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繼德、美兩國,奔馳L3級自動駕駛系統(tǒng)Drive Pilot不久后也將進入中國市場。最新消息稱,為推動Drive Pilot順利在國內落地,奔馳已在北京申請牌照。
而在近日梅賽德斯-奔馳安全科技日的活動上,奔馳也曾表示將在中國啟動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測試,并積極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中國研發(fā)部門的專家團隊也將深度參與到Drive Pilot駕駛領航系統(tǒng)針對中國路況運行的設計優(yōu)化中。
這也意味著,在成為全球第一家將L3級自動駕駛進行商用的汽車制造商后,奔馳很有可能是率先在國內落地L3級自動駕駛的車企。
奔馳最早于2021年末通過德國聯(lián)邦運輸管理局的審批,被允許在德國合法使用L3級自動駕駛系統(tǒng)。去年5月,奔馳宣布在德國進行Drive Pilot的商用。
在德國跑通審批后,奔馳加快在全球其他市場部署Drive Pilot系統(tǒng)的落地。今年1月,Drive Pilot在美國內華達州獲批使用,奔馳也因此成為美國第一家獲準運營L3級自動駕駛汽車的車企。根據奔馳的計劃,Drive Pilot還將在今年拓展到美國加州,此前奔馳已向加州提供了認證文件。
奔馳Drive Pilot最大的亮點是允許駕駛人在限定條件下脫手駕駛、轉移目光,由車輛自動完成跟車、減速及避讓,駕駛人在此期間可以玩游戲、處理公務。
值得注意的是,為落地L3級自動駕駛,奔馳承諾,如在使用Drive Pilot系統(tǒng)時車輛發(fā)生事故,奔馳將擔負全責。
但夸下“海口”的同時,奔馳為Drive Pilot系統(tǒng)的啟用設定了嚴苛的限定條件。目前,Drive Pilot只能在具備識別標線、擁堵的高速路段上啟用,必須滿足時速40英里/每小時(約為64km/h)以內,天氣晴朗,光線充足的條件,并得借助厘米級高精地圖的輔佐。
根據海外博主Mr. Benz的測評,目前奔馳的Drive Pilot系統(tǒng)還僅局限于單車道使用,自動變道和進出匝道都需駕駛員手動操作。
“從看到的報道來看,L3級別的Drive Pilot是跟車的邏輯,前方要有車,整個車流的時速都是低于60km/h?!弊詣玉{駛從業(yè)者吳明彥(化名)告訴新智駕,從用戶體驗出發(fā),奔馳的L3未必能為駕駛人帶來很好的體驗,支持的場景與功能都不如L2級別的多。
換句話說,為了實現(xiàn)L3的“脫手脫眼”,奔馳Drive Pilot實際上非常保守。
按照美國汽車工程師協(xié)會(SAE)的定義,自動駕駛共有5個分級,相比L2級,L3級自動駕駛進一步削弱了駕駛人所發(fā)揮的作用,駕駛行為主要由自動駕駛系統(tǒng)驅動,駕駛人只需在系統(tǒng)發(fā)出請求時進行接管,其他時候無需手握方向盤,并時刻注意路況。
從L2走向L3,雖然只有一個分級之遙,但對于事故責任的判定非常困難,與此相關的法規(guī)遲遲未有明晰的標準,導致L3級自動駕駛的落地難題。
“憑什么實現(xiàn)L3?怎么論證出事故發(fā)生一定是駕駛系統(tǒng)的責任,而不是駕駛員的責任?怎么保證駕駛員不做出危險駕駛的行為?這是一系列的法規(guī)問題,而非技術問題?!?/p>
吳明彥向新智駕表示,奔馳Drive Pilot落地對行業(yè)最大的意義在于,為跑通L3級自動駕駛的落地許可提供了一條可參考的路徑。
智能汽車能否上市、自動駕駛能否落地,牽涉到兩個概念——功能安全與預期功能安全。
簡單來講,功能安全是指保障車輛系統(tǒng)及軟硬件正常運轉,即不出現(xiàn)故障、失效等質量問題;而預期功能安全是在系統(tǒng)及軟硬件沒有出現(xiàn)故障的情況下仍能保障車輛的安全,范圍非常寬廣。
以車輛傳感器為例,功能安全關注傳感器是否能在不同的天氣下都能運轉,而預期功能安全則關注傳感器能否探測到必要的路況。
圖源:《預期功能安全國際標準ISO 21448及中國實踐白皮書》
對于自動駕駛而言,除了保障系統(tǒng)、軟硬件的正常運轉以外,還必須將傳感器或系統(tǒng)性能限制,道路環(huán)境的變化和干擾,駕駛人對車輛功能的誤用等預期功能安全問題納入考量范圍。
L3的落地便與預期功能安全問題息息相關。因真實世界存在太多不可預測的未知風險,重在“脫手脫眼”的L3面臨巨大的預期功能安全問題。
在預期功能安全的框架下,奔馳跑通L3的重點在于劃分了自動駕駛的可用運行域(Operational Design Domain,簡稱ODD),也就是自動駕駛的運行條件,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奔馳Drive Pilot系統(tǒng)的啟動條件會那么嚴苛。
在奔馳設定的可用運行域內,奔馳有把握將不可預測的風險降至可接受范圍內,低速跟車行駛、光線充足可以避免傳感器及系統(tǒng)出現(xiàn)探測和決策上的誤差,提升并驗證Drive Pilot系統(tǒng)的安全性。
針對駕駛人對車輛的接管,奔馳Drive Pilot系統(tǒng)也設置了較完善的接管機制。
以海外博主Mr. Benz的測試為例,當車輛即將進入沒有高精地圖的路段需要駕駛人接管,車輛在高精地圖路段結束前300米開始在車機屏幕上發(fā)送通知信息提示,并改變氛圍燈的顏色,發(fā)送提示音。進入沒有高精地圖路段后,車輛開始10秒倒計時,如果駕駛人沒有在10秒內接管車輛,車輛會自動剎停并亮起危險警報燈。
為保證L3級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奔馳另外采用的關鍵手段是冗余機制,即配備多個車載電子系統(tǒng)、傳感器以及轉向和制動裝置,確保即使其中一個系統(tǒng)和裝置出現(xiàn)故障,仍可以及時啟用另一個。
在傳感器上,奔馳就為這套L3級自動駕駛系統(tǒng)配備了30余個傳感器,包括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等。
冗余機制的采納,無疑提高了車輛的整體成本。因此,Drive Pilot系統(tǒng)目前還僅在奔馳S級和EQS兩款豪華車型上提供,實現(xiàn)大范圍應用還有一段距離。
與其說Drive Pilot體現(xiàn)了奔馳的自動駕駛技術,不如說這套L3級系統(tǒng)展示了奔馳對于汽車安全工程化的把控力,為行業(yè)提供了一個樣本。
吳明彥表示,業(yè)內有“2022年底至2024年底是國內L3落地期”的說法,而現(xiàn)在就在這個時間窗口內?!吧踔量赡躄4級別的AVP(停車場自主召喚代客泊車)會比高速道路限定條件的L3更快一些。這些都依賴于相關汽車安全能力的工程落地。”
從德國到美國,奔馳已經積累了兩次成功經驗,這次將Drive Pilot引入中國市場,奔馳似乎也有足夠的信心。
另一方面,奔馳現(xiàn)階段為L3設定的可用運行域還非常狹窄,離人們所想象的自動駕駛還很遠。沿著奔馳趟過的路,拓展L3的可用運行域大有可為,行業(yè)還將有很長的路要走。
雷峰網(公眾號:雷峰網) 雷峰網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