù)以不高的開發(fā)費承接。另外,轉成量產也還遙遙無期。

智駕公司在強勢的主機廠面前并無太多話語權可言,而禾多也面臨一樣的困境,更多時候只能選擇低頭。

蔣京芳離職后,待禾多狀況穩(wěn)定不少,倪凱親自到這家主機廠賠罪,并承諾原來禾多答應的需求都會一一完成,把項目接了回來。

明星智駕公司的生死倒計時:禾多的財務與內耗迷云

禾多的另一個項目是給奇瑞開發(fā)的智能相機及高速NOA域控制器。

這套系統(tǒng)已在奇瑞星途星紀元ES上量產,但在禾多開啟裁員以后被出售給知行科技,傳聞作價兩三千萬元。

據禾多內部員工反映,禾多此前在奇瑞項目上的投入遠不止這個數(shù)目。蔣京芳離職后帶著60名禾多蘇州員工加入了知行科技。

有接近奇瑞項目的員工認為,如果禾多能多撐兩個月,留住這個項目,現(xiàn)在的局面就不同了。“奇瑞星紀元上個月出貨量近一萬輛,禾多整一套方案單價5000元左右,一個月的流水3000萬是有的?!?/p>

但這個猜想終究只是一個假設。

禾多開始走下坡路之后,禾多內部直指蔣京芳拿的項目虧錢太多,需要為禾多資金鏈斷裂背鍋。劉毅奇不認同:“蔣京芳拿的項目開始花錢是在2023年下半年,那個時候為做奇瑞做交付?!?/p>

但禾多蘇州的一位中層梁笛表示,對蔣京芳的指控也有合理之處。

“財務的作用是監(jiān)管花錢。但是為了拿項目,蔣京芳有責任算清楚怎么花錢?!?/p>

實際上,面對量產項目沒有絕對正確的抉擇,努力和運氣缺一不可。

誠然,蔣京芳在對外擴張上或有急躁,但她不失為拿項目的狠角色。作為公司CEO的倪凱則非常關鍵,他理應要彌補蔣京芳所缺失的研發(fā)敏感度,結合禾多的資源對每個項目作評估,為禾多的發(fā)展把握方向??上У氖牵邉P未能擔好這個角色。

2023年,廣汽研究院對廣汽埃安的話語權有所下降,廣汽埃安對智駕開發(fā)的主導權進一步上升,正想物色一些智駕公司。當時與廣汽研究院關系非常緊密的禾多,對埃安的需求沒有足夠關注。

“項目狂魔”Momenta在此時乘虛而入。一位目睹了前后變化的禾多員工表示,當時公司內部曾有人發(fā)出預警,但無論是倪凱還是蔣京芳都沒放在心上。(關于“地大華魔”拼搶項目的故事,可添加主編微信Gru1993、作者微信stj09twinkle交流)

后來的競爭中,禾多丟失了廣汽埃安的中配平臺與城區(qū)項目。想要再與埃安搭上線,也就越發(fā)困難。

倪凱的不決策

關于禾多為何至此,雷峰網(公眾號:雷峰網)在交流過程中,體驗到的是一種評價結果的“混亂”——有一邊倒對蔣京芳發(fā)難的,有對倪凱極其失望與憤怒的,還有極力維護倪凱的。

在大的戰(zhàn)略層面如“拿優(yōu)質項目”“沖銷售額”“爭取IPO”上,從高管到底層員工幾乎都能達成共識,但倪凱一貫的行事風格,或許是這些評價分裂的誘因。

百度是國內自動駕駛的“黃埔軍?!?,而倪凱最早加入這所“軍?!钡某蓡T之一。2013年,百度成立專注于深度學習的研究院(即IDL,百度研究院前身),李彥宏親自出任院長,現(xiàn)任地平線創(chuàng)始人余凱任常務副院長。

IDL創(chuàng)辦不久,倪凱即加入百度,并主導IDL的無人駕駛項目。一位同樣從百度走出的自動駕駛創(chuàng)業(yè)者曾對雷峰網評價,“余凱算是百度自動駕駛第一人,但真正干活的是倪凱和陶吉?!?/p>

2015年12月,百度的無人車在北京五環(huán)完成混合路況下的全自動駕駛路測,最高時速達100公里,是百度乃至全球自動駕駛的歷史性時刻。

這讓倪凱成為了自動駕駛圈最早期的明星人物,加上他所展現(xiàn)的溫和與謙遜,幾乎能給所有初次見面的人留下不錯的印象。

“倪凱很有人情味?!?/p>

作為禾多的一位基層員工,大力入職兩年多的時間里,已經跟倪凱一起吃過3、4次飯。在他眼中,倪凱是“凱哥”,非常具有親和力,也沒有領導的架子。

禾多員工雷昊私下里與倪凱有交情。他認為,倪凱人很單純,不喜歡夸夸其談,也不擅長“畫餅”。

倪凱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能帶領企業(yè)沖鋒陷陣、說一不二的將帥性格,這對于身處激烈競爭的初創(chuàng)公司而言,未必是好事。雷昊覺得,倪凱知道自己的弱點,所以找來蔣京芳加入禾多,共同管理禾多。

