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黃韋 | 2016-09-13 08:08 |
iPhone 年年煥新計劃惹怒果粉 蘋果遭遇集體訴訟
波士頓律所 Block & Leviton 今天宣布代表 iPhone 年年煥新顧客向蘋果發(fā)起集體訴訟。上周五,參加 iPhone 年年煥新計劃的顧客發(fā)現自己不能無法完成 iPhone 7 和 iPhone 7 Plus 預購。當iPhone 年年煥新計劃用戶嘗試預購 iPhone 7 或 iPhone 7 Plus 時,蘋果在線商店要求他們在當地 Apple Store 零售店預約,而不能通過在線商店完成購買。
然而,很多 Apple Store 零售店并沒有足夠的庫存滿足需求,這也導致一些顧客無法選擇自己想要的型號、顏色和儲存容量。
對于訂購過程和無法在發(fā)售日當天預約到想要的 iPhone ,很多顧客表示不開心。當然,蘋果已經針對用戶的抱怨作出回應,并嘗試盡快向他們提供 iPhone。蘋果的努力并不能阻止今天的集體訴訟。訴訟要求蘋果賠償 iPhone 年年煥新用戶,并讓所有升級用戶購買自己想要的機型。
谷歌針對 iOS 推新 app 可用手機鏡頭建3D全景照片
今日谷歌針對iOS平臺推出一款名字叫做“Cardboard Camera”新的app,允許用戶使用手機鏡頭創(chuàng)建3D 360度的全景照片。此前這一應用就在安卓軟件商店上架,不過與上次不同的是,此次iOS版本還增加了社交分享功能。
新app的使用方法與傳統上人們拍攝全景照片的方法相同。只需要把鏡頭對準景物,點擊錄制,然后水平或垂直旋轉鏡頭就好了。剩下的就交給手機去完成。它會自動將鏡頭捕捉到的內容轉化成360全景照片。
不過與傳統全景照片不同的是,盡管拍攝起來差不多,但手機的內部處理可差多了。谷歌利用其在地球街景上積累的照片算法,對照片中的景物進行分析,做出“近的近,遠的遠”的景深視差效果。然后還會針對VR設備制作左右眼圖像,從而使得最后的觀看體驗更有3D的感覺。
日本發(fā)明體感壓縮衣,釋放全身玩科幻VR
出演科幻大片這事好像是好萊塢明星的「特權」,但總有些人就是要想方設法地讓自己成為「主角」。一群日本年輕人發(fā)明了這件體感壓縮衣:Xenoma E-skin
它能感知你的動作,并且將動作投射到電子屏幕中去!
研發(fā)團隊使用可拉伸的電路技術 ,在衣服上集成了 30 個以上的傳感器,而這些微型慣性傳感器會分布在身體的各個關鍵部位。當然,這些傳感器的數量、類型和位置,可以隨意定制。每個傳感器會根據人的動作獲取實時的姿態(tài)信息,然后通過藍牙模塊將數據上傳至電腦進行計算,接著就會在虛擬的人體上實現實時運動了。
沃爾沃自動駕駛汽車進入公測階段
用于參加沃爾沃Drive Me自動駕駛汽車公測階段的第一輛沃爾沃XC90越野車,已經從沃爾沃位于瑞典Torslanda的生產線下線。沃爾沃將這個公測描述為“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和先進的公共自主駕駛實驗”。雖然沃爾沃無人駕駛汽車產品正式上路要到明年,但是這次公測采用的無人駕駛汽車可在指定的哥德堡市內指定的路線上行駛。
參與Drive Me公測的沃爾沃XC90越野車安裝有各種傳感器,包括激光雷達,雷達和傳統相機。從傳感器上收集的信息,由沃爾沃稱為“自動駕駛大腦”的強大電腦匯聚,沃爾沃將這個過程稱之為數據融合。融合后的數據被用于指示汽車采取何種駕駛動作。
沃爾沃對擁有自主駕駛技術寄予厚望。它之前已經引入半自動駕駛技術,計劃到2020年不會讓任何客戶因為車禍而受傷。沃爾沃計劃在2021年讓完全自動駕駛汽車上市。
MIT開發(fā)透視眼:能夠不翻頁讀取書本內容的攝像頭
據SlashGear網站報道,你肯定聽過這句俗語:“不要以封面的美丑,來判斷書內容的好壞”,那么,能通過封面閱讀一本書嗎?麻省理工學院和佐治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利用新開發(fā)的成像系統就能做到,無需打開封皮,新成像系統就能“閱讀”每頁圖書。在上周五發(fā)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詳細闡述了他們的系統,無需翻動書頁,新系統能讀取至多9頁書的內容。
雖然聽起來像是X射線透視,該技術被稱作太赫茲雷達。成像過程能穿過多層紙張,根據油墨反射不同信號,這是X射線和超聲波做不到的。不同光線反射使成像系統可以區(qū)分紙張和油墨,能測量僅20微米的氣穴有助于它判斷不同的書頁。
隱形戰(zhàn)機的“克星” 中國成功研制出量子雷達
被喻為未來將成為隱形戰(zhàn)機“克星”的量子雷達,近日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14所研制成功。據悉,這是中國首部基于單光子檢測的量子雷達系統。量子雷達探測技術是近年來國內外的研究熱點,在雷達探測與成像識別領域具有重要的軍事應用價值。
該量子雷達系統由中國電科14所研制。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電科27所以及南京大學等協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量子探測機理、目標散射特性研究以及量子探測原理的實驗驗證,并且在外場完成了真實大氣環(huán)境下的目標探測試驗,獲得百公里級探測威力,探測靈敏度極大提高,指標均達到預期效果,取得階段性重大研究進展與成果。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