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近期互聯網金融企業(yè)的隆重IPO,均受到了一定的批判。原因何在?
雷鋒網AI金融評論今年7月報道指出,直到去年,中國市場里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這兩個概念還是有所區(qū)隔的,但是今年開始這個概念越來越模糊。比如,201年7月上海朗迪金融科技峰會上,參會企業(yè)大部分還是互聯網金融公司,但大家都會因此自稱“金融科技”或者“科技金融”了。
本編當時預測,此會一開,這兩個概念的模糊度將更加強烈。如今隨著國內市值巨大的互聯網金融企業(yè)成功IPO,新聞報道的字眼都是清一色的“金融科技企業(yè)登陸美股”。
在這里,我們不討論這些概念之間的優(yōu)劣,更不是因為“互聯網金融”或者“P2P”污名化后而提出這樣的總結。重要的是,從模式到業(yè)務效果,這些概念代表的行業(yè)存在差異,而“互聯網金融”身上確實存在不得不面對的短板。趣店,以及眾安保險等企業(yè)近期的隆重IPO,均受到了一定的批判。原因何在?
從目前大部分頭部互聯網金融公司來看,商業(yè)模式是再簡單不過了:依靠互聯網巨頭平臺帶來流量,粗放迎接客戶,包括樂信與京東、趣店與支付寶等消費信貸;或者本身已經形成了一定規(guī)模,做著傳統金融中單一的攬儲、放貸的生意,比如拍拍貸、信而富等;再輔以一定的線上大數據風控手段控制壞賬和反欺詐,或者大部分公司其實是將最后這一部分工作外包出去,所以一大批大數據征信、風控公司應運而生。
但值得注意的問題是,這些號稱金融科技、科技金融的生意,之所以還被視作互聯網金融,是因為他們只是將傳統金融業(yè)務通過線上形式完成,并未能夠因為利用他們所宣揚的大數據挖掘、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技術而搭建新的模式,或是創(chuàng)造新的場景。
進一步說,在巨大流量紅利下,這些互金企業(yè)產品仍顯得相對單一。比如某報道指出,精準開發(fā)流量的51信用卡,旗下信貸產品僅為針對兩大類借款群體推出的“51人品貸”和“給你花”兩類貸款產品,其中“51人品貸”面向優(yōu)質信用卡人群,提供最高10萬的純線上貸款;“給你花”面向的則是有資金需求的22-40歲的年輕無卡人群。 趣店旗下產品與服務包括0首付分期購物,與大額、小額的現金貸款。
總的來說,可見上述企業(yè)和產品,對不同投資人群的需求分析也是有限的。也體現出,所謂大數據與機器學習的用戶畫像刻畫、精準營銷等獲客與經營的技術手段,運用也是有限的。目前為止,最終大家還是滿足與巨大流量帶來的市場份額,缺乏對流量精細利用與開發(fā)的動力與能力。
這些企業(yè)同樣也希望降低獲客成本,但是,例如拍拍貸、信而富等平臺復貸率較高,即通過增加借貸次數攤薄獲客成本,這無異于掩耳盜鈴。利用大數據與機器學習,從海量用戶中發(fā)現合適的用戶群并將其轉化,才是利用技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理念。而通過提高復貸率來攤薄成本,還會增加后期壞賬風險。
在這里不妨舉一個例子——美國金融黑幫Capital One。據報道,在Capital One,“數據驅動”貫穿了所有的毛細血管,不論是人員招聘,還是組織架構。而所有產品的推出,更是將“數據說話”,推到了極致。
“我們幾乎每個月就將全美國人的數據,刷一遍,去找潛在客戶,開發(fā)新產品,或迭代原有產品,”據介紹,上一個新的產品之前,Capital One會將同一個客群,分為數百組,針對不同組的客戶,營銷不同價的產品,來測試接受度、壞賬率以及利潤,從而選出最優(yōu)方案。
據雷鋒網此前報道,全球個人信用風險評估體系的締造者,全球領先的預測分析和決策管理公司FICO的早期創(chuàng)始成員,前花旗銀行、匯豐銀行、陸金所等國際級金融機構首席風控官William Yao(姚志平)博士指出,大數據不是“多”,分析結果也要有群體效用——大數據要找的是一群人。
如今的現金貸市場,業(yè)內人士指出,事實上其已經走入了一個高利率與高風險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由于網貸公司資金成本高,所以利息率從開始就相應抬高,而需要且愿意接受這些高于銀行利息率貸款的客戶,就意味著代表其本身存在著信用風險。而隨著壞賬率走高,利息率繼續(xù)提高,而留下的則是風險更高的用戶。如此循環(huán)往復,以致于面對哪一個客群,都是暗藏著高風險的對賭。
并且,如此下去,留給現金貸的發(fā)展空間還有多少?再往上,則將觸碰,或者已經觸碰法律對于民間借貸監(jiān)管的紅線。
而如業(yè)內人士向雷鋒網AI金融評論表示,風控是一個分子與分母的問題。分子就算變大,分母如果變得更大,那么最后的值也會變少。所以,到了今天壞賬看似風平浪靜,事實上也許是因為網貸業(yè)務規(guī)模的急速擴張稀釋了比率,從而掩飾了現實風控存在的問題。
所以,相比較之下,美國互聯網金融的做法是,一開始企業(yè)就被要求有明確的定位,如果定位到某一個人群,則要求客戶的FICO分數相應達到一定水平,以保證獲取到的客戶是一個風險可控的人群,維持客戶群的質量。而不是無止境地下沉。這一點,根據招股書顯示,拍拍貸內部就建立起自己的包含8個等級的風控模型。
在7月朗迪金融科技峰會的演講上,上海市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王喆說:“金融科技不是互聯網金融的簡單升級版,也不是馬甲版,而是一種能夠即通過技術的完善來提升業(yè)務的效率和效果?!?/p>
也就是說,這是需要技術門檻才能踏入的2.0時代,不只是一個規(guī)模、概念的改變就能轉型進入互金下半場的故事。這也是以技術為基因的金融科技公司的角色意義,以及門檻所在。
據雷鋒網AI金融評論今年7月的報道,Lending Club 前CEO ,Upgrade 創(chuàng)始人Renaud Laplanche 曾指出,在網貸行業(yè)1.0時代,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平臺在過去十年當中發(fā)展非常迅速,現在收獲了非常大的消費成就,也獲得了他們的信用,包括個體包括機構投資者都在資產種類當中進行投資。“在資產發(fā)行方面之前可能只有10億,現在可能到了550億到600億,規(guī)模是快速增長的。這些都歸因于創(chuàng)新,包括我們降低了成本?!?/p>
不過,Renaud Laplanche同時指出,“1.0時代很不錯,但是現在世界變化了,現在看到很多新技術、新應用,2.0時代不是一個企業(yè)一個公司,是一系列的技術、工具、原則、程序,這些我覺得在全球網貸行業(yè)都可以實施這樣的準則。”
很顯然,我們不可忽視的是,開展新金融變革的企業(yè)以怎樣的方式進入了一個怎樣的市場這并不是關鍵,而是如何在前期完成積累之后能夠進入一個相對低風險、高成長的發(fā)展階段,用合理的規(guī)劃和前瞻性的布局來抵御當前爆發(fā)的紅利期衰退時帶來的影響,繼續(xù)抵御未來的新的挑戰(zhàn)。
趣店、拍拍貸、信而富,以及后續(xù)的各家互聯網金融企業(yè)的上市,都證明了這些行業(yè)的價值,蹭流量本身也無可非議,但無可否認的是,在技術的短板上,仍需嚴肅對待。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