倪凱曾對蔣京芳說過,“禾多任何人她都可以干掉?!?/p>

作為禾多的合伙人,蔣京芳有指揮禾多北京研發(fā)的權力,但研發(fā)與量產的上下游關系,配合起來并沒有那么順利。

蔣京芳是在禾多成立4年后才加入,且非研發(fā)出身,在一開始就需要面對如何讓老員工信服的難題。

她的鮮明標簽是強項目和客戶導向,有“決定一旦下達就必須完成”的魄力。

“蔣京芳急起來,為了把事情搞定,會去‘大鬧天宮’,而且要求非常嚴格?!?/p>

禾多員工林霄逸曾經與蔣京芳有過對接。他表示,如果蔣京芳想干一件事,但是沒有得到理想的回應與支持,就會直接找到CEO倪凱,讓倪凱安排資源。

林霄逸對蔣京芳的做法很理解,“她滿腦子都是干活,所以跟她一起工作的時候壓力很大?!?/p>

但在其他員工看來,蔣京芳這個舉動,無異于是在跟倪凱告狀。

作為最終的掌舵人,蔣京芳與北京研發(fā)之間如何磨合、配合,本該由倪凱從中斡旋,但這又不是倪凱所擅長甚至是愿意做的。

“如果倪凱直接說不能干,那就沒有這些矛盾。很不幸,倪凱沒有很強的個人立場?!崩钻槐硎?。

倪凱習慣于不得罪任何一方,因此不會以公司CEO的身份站出來替研發(fā)說話,同時作為北京研發(fā)的老大,他也不能不給底下的員工一個交代。

在另一部分員工的眼里,倪凱的“好好先生”人設站不住腳。

倪凱有個特點是喜歡小范圍交流,甚至是一對一交流。林霄逸感受到,倪凱會借此打信息差,他跟研發(fā)說一套,跟蔣京芳說的又是另一套。

林霄逸認為,倪凱表面上信任蔣京芳,但背地里為蔣京芳制造阻力,只是無法百分百確定這種舉動到底是無心還是有意為之。

蔣京芳掌管著禾多的供應鏈,蔣京芳與供應鏈已經得到倪凱本人同意、在計劃內要批的預算,到了財務審批的關口,卻被以各種理由攔下。

“蔣京芳跟財務打架的事,在禾多人盡皆知,蔣京芳生氣得要拍桌子。”

某次,供應鏈在與財務談判的時候,財務甚至直白回絕,“這是沙加(倪凱在禾多的代稱)講的?!?/p>

不同的員工站在不同的立場下,對倪凱持有不同的看法與觀點,但有一點是公認的——倪凱很少會明確表態(tài)。

“開會的時候,倪凱完全聽蔣京芳的,開會不講話,就等蔣京芳講。”雷昊表示。

“倪凱遇到事情,不會主動去撕破臉?!贝罅Ρ硎?,倪凱在下達自己的決定時不會直說,而是說,“這只是個建議,做不做取決于你”。

林霄逸提到,“倪凱常用的話術是,‘這是大家都同意的,這件事我也做不了主’。”

在這種情況下,下屬很多時候需要去猜測倪凱的想法。劉毅奇表示,“不表態(tài)確實是倪凱最大的問題,大家都不知道他的觀點,怎么推進和相互說服?”

缺乏“狼性”和說一不二的魄力,或許是倪凱最大的不足。

結語

從意氣風發(fā)的“科學家”創(chuàng)業(yè)潮,到埋頭量產交付,經受OEM、傳統(tǒng)Tier 1的“毒打”,再碰到融資環(huán)境的遇冷,智駕公司走上不同的命運之路:一部分成長為更接地氣、更會摳成本的成熟方案供應商,一部分放不下身段就此倒下。

當下的禾多,感知能力已有儲備,于去年末跑通了感知,日系主機廠的項目亦有希望。

另外,禾多過去的發(fā)展以量產交付為重,目前仍保有工程化的基礎,與廣汽也已走過了磨合的過程,禾多和倪凱也還有機會留在牌桌。

是保持足夠清醒的財務意識以應對主機廠的“選妃”模式和繁雜的交付工程;是在定點項目的選擇上有的放矢不搞大躍進,還是在面臨危機時斷臂求生另尋出路?

每個智駕公司的CEO,都應該有自己的答案。

(長期關注OEM與自動駕駛廠商的技術與商業(yè)故事,歡迎添加主編微信Gru1993、作者微信stj09twinkle交流)

注:文中阿星、李云、大力、文瑞、梁笛、雷昊、林霄逸、劉毅奇、常菲等均為化名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分享:
相關文章
當月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請?zhí)顚懮暾埲速Y料
姓名
電話
郵箱
微信號
作品鏈接
個人簡介
為了您的賬戶安全,請驗證郵箱
您的郵箱還未驗證,完成可獲20積分喲!
請驗證您的郵箱
立即驗證
完善賬號信息
您的賬號已經綁定,現(xiàn)在您可以設置密碼以方便用郵箱登錄
立即設置 以后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