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作者: 張馳 | 2016-10-12 23:10 | 專題:IROS 2016 | 見證機器人領域最頂級的國際會議 |
印象中三星在機器人領域不算出眾,新聞也不多。作為韓國的國民企業(yè),只有少數(shù)產品為外人熟知,比如手機這樣的消費品,也屬正常。
在今天的IROS 2016上,三星先進技術研究院(SAIT)副總裁Jungyun Choi就介紹了三星在機器人領域的研究,和他們認為的挑戰(zhàn)。
三星的機器人研究主要分為家庭,醫(yī)療和輔助三類。
從演講中得知,三星認為人形機器人是最適合家庭及辦公室環(huán)境的形態(tài)。他們在2012年的IROS上就發(fā)布了人形機器人平臺Roboray。四年過去了,外形和大小質量等參數(shù)沒多少變化。
而人形機器人的挑戰(zhàn)則主要在移動性、操作、自主導航,以及特別、語音和人臉識別等方面。
Choi認為,伴隨著全身運動的行走,是機器人在人類環(huán)境中移動的最佳方式。但全身運動是一個很大的動力學問題,目前還無法做到快速運動規(guī)劃。他還特別提到了仿人的機械手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表示在沒有傳感器的情況下,用機械手可以實現(xiàn)抓取和一些靈巧的操作。
在環(huán)境感知上,機器人在快速物體檢測和避障,以及室外環(huán)境適應上還不達標,通用物體檢測也有很大的挑戰(zhàn)。
Choi此前曾負責單口(single-port)手術機器人的開發(fā),也特別提到了這塊。
他認為現(xiàn)在手機機器人與工業(yè)機器人沒多少區(qū)別,還無法完成理想的手術。而要讓機器人接管更多手術,重寫醫(yī)療歷史,就要在靈巧性、載荷、交互、反饋、安全性和成本上有突破。
在交互中,他還特別提到了用AR技術提供器官和血管視覺信息的作用,不過這一點現(xiàn)在還無法實現(xiàn)。
三星的輔助機器人主要關注可穿戴方面,包括我們熟知的外骨骼。雖然現(xiàn)在外骨骼產品不少,比如在IROS上,現(xiàn)代汽車就展示了好幾款產品。但三星認為,真正有用的外骨骼還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被市場接受,現(xiàn)在能買得到的都很笨重,成本高,實用性存在很大爭議。
外骨骼需要提高的方面主要是,人體工程學設計,生物機械互動,臨床評估以及安全和監(jiān)管。人體工程學設計占了外骨骼設計的很大一部分,現(xiàn)在已經有了堅韌的柔性材料,但成本很高。
有趣的是,在演講后的提問環(huán)節(jié),Choi被問的問題分別與這幾個領域的機器人有關。有人質疑,雖然三星吹捧家庭機器人,但自身卻沒有拿得出手的產品。Choi承認,雖然10年前三星就在開發(fā)服務機器人,但沒找到真正的應用場景。值得欣慰的是,一部分機器人技術用在了手機上。
電池續(xù)航是外骨骼的一個重要問題。三星表示其中一款產品用的電池重300g,但已經能支撐使用12KM或2小時,可以滿足日常需要。當然,這些問題所有公司都要面臨,也不能對三星過于苛刻了。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