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于普通人來說,軟銀收購ARM留給他們的印象只是320億美元這個巨大的數(shù)字而已,不過,這場科技界的歷史性交易可遠沒你想象的那么簡單。
作為一家深耕芯片設計的公司,ARM屬于科技界的幕后“帶頭大哥”,因此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這個名字確實有些陌生。不過,要論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默默無聞的ARM可一點都不比蘋果、三星差。下面我們就來一同分析下軟銀大手筆收購ARM的原因。
ARM公司(Acorn RISC Machine)的前身為英國計算機品牌Acorn(有蘋果參股),而Acorn計算機公司(Acorn Computers)創(chuàng)立于1978年,公司位于英格蘭的劍橋,它在80年代PC革命初期的貢獻,相當于美國的“蘋果公司”。
為幫助蘋果個人助理設備“牛頓”( Newton)開發(fā)芯片,蘋果、英國Acorn計算機公司以及美國芯片廠商VLSI Technology在1990年共同創(chuàng)立了ARM公司。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牛頓”在1993年上市后遭遇了滑鐵盧,很快從市場消失。
ARM公司是一家知識產權(IP)供應商,它與一般的半導體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制造芯片且不向終端用戶出售芯片,而是通過轉讓設計方案,由合作伙伴生產出各具特色的芯片。
ARM公司利用這種雙贏的伙伴關系迅速成為了全球性RISC微處理器標準的締造者。這種模式也給用戶帶來巨大的好處,因為用戶只掌握一種ARM內核結構及其開發(fā)手段,就能夠使用多家公司相同ARM內核的芯片。
目前,總共有超過100家公司與ARM公司簽訂了技術使用許可協(xié)議,其中就包括蘋果、三星和高通等智能手機巨頭。
此外,ARM還是“無工廠化”概念的踐行者,該公司4000名員工只專注于設計芯片藍圖,然后授權給客戶,客戶再請代工廠生產或自己生產。
其實對于ARM來說,智能手機業(yè)務只能算滄海一粟,該公司的低功耗架構未來還將成為物聯(lián)網領域的霸主。這就意味著,未來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有ARM的影子存在。今年第一季,以ARM架構為藍本的芯片出貨量達到了41億片,其中超過一半都用在了物聯(lián)網領域。
除了為物聯(lián)網芯片產品設計架構,ARM還針對物聯(lián)網開發(fā)了名為mbed的操作系統(tǒng)。眼下,物聯(lián)網才剛剛起步,未來十年內,ARM公司的業(yè)務還將有幾何級的增長。軟銀總裁孫正義表示:“ARM是他收購的最重要的公司之一,它將幫助軟銀抓住物聯(lián)網創(chuàng)造的千載難逢的良機?!?/p>
在軟銀收購ARM的消息傳出后,BBC主播Rory Cellan-Jones表示:“今天早晨的劍橋滿是悲傷的神情,英國想要培養(yǎng)世界科技巨頭的夢想破滅了?!?/p>
商業(yè)咨詢公司RSM的David Blacher表示:“ARM被賣給日本人的事實未來會時不時引起英國的陣痛,我們恐怕再也無法拿出能與谷歌和蘋果抗衡的科技公司了?!?/p>
不過ARM被收購也不是窮途末路,在軟銀的扶持下,未來ARM將迎來更為美好的明天,從長遠來看,這對英國科技界是個巨大的利好。
軟銀收購ARM后,很有可能借機將其變成全新的品牌并圍繞該品牌進行大力營銷。未來,我們可能還會看到類似英特爾的ARM Inside廣告。
此外,這次收購還將加快ARM的國際化,讓其從一家默默無聞的小企業(yè)變成全球性的大公司。
雖然ARM幾乎統(tǒng)治了智能手機的芯片架構設計,但不斷放緩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讓ARM的投資者憂心忡忡。在今年2月發(fā)布最新季度財報后,ARM股價出現(xiàn)下跌。軟銀的出現(xiàn)則成了及時雨,這讓原本無力拓展新業(yè)務的ARM萌發(fā)了新的生機。
作為運營商,軟銀的目標就是成為各種設備和服務間的粘合劑,而ARM正是它們實現(xiàn)自己目標的最好中介。未來,軟銀將加大對ARM的投資,其劍橋總部的員工人數(shù)甚至會直接翻番。如果孫正義能打好手中的每張牌,ARM能保持自己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未來它們將共同推動手機和物聯(lián)網設備的智能化發(fā)展。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