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本文作者: 硅谷鋒向標 | 2015-06-22 23:20 | 專題:【專題】深圳創(chuàng)客周 2015 |
作為深圳創(chuàng)客周的重頭戲,Maker Faire Shenzhen在昨天(21號)剛落下帷幕。這很自然讓人產生這樣一個對比:Maker Faire Shenzhen和一個月前剛結束的Maker Faire Bay Area有什么不同?
1.
先說一個故事。
1978年,國際奧委會雅典會議決定,在德黑蘭退出的情況下,唯一候選城市洛杉磯“贏得”1984年奧運會的主辦權。這可愁壞了洛杉磯:不久前的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剛剛巨虧10億美元,現(xiàn)在這個燙手山芋該怎么辦?
洛杉磯還沒想明白,洛杉磯所在的加州先撂擔子了:1978年11月,加州通過一項特別法律:不準動用公共資金舉辦奧運會。這樣洛杉磯奧運會面臨兩種命運:要么取消這屆奧運會,要么交給私營企業(yè)籌辦。
在這樣的局面下,國際奧委會做出讓步首次將籌辦權交給私營企業(yè),最終這也成為了奧運會商業(yè)化的一個轉折點:根據事后組委會公布的材料,洛杉磯奧運會盈利2.5億美元。這種利用商業(yè)手段的做法給如何舉辦奧運會以啟迪,也給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展帶來無限生機。
24年后,奧運會來到北京,一開場開幕式的華麗場面就把歪果仁們給震撼住了。這屆奧運會上中國登上了金牌榜的榜首,也讓世界更了解了中國。故事如果只到這里,那可謂皆大歡喜了。
故事的后一半是:在北京奧運會結束后,當年在申辦和修建場館時的許多優(yōu)惠政策一下子如同潮水一般退去,許多奧運場地也面臨“被荒廢”的問題。即便是名氣最大的鳥巢和水立方,也有著不小的經營壓力。
這樣看來,這個故事并不完美。
2.
之所以想到這個故事,是因為無論是在辦奧運會還是辦Maker Faire,美國人有美國人的一套辦法,中國人有中國人的一套理論。美國人羨慕中國人辦大會的政府支持和各種高大上,中國人羨慕美國人的商業(yè)化經營如此成熟:就連辦個Maker Faire,你們居然還能賣50美元一張的門票!
Maker Faire Bay Area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是大會的娛樂性和民眾的參與性:隨處可見帶著小孩子的一家人齊上陣,會場里展示的內容也是五花八門,商業(yè)化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和做手工的工匠和諧共存,噴火的怪獸、各種花車、用繩子抖出肥皂泡的手藝人和分布在會場的表演臺,讓你覺得這是一個巨大的Party;參與Maker Faire的巨頭們也在大會上展示出自己有趣和親民的一面,例如你會在Google展臺看到一群孩子又蹦又跳通過裝置將振動的能量集中起來夾碎一個玩具,或者用工具把一塊電路板給破壞掉...在這樣玩的環(huán)境接觸到創(chuàng)客和成長起來的孩子,長大后也自然會更對動手DIY感興趣。
相比起來,Maker Faire Shenzhen上雖然也有像機器人格斗大賽和Fashion Show這樣有意思的展示,但總體來講實驗性的小項目并不太多。整個會場的設置上更像是一個露天展會,大多數地方是方方正正的展位,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各種各種創(chuàng)業(yè)團隊的展示,各種孵化器、咖啡館和創(chuàng)業(yè)基金的出現(xiàn),讓整個會場里多了一些緊迫的氣氛:我要創(chuàng)業(yè)!我要成功!我要成為下一個喬布斯!
不是深圳沒有像Maker Faire Bay Area上能吸引更多人參與和駐足的“手藝人”,還記得在深大天橋上賣畫的老奶奶嗎?我相信同樣也還有許許多多有意思的項目和展示,或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能出現(xiàn)在Maker Faire Shenzhen的會場里,這很大程度是理解上的不同:在中文里,“創(chuàng)客”一詞很容易與“創(chuàng)業(yè)”聯(lián)系起來,這一含義比“Maker”一詞代表的“做東西的人”的原意要更窄。
在第二天離開會場的時候,我特別注意了一下主入口的人流進出統(tǒng)計數量,幾個門上的數字加起來大概有一萬多,與Maker Faire Bay Area的二十多萬觀眾相比仍有差距。也就是說,今年的Maker Faire雖然在場面上已經有了一種全民參與的架勢,但和美國比起來,仍然只是小圈子里的自嗨。
3.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因為美國的商業(yè)環(huán)境更成熟,更適合做商業(yè)化的運作。從商業(yè)模式來講,Maker Faire Bay Area是2C,Maker Faire Shenzhen是2B。2C模式決定了Maker Faire Bay Area像一場嘉年華,因為它需要更多人來參與;2B模式決定了Maker Faire Shenzhen是一場展會,因為它想吸引的,是創(chuàng)業(yè)團隊,是能讓政府覺得“臉上有光”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二者并無高下之分,只有適合不適合。
從長遠來看,中國創(chuàng)客需要一個從政府支持的“2B”到完全面向大眾的“2C”的轉換過程。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是錦上添花,但忽視了大眾的參與,難免就只是缺乏了基礎的小圈子自嗨。再說句不好聽的話,萬一這一波的創(chuàng)客也像當年的奧運會一陣熱怎么辦?這或許是在深圳Maker Faire的熱鬧后,中國創(chuàng)客們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