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熱的造車賽道,蘋果這只狼,終究小步快跑趕來了?
近日,援引彭博社一位接近蘋果的消息人士透露,蘋果預計在2025年推出首款汽車,且以全自動駕駛為目標,摒棄半自動駕駛假設。
Mark Gurman 為彭博社記者,專注蘋果/科技商業(yè)報道
彭博社報道這一消息后,蘋果公司股價上漲2.85%至每股157.87美元,公司市值也一夜飆升4600億元人民幣,市值達到2.593萬億美元,超越微軟重回全球第一寶座。
這里畫個重點,以全自動駕駛為目標,也就意味著蘋果首款新車很有可能取消方向盤和腳踏板,以全無人駕駛的姿態(tài)面世。
眼下,蘋果正加班加點研發(fā)其全自動駕駛系統(tǒng),而這一項目的領頭人則是蘋果科技副總裁、Apple Watch軟件負責人Kevin Lynch。他于今年9月開始負責蘋果造車項目。在此之前,他曾在Adobe公司工作數(shù)年。
此前,蘋果還曾在內部就其汽車的幾種不同商業(yè)模式進行了討論。如果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fā)順利,也不排除蘋果創(chuàng)建一支自動駕駛車隊,與 Waymo 等公司競爭的可能性。
據(jù)了解,蘋果近期已將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的司機隊伍擴大到137人,進一步加大對自動駕駛的研發(fā)投入。
不過2025年發(fā)布全自動駕駛新車的目標是否實現(xiàn),取決于蘋果能否按照既定節(jié)奏完成開發(fā)自動駕駛系統(tǒng)。消息人士稱,如果自動駕駛系統(tǒng)未能如期完成,蘋果或將首發(fā)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電動汽車。
為了新車的順利亮相,蘋果最近幾周聘請了多位來自戴姆勒、特斯拉以及通用汽車等公司的汽車領域專家。目前還在招攬「交互技術」方面的人才,欲深入開發(fā)汽車用戶交互體驗。
外媒根據(jù)蘋果汽車專利,制作的蘋果汽車渲染圖
2021年,是蘋果被傳出造車消息的第六年。不同以往,關于蘋果汽車的新聞在今年出現(xiàn)的更為頻繁。同時,此前走訪多家廠商、人事變動等消息,也暗示著蘋果的智能汽車或已進入實質性研發(fā)階段。
人們翹首以盼,希望隱忍數(shù)年的蘋果將其深藏已久的“秘密”正式在今年的蘋果秋季新品發(fā)布會中公之于眾。然而一如既往地,蘋果仍對此三緘其口,只字未提其汽車計劃。
但從眼下的時間節(jié)點來回顧,蘋果這匹狼,已經露出些許蹤跡,碎片似的拼圖也開始變得完整起來。
蘋果內部的造車計劃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4 年,但直到2015年1月,關于蘋果制造電動汽車的流言才在網絡流傳。
起初,人們并不在意,認為這只不過是蘋果諸多謠言的其中一條。然而不久后,事態(tài)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僅僅過了一個月,一輛頂部安裝攝像頭、激光雷達、GPS定位天線的雷克薩斯RX450H SUV在蘋果的美國庫比蒂諾總部附近被人拍攝并上傳至網絡。
白色雷克薩斯RX450h SUV是彼時的測試車
隨后,商業(yè)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迅速跟進,透露蘋果汽車項目名為“Titan”(泰坦),該項目已秘密進行一年,并且蘋果正在招聘汽車技術和車輛設計方面的專家,并計劃將團隊人數(shù)擴充至1000人。
據(jù)稱,蘋果以25萬美元的起步獎金及60%加薪的優(yōu)厚條件,當時已吸引特斯拉至少50位員工加入。
一封來自蘋果員工的爆料郵件,則基本坐實了蘋果涉足智能汽車制造一事:“Apple 的最新項目太令人興奮了,不能放棄......我認為它將改變格局,與特斯拉競爭。”
人們在驚喜與震驚的同時,關于蘋果造車原因的猜測四起。
人們想起喬布斯在去世前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曾透露,如果他還有更多精力,他會打造蘋果汽車以挑戰(zhàn)來自底特律的汽車。
