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雷鋒網按,除了特斯拉這頭獨狼,幾乎所有自動駕駛開發(fā)商都要依靠激光雷達技術,誰也不想因為缺失了這雙“鐳射眼”而喪失對周邊環(huán)境的把控。
處在第一梯隊的 Waymo、Cruise 與 Argo AI 就是激光雷達技術高手,它們要么自研激光雷達,要么選擇收購激光雷達新創(chuàng)公司充實自己的實力,就連視覺技術巨頭 Mobileye 都在打造自有激光雷達技術(Amnon Shashua 親自確認)。
不過,在一眾自動駕駛開發(fā)商中,Waymo 是唯一一家走激光雷達商業(yè)化外銷路子的,雖然它們的激光雷達僅售賣給非自動駕駛行業(yè)的合作伙伴。
距離 Waymo 宣布開賣自家激光雷達(Laser Bear Honeycomb)已經16 個月了,這個項目近況如何?
“Honeycomb”們賣的好嗎?
針對該問題,EE Times 專門采訪了 Waymo 激光雷達團隊主管 Simon Verghese。
首先,Verghese 確認公司已經贏得了不少訂單,但他在技術、價格和合作伙伴上卻選擇噤聲。
如果 Waymo 是真心想和其他客戶做生意,為什么要藏著掖著呢?
Verghese 的回答也很簡單:“得簽個保密協議我才能告訴你?!?/p>
不過,他還是開了個小口,向我們介紹了不少“內幕消息”。
例如 Waymo 決定向第三方售賣激光雷達技術的原因,它們的技術強在哪里,以及公司又在探索哪些激光雷達技術的新高地。
Verghese 指出,Waymo 的“Honeycomb”激光雷達依然是傳統(tǒng)機械式構造,擁有轉盤和旋轉的鏡片。
最近幾年,自動駕駛行業(yè)推動了激光雷達技術的進步,有超過 70 家激光雷達新創(chuàng)公司加入混戰(zhàn),它們在 MEMS(微機電系統(tǒng))、固態(tài)和快閃式激光雷達領域取得了不少突破。
顯然,Waymo 敢拿“Honeycomb”拼市場不是因為其技術新,而是對自家傳統(tǒng)機械式激光雷達的穩(wěn)定性信心十足。
穩(wěn)定性上,Waymo 確實有資本,畢竟它們的自研激光雷達已經在測試車上經受過數千萬英里的考驗,它們很清楚自動駕駛汽車需要什么。
Verghese 更是指出,Waymo 不僅僅制造激光雷達,“我們還是一家垂直整合的自動駕駛公司。”
這話沒錯,畢竟 Waymo 手上還有能與傳感器無縫融合的自動駕駛軟件堆棧。
Waymo 宣稱,安裝在車輛四角的激光雷達能提供無與倫比的視場,垂直可達 96 度,水平更是能完美覆蓋車輛周邊 360 度。
也就是說,Waymo 能用更少的傳感器辦更多的事。
Verghese 還指出,自家產品抗干擾能力很強,即使距離非常近,也能探測并完成避障。
“在盲區(qū)探測上,我們的傳感器相當強悍?!盫erghese 說道。他還補充稱,Waymo 的“Honeycomb”在點陣密度及探測距離上也有優(yōu)勢。
經過十多年的沉淀與積累,Waymo 手上肯定有很多新手察覺不到的小竅門,比如怎樣解決傳感器探測能力下降的問題,而這會直接影響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
Waymo 的解決方案如下:
首先,知道何時對傳感器進行清潔。其次,從源頭下手,設計一款對用戶友好的易清潔型傳感器。
Verghese 指出,Waymo 專門開發(fā)了一套傳感器性能驗證機制。
大多數業(yè)內分析師認為,過去幾年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的 70 多家激光雷達新創(chuàng)公司大都會因新冠疫情倒掉。
此次的公共衛(wèi)生危機讓人們更早感受到了現實的殘酷,保持社交距離的常態(tài)化要求更是讓共享經濟的未來打了個大大的問號,而商用自動駕駛汽車也屬于這一范疇。
環(huán)境的劇變也要求激光雷達開發(fā)者及時調整策略,比如盡快對設計進行調整,主動融入 ADAS 市場“活好當下”,或者干脆在工業(yè)機器人市場搶奪新蛋糕。
來自西雅圖的新創(chuàng)公司 Lumotive 就是個好的范例,它們直接將智能手機激光雷達芯片加入了產品路線圖。在蘋果的強勢引領下,未來幾年內激光雷達肯定會逐步成為智能手機影像系統(tǒng)的標配。
與新創(chuàng)公司相比,不差錢的 Waymo 要滋潤的多,至少它們無需為生存而戰(zhàn)。
不過,Waymo 照樣要在非自動駕駛市場為自家激光雷達技術找出口,從農業(yè)到土方運輸再到建筑設備和采礦都能見到“Honeycomb”開辟市場的身影。
Verghese 還強調,這些應用背后是激光雷達強大的可靠性與耐久性。
Verghese 指出,要想用在工業(yè)領域,激光雷達就必須足夠可靠,以便在無需專門目標分類的情況下探測路上的各種障礙。
激光雷達至少得告訴你,“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但繞過它比較明智。”
同樣的原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用到。想想晚上你迷迷糊糊從臥室走到衛(wèi)生間的樣子,是不是就是摸著黑扶著墻來估算距離呢?!爱斈阍诤诎抵邪l(fā)現一個光點,它可能是你家的貓,你走路時肯定要躲過去。”Verghese 解釋道。
Waymo 對外售賣激光雷達就是為了提升產量,銷量不斷提升后,Waymo 就能借助量產優(yōu)勢拉低成本。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客戶只有自己,Waymo 無需考慮合作伙伴或者供應鏈管理等麻煩事,而到了量產階段恐怕這些工作就要放上 TO-DO LIST 了。
有件事情很明確,那就是 Waymo“有興趣搞清楚自家激光雷達的不同用例”。
換句話來說,雖然 Waymo 的主攻方向還是自動駕駛市場,但在激光雷達的制造,軟件配套和具體用例上它們還有很多要學。
Verghese 也表示,在激光雷達事務上 Waymo 會保持與商業(yè)伙伴的緊密合作。
機械式激光雷達穩(wěn)是穩(wěn),但 Waymo 真的沒有新的黑科技系列嗎?
