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李子湃 | 2017-01-16 01:00 |
雷鋒網按:11月15日,長江新能源CEO曹忠在接受訪問時表示,進過長期的研發(fā),目前長江EV的三電系統(tǒng)中輪變電機橋等技術已經充分成熟,可以在未來成立基于技術的各自獨立的分公司,以此將技術的效用最大化。
在被問到資金相關的問題時,曹忠表示,目前造車企業(yè)不僅受到資金的約束,也受到技術和人才的約束,因此對于造車要心存敬畏:
“汽車發(fā)展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行業(yè),這三個要素都要具備才能出好的產品,才能出好的企業(yè)。比如說人才,中國企業(yè)如果要成為世界級品牌的公司,有沒有世界級品牌公司管理水平的人才組成核心團隊,這就是一個命題。我認為互聯(lián)網造車也好,什么造車也好,都要懷著對傳統(tǒng)汽車敬畏的心來做汽車。沒有傳承就沒有基礎,沒有根基,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生命力,這兩者必須結合。首先要學習它,學習完再創(chuàng)新,才有可能超越它,顛覆它不可能,超越還是有可能的。”
對于長江EV目前的進度,以及未來出口美國是否要考慮到特朗普的貿易保護政策,曹忠回答:
“我們在杭州的基地生產中巴商務車、公務車,有2萬輛的規(guī)模,SUV是8萬輛的規(guī)模,目前可能是國內純電動汽車新建工廠形成的最大產能。2014年電動汽車跨界才開始討論,2015年形成熱潮,2016年大家就開始布點,而到2016年我們已經開始投產,這是按照對行業(yè)判斷的規(guī)律走的。
對于出口美國可能遇到的貿易保護,我認為對于中巴等商務車型,目前看在美國和歐洲市場都比較大,而且在美國和歐洲也沒有同類的產品跟我們競爭,我們對海外信心是有的。至于說到特朗普的貿易保護的問題,我們開始是出口整車,貿易稅是會很重的,將來會更重。但是有一定市場規(guī)模以后,我們就會將大的核心零部件在中國生產,到美國組裝,也可以幫助解決當地的就業(yè)問題?!?/p>
對于現(xiàn)在討論較為熱烈的汽車智能化,曹忠表示,需要先將傳統(tǒng)汽車的一些基礎打好:
“我覺得汽車智能化分兩方面,我們將來看到的汽車智能化的數據來源是幾百個傳感器,傳統(tǒng)車裝這些傳感器很難。我的工程師告訴我,電氣化以后實現(xiàn)這些傳感器就很容易安裝?,F(xiàn)在互聯(lián)網汽車還沒有積累到這些數據。整車廠為了車的安全,相關數據只有汽車公司才能拿到。汽車公司拿到這些數據,會不會對互聯(lián)網開放?如果不開放,那些操作系統(tǒng),和內容有關的東西對車是沒有意義的,這就是兩個行業(yè)之間的隔閡。
汽車級的可靠性,比電子產品的可靠性級別要高一個檔次。汽車人引以為豪的汽車級的可靠性,是最高的可靠性,大家必須建立一個共生的平臺才有可能有互聯(lián)網造車出來,否則是兩張皮。將來的趨勢一定是共生的,比如說芯片級的共生,大家在這個基礎上大家達到了一個妥協(xié)或平衡,者也是我們的方向?!?/p>
而在公司未來方向的問題上,雷鋒網了解到,未來長江EV很有可能將三電分別運營,為更多行業(yè)參與者服務:
“未來我們會把三電部分獨立成立公司,面向全行業(yè)。未來我相信在業(yè)內會有一個獨立的公司,我們可能是股東之一,也會引進其他的股東合作,爭取把目前的優(yōu)勢再上一個臺階。因為我們認為,現(xiàn)在花了幾年時間驗證完了的核心零部件,仍然是未來電動車發(fā)展的最初步的階段,它的提升空間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還要加大研發(fā)。
汽油發(fā)動機今天的原理和130年前的原理是一樣的,但是今天的電動機和130年前的電動機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還有提升空間。未來電動汽車發(fā)展的速度和競爭力,就看在這樣的基礎上誰走的最快。就像發(fā)動機、變速器、離合器,我們現(xiàn)在怎么趕都趕不上傳統(tǒng)汽車里的大品牌公司一樣。換代時期的技術就是一個機會。”
via 雷鋒網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