有人提到蒂姆·庫克在一年前曾說出略帶暗示性的一段話,“我們正在開發(fā)一些沒人知道的產品?!?/p>
也有人猜測,這是為了讓投資者繼續(xù)對蘋果保持投資信心,故意泄露的消息。
當然,也有人對此毫不奇怪。因為蘋果兩位重要高管與汽車存在相關聯(lián)系:曾經負責互聯(lián)網業(yè)務的Eddy Cue是法拉利的董事會成員之一;曾經的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Phil Schiller熱衷于在其推特發(fā)布各類汽車圖片。
眾說紛紜的猜測中,蘋果庫比蒂諾總部附近的一間秘密實驗室中,蘋果正在為其智能汽車的軀殼憂慮。
在前福特汽車工程師Steve Zadesky的領導下,蘋果汽車團隊開始與主機廠、代工廠等產業(yè)鏈內公司頻頻溝通。
2014年蘋果汽車項目立項不久,蘋果就已與寶馬建立聯(lián)系。庫克親自拜訪寶馬汽車總部,蘋果其他的高管則參觀位于德國萊比錫的寶馬汽車工廠,以學習如何制造電動汽車。
對于蘋果的跨界造車,寶馬十分警惕地拒絕向蘋果共享加工制造的細節(jié),未與蘋果達成生產乘用車的合作。
而在蘋果造車計劃公之于眾不久,蘋果高管再次拜訪寶馬總部,并飛往奧地利,與高端汽車制造承包商麥格納國際公司交流。
此次談判詳情如何,外界無從得知。但當時的蘋果高管或許未曾預料,此后六年,蘋果仍需為此事奔走,輾轉于亞歐美三洲的各大主機廠。
蘋果高管們在世界各地飛行,為智能汽車爭取建造組裝的機會,其團隊則從全球搜羅汽車設計、車輛動力學、自動駕駛相關的工程師及高管,以彌補各項技術不足。
特斯拉、菲亞特克萊斯勒、Tata Motor、德州儀器、通用汽車等汽車相關的公司人員都是蘋果的目標人選。其中,蘋果尤為青睞特斯拉的員工。
2015年,蘋果至少挖角特斯拉300名員工。蘋果的這一行為引得馬斯克嘲諷連連:“ 蘋果是特斯拉的墳墓?!?/p>
不過,在蘋果汽車團隊上上下下忙于整合造車資源,沉浸在隊伍壯大的喜悅時,看似穩(wěn)定的高管團隊也在此刻出現(xiàn)裂痕。
2016年1月,蘋果汽車項目負責人Steve Zadesky離開了任職16年之久的蘋果公司,這距離外界發(fā)現(xiàn)蘋果注冊 Apple.auto、Apple.car 和 Apple.cars三個域名,不過12天。
至于離職原因,有媒體傳為其個人原因,也有媒體稱該項目經歷“令人難以置信的領導失敗”,經理們因矛盾而分裂。盡管說法不一,但現(xiàn)在可以確認的是,當時的蘋果汽車團隊內部,的確迷茫過一段時間。
為何迷茫?答案或許是蘋果一方面試圖借主機廠之手打造智能汽車,另一方面其與主機廠之間的用戶數(shù)據(jù)控制權存在爭議,雙方基于各自利益互不讓步。又或是,負責人Steve Zadesky與蘋果首席設計官Jonathan Ive,對于究竟打造一款具備輔助駕駛功能的整車,還是自動駕駛軟件平臺,蘋果內部存在難以消除的巨大分歧。
總之,飛速擴張規(guī)模的團隊在Steve Zadesky離開后按下暫停鍵,并開始思考究竟前往何處。
轉機出現(xiàn)在2016年7月。于2013年名義上從蘋果公司退休,曾擔任 Mac 硬件工程高級副總裁的Bob Mansfield被公司喚回,全面負責汽車項目。
而在其正式接手團隊前,Bob Mansfield曾在“一個擠滿數(shù)百名泰坦員工的硅谷禮堂”表示,蘋果不應該直接與特斯拉展開競爭,汽車的發(fā)展趨勢將是自動駕駛。
因此,Bob Mansfield決定將項目轉航,由整車制造和自動駕駛研發(fā)并行調整為專注于自動駕駛研發(fā),并裁員自動駕駛相關的數(shù)十名員工。
在Bob Mansfield接管團隊的三個月內,數(shù)百名團隊成員自行離職、重新分配崗位或被裁員。
此后幾年,蘋果汽車的新聞多伴隨“自動駕駛”關鍵詞出現(xiàn),難以看到主機廠的字眼。
在蘋果立項汽車項目之初,自動駕駛就已是其研發(fā)方向之一。然而,蘋果的自動駕駛研發(fā)進展并不順利。
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2019年初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的自動駕駛汽車測試數(shù)據(jù)中,蘋果公司排名倒數(shù)第一。