要知道其它激光雷達公司可是吵吵著要在新款產品上用到 MEMS 或 SPAD(單光子雪崩二極管)陣列呢。
Verghese 表示,它們的作戰(zhàn)室早就有多個新技術選項了?!拔覀冃睦锖芮宄?,而且一直在關注多項新技術的研發(fā)?!?/p>
Verghese 指出,Waymo 與谷歌的內部技術研發(fā)團隊聯系緊密。舉例來說,“Honeycomb”背后的技術其實就來自谷歌。
Verghese 還承認,Waymo 有計劃將“相干激光雷達”作為未來的技術選項之一。
當今市場上的激光雷達,大都采用脈沖系統(tǒng)。不過,車載激光雷達賽道上已經出現了新的“相干激光雷達”技術,其前導技術就是我們所說的 FMCW(連續(xù)調頻)激光雷達。
FMCW 技術的優(yōu)勢在于其直接探測速度與范圍的能力,且在分辨率上也優(yōu)勢十足。
不過,這樣的系統(tǒng)整合起來也不容易,工程師需要將激光器、放大器、相位器、振幅控制低信噪光電二極管、模式轉換器以及光學波導管都一股腦整合起來。
進入量產階段后,其體積更是需要進一步精簡,以滿足應用要求。
這時,我們就要引入硅光子技術了。從理論上來講,硅平臺可支撐規(guī)?;a中硅基芯片上的光學集成,從而實現芯片級固態(tài)激光雷達。
Verghese 指出,谷歌對硅光子技術已經非常熟悉,搜索巨頭將其看做光通訊能否成功瘦身的關鍵。
同時,相干系統(tǒng)性能也更強——包括單脈沖速度測量和抗其他光源干擾的能力。盡管此類研發(fā)仍留在研究實驗室中,但 Verghese 承認公司依然有可能選擇這條路線。
對 Verghese 的采訪確實讓我們對神秘的 Waymo 激光雷達研發(f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拋開它們膨脹的野心,Honeycomb到底如何在商業(yè)市場上打出一片天地依然是個謎。
為此,我們又詢問了深耕該領域的技術與市場分析師,想讓他們幫忙把把脈。
Yole Développement 的 Alexis Debray 就對近期的激光雷達市場做了一番分析,同時還透露了自己眼中 Waymo 的定位。
Debray 指出,在車載激光雷達(車用車)上,供應鏈上的許多公司“正在準備為 2021-2023 年間發(fā)布的產品做準備”。
一些主機廠已經有了穩(wěn)定的合作伙伴,比如奧迪與法雷奧,Innoviz 與麥格納和寶馬,Luminar 與沃爾沃,以及 Velodyne 與現代。
Debray 還強調,Waymo 并不孤單?!霸S多公司也在為工業(yè)和自動駕駛應用開發(fā)激光雷達”。
“群雄逐鹿激光雷達市場換來了大降價,與三年前數萬美元一臺相比,現在激光雷達已經降到了數千美元的價位?!盌ebray 表示?!半m然價格下來了,但激光雷達照樣在性能、體積與可靠性上有了突破?!眱r格的下滑也讓激光雷達順利進入其他行業(yè),包括車輛、安全、智能交通系統(tǒng)和防務等產業(yè),因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和測試
鑒于“Honeycomb”的性能與價格現在還是個謎,Debray 表示:“在我看來 Waymo 有兩大優(yōu)勢。第一,它們控制了從激光雷達生產到終端系統(tǒng)再到運營的每個步驟。其次,靠著自動駕駛測試車隊,它們有著異常豐富的測試經驗與數據。”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 Waymo 的激光雷達之路一帆風順。Debray 就指出,Waymo 現在只有“Honeycomb”一款產品,而不同的工業(yè)應用需要滿足不同的規(guī)范。
在他看來,“其它激光雷達公司的產品線更豐富,甚至能提供定制服務。
舉例來說,Ouster 旗下就有約 50 款不同產品,雖然它們都基于相同技術,但有不同的探測范圍、視場和分辨率。
此外,要想在工業(yè)市場打開銷路,Waymo 還得接觸數百個不同的客戶?,F在看來,光 Waymo One 就夠它們忙的了。
雷鋒網 雷鋒網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