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本文作者: 吳德新 | 2016-01-08 19:16 | 專題:CES 2016 |
HTC Vive的第二個開發(fā)版叫做Vive Pre,顧名思義,就是"消費版之前預覽版"的意思。HTC的工作人員也告訴我們,正式版的Vive將在今年4月份上市,而2月份他們會面向全球開發(fā)者發(fā)放出上千套Vive Pre,其中有上百套將給到中國的內容開發(fā)者。
關于Vive Pre的具體配置更新,此前雷鋒網特邀作者Nada有一篇文章已經講述得非常詳細,各位可以點擊查看《HTC Vive 全面升級,產品線路大揭底》??偨Y一下的話就是:重量變輕,屏幕調優(yōu),佩戴舒適度提升,在頭盔前方增加了一顆廣角前置攝像頭,手柄按鍵改進,追蹤優(yōu)化。
由于國內開發(fā)者目前還沒有拿到這款設備,那么我們重點來講講記者在CES現場的實際體驗。記者一共體驗了《The Blue》、《Tilt Brush》和《Everest VR》,對應的內容分別是欣賞海底的藍鯨擦身而過、Google的VR 3D畫筆以及攀登雪峰。
1. 前置攝像頭讓用戶感覺更安全。Vive Pre前方增加的這顆前置攝像頭主要用在當用戶走到設定的邊界時,視野內會顯示類似下圖顏色的現實畫面。這個時候主要的感受是非常安全(不會撞到墻之類),并且長時間玩的話會發(fā)現需要鼠標、鍵盤配合操作也不會變成障礙。
同時也不排除開發(fā)者可以把這個功能加入內容做一些有趣的設計。
2. 無線會變成重要的訴求。這代開發(fā)版去掉了兩個Lighthouse之間的同步線,但頭盔連接PC的線還在。這在需要走動尤其轉身的場景中有失會絆到腳,《Everest》的攀登雪峰就是這樣的場景,這時可能需要其他人員輔助。但實際上,在家游戲也不能總有人陪伴。
由于記者剛好在前后接近時間體驗了Oculus CV1和Vive Pre,所以簡單講述一下兩者的差異比較。在CV1上,記者體驗的demo是《Bullet Train》和《ADR1FT》,對應內容是列車槍戰(zhàn)和太空漂浮。
Controller。無論Vive還是OC的手柄(Half Moon)在開始佩戴時,都會在視野中出現它們的實際位置。但在《Bullet Train》中,剛開始佩戴Half Moon時,視野中Half Moon的位置跟實際位置略有視差,Vive的手柄這一過程則比較自然。
需要大范圍移動怎么辦?由于OC的CV1不像Vive一樣有Light House做區(qū)域內的移動檢測,它的Tacking范圍更小,沒法大范圍走動(大概1X1米的面積)?!禕ullet Train》提供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思路是teleportal,即在游戲中“遠程傳送”,這樣用戶實際不需要大范圍走動,但角色還是在大場館內游刃有余。
佩戴舒適。Vive Pre比第一代開發(fā)版更輕了,但明顯依然比CV 1重。
同時CV 1的寬度要比Pre更窄,窄到記者戴著眼鏡只能勉強戴進CV 1,Vive Pre則沒有這個問題。再次,無論CV1還是Vive,在鼻梁處都有一處小的空隙,這是由于按照歐美人的大鼻梁設計的空間。
HTC告訴我們,上市的版本屆時可能會按照地區(qū)有設計上的微調。
最后,以上體驗的5個demo目前都還是非常單純的體驗式demo,還并沒有激烈的游戲設計,但已經有比較強的可玩性。假設上述的內容數量如果能夠乘以100,超越主機游戲還是夢嗎?
感謝HTC和Nvidia提供的體驗環(huán)境。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