對此,蘋果在一封給相關機構的信件中解釋,出于行駛安全的考量,自動駕駛測試系統(tǒng)被設定為較保守的狀態(tài),因此多數(shù)情況下為手動控制車輛行駛。
盡管蘋果公司的自動駕駛技術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但難以否認的是,蘋果的確為此耗費巨大心血。
為了獲得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場地,2015年8月,至少一名蘋果工程師曾參觀位于舊金山的“GoMentum Station”退役海軍基地。該基地面積約5000英畝,內有各種老舊建筑、隧道、火車道口、天橋、人行道等。相對復雜且封閉的區(qū)域,適合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
同一個月,《衛(wèi)報》獲得蘋果的一份內部文檔,顯示蘋果高級法律顧問Mike Maletic與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三名高管進行了時長約1小時的會面,一同審視“自動駕駛汽車規(guī)定”。
次年5月,蘋果向滴滴投資10億美元,為其在中國互聯(lián)網科技公司中的首筆投資。當時的諸多媒體認為,蘋果投資滴滴或可通過后者超2.5億用戶,日訂單量超1000萬的出行服務(滴滴出行2016年3月數(shù)據(jù)),以此快速獲得自動駕駛所需的海量道路數(shù)據(jù)。
為了獲準在公開道路測試自動駕駛汽車,蘋果于2016年11月向美國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發(fā)表一項聲明,建議政策允許在公共道路測試時,新進入汽車行業(yè)者可與主機廠擁有同樣的機會。
為此,蘋果的環(huán)境、政策和社會倡議副總裁Lisa P. Jackson加入于2017年1月,由美國交通部成立的自動駕駛咨詢委員會,參與美國自動駕駛汽車開發(fā)部署、政策法規(guī)等相關研究工作。此舉被視為蘋果試圖進一步擴大在美國自動駕駛政策法規(guī)方面的影響力。
不過3個月,美國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就將蘋果納入自動駕駛道路測試公司名單,得以正式在公開道路開展測試。
此后,蘋果不僅派出3輛雷克薩斯RX450H SUV在公開道路行駛,同時積極與各公司合作,開展自動駕駛測試計劃。
蘋果與汽車租賃公司 Hertz 合作,租用其旗下公司Donlen的6輛雷克薩斯RX450H SUV車型;與大眾合作開發(fā)自動駕駛PAIL班車,在各辦公點之間提供員工接駁和物品運輸服務。
此外,蘋果還租賃位于亞利桑那州的前菲亞特克萊斯勒試驗場,用于測試其自動駕駛平臺及汽車。該試驗場可模擬潮濕天氣,人行道和十字路口。
截至2018年11月,蘋果已有72輛自動駕駛汽車和144名安全員在加州的公開道路測試。
而在2019年6月,蘋果還收購了由吳恩達夫婦參與的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數(shù)十位人工智能工程師,以及其可在夜雨行駛的自動駕駛技術成為蘋果的一部分。
當外界頻頻通過蘋果無法隱瞞的自動駕駛汽車測試了解其汽車項目時,其內部關于項目方向的選擇在悄然中再一次發(fā)生變化——整車制造項目重啟。
項目正式重啟似乎是在2018年正式開始的。蘋果在當年加大了對特斯拉職員的挖角力度,特斯拉的制造、安全、軟件工程師及供應鏈專家等多個領域的人員都是蘋果的重要目標。
當時,一位與離職同事仍保持聯(lián)系的特斯拉員工表示,蘋果似乎重新注重制造工藝和設備。
蘋果的這一舉動,被外界視為其在暫停汽車制造項目兩年后的重啟。
或許,蘋果整車制造計劃并沒有擱置許久,而是在暗中研發(fā)汽車其它核心組成部分。事實上,蘋果曾在2017年7月與寧德時代進行一項基于保密協(xié)議的項目合作,據(jù)接近這一合作的消息來源顯示,兩者或在動力電池領域進行合作。
從特斯拉加入到蘋果的員工中,并非所有人都能加入到這個神秘的汽車項目,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將被重新定向至其它部門。
報道稱,蘋果在2018年至少從特斯拉雇傭了46名員工。其中,曾主導特斯拉 Model 3開發(fā)的前Mac硬件副總裁Doug Field于當年8 月重返蘋果,與Bob Mansfield及當年4月入職的John Giannandrea共同領導汽車項目。(Doug Field于今年9月7日正式離職,前往福特工作。)
同年12月,特斯拉前高級設計師Andrew Kim加入蘋果,此前他曾在特斯拉參與設計特斯拉目前在售的全系列車型,其中重點負責Model 3 的車艙設計。
而著名分析師郭明錤對于蘋果汽車量產計劃在2023年至2025年之間的預測,也是于當年傳出。
根據(jù)蘋果2019年的一封訴訟報告顯示,蘋果已擁有5000名了解汽車項目的員工,其中1200名員工可直接參與該項目。
項目方向的再度調整,以及管理層的變動,意味著蘋果汽車團隊又將面臨新一輪的人事調動。
2019年1月,該項目超過200名員工遭到解雇,或是調任至蘋果內部其它部門。對于此事,蘋果認為這只是一起在較新的領導層管理下的人員重組。
在擁有汽車制造相關背景的新領導帶領下,蘋果汽車項目在此后的兩年間,拋棄猶豫不決,朝著整車制造目標加速。
蘋果將造車項目的方向調整為整車制造,最為明顯的特征之一或許是“忽視”自動駕駛。
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蘋果曾兩次縮小自動駕駛測試車輛規(guī)模,由2018年1月的72輛縮減至2020年11月活動較頻繁的23輛測試車輛。其總行駛里程也由2018年超79000英里,下降至7544英里。
而與自動駕駛研發(fā)測試受到冷落相對應的,是蘋果重新煥發(fā)對整車制造的熱情。
自2019年后,蘋果加強與汽車供應鏈上下游廠商之間的聯(lián)系,曾與激光雷達、汽車芯片、電池、電動汽車等多個領域公司談判。
在此之中,整車制造無疑是重中之重。為此,蘋果曾與美國電動汽車初創(chuàng)公司Canoo就投資至收購進行談判,以獲得其可擴展的電動汽車開發(fā)平臺。
盡管兩家公司談判破裂,后者與空殼公司合并后在納斯達克上市,但其創(chuàng)始人Ulrich Kranz于今年6月加入蘋果,他曾在寶馬參與開發(fā) i3 和 i8 兩款汽車。
另外,來自特斯拉、寶馬、保時捷、奔馳等多家汽車企業(yè)的公司高管也在此期間加入蘋果汽車團隊,并身居要職。
或是眼見一切似乎正步入正軌,于2016年7月被蘋果臨危任命掌控大局的Bob Mansfield終于迎來遲到7年的退休,蘋果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領導權正式傳遞至蘋果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戰(zhàn)略高級副總裁 John Giannandrea。
在加入蘋果之前,John Giannandrea 曾經是谷歌人工智能主管和搜索主管。此次人事變動后,團隊內的數(shù)百名工程師也將轉入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團隊。
而在近期,蘋果還挖角前特斯拉Autopilot軟件主管Christopher Moore,他將負責蘋果汽車自動駕駛的軟件研發(fā)。
在2021年全球電動汽車行業(yè)欣欣向榮的背景下,是蘋果汽車項目進展的接連受挫。
與現(xiàn)代、日產就組裝汽車談判中斷,四位高管陸續(xù)出走。在掀起的一片唱衰與質疑聲中,蘋果仍然無聲地繼續(xù)嘗試與全球主機廠及代工廠合作的各種可能,購買并運營亞利桑那汽車測試設施。
喬布斯曾對蘋果實習生說,他認為設計最糟糕的兩個產品分別是手機與汽車。
通過極具個人色彩的創(chuàng)新,蘋果已經引領智能手機的行業(yè)革命。而在他的繼任者的接棒下,配合幾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無法窮盡的人員共同努力下,蘋果汽車或將于不久后再次改變百余年發(fā)展歷史的汽車行業(yè)。
現(xiàn)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靜等 2025 年的到來。
雷峰網雷峰網(公眾號:雷峰網)雷峰網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