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兩場發(fā)布會,讓小米14 Ultra走向全球。
2月25日晚巴塞羅那的小米全球發(fā)布會上,小米正式全球發(fā)布「人車家全生態(tài)」戰(zhàn)略及小米澎湃OS,第一次全球同步發(fā)售小米14 Ultra。
小米集團合伙人、總裁盧偉冰在此前宣布,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已連續(xù)14個季度穩(wěn)居全球前三,僅次于三星和蘋果。其中,小米14系列首銷當月在4000元到6000元價位段內拿下38%的份額,帶動小米去年四季度重新拿下中國市場國產手機第一的位置。
在配置上,小米 14 Ultra 是小米有史以來最強的影像旗艦,具備全焦段徠卡光學大光圈四攝,第二代一英寸無級可變光圈主攝,搭載全球首個 AI 大模型計算攝影平臺 Xiaomi AISP;首發(fā)小米龍鎧平臺、小米金沙江電池,以及場景化體驗的雙向衛(wèi)星通信。
從小米12 Ultra 開始,小米的影像旗艦系列收獲了不少專業(yè)攝影師、攝影發(fā)燒友和愛好影像的用戶們的廣泛好評,其中包括不少海外用戶,只是前兩款在海外并未公開發(fā)售,此次小米選擇全球同步發(fā)售顯然有考慮到海外市場的需求,作為開年首款重磅“超大杯”旗艦機,小米14 Ultra儼然充當了小米沖擊全球高端市場排頭兵。
還未正式發(fā)售,不少小米之家門店對雷峰網反饋:門店已經進入缺貨狀態(tài),不少人一次性訂了幾臺,對應的是二級市場目前價格區(qū)域穩(wěn)定,未出現較大價格波動。部分經銷商給的預測也是對比上代,認為首銷數量大概率會翻倍。
這個預期與供應鏈的備貨數據穩(wěn)合。據了解,小米14 Ultra整體生命周期備貨比上代翻了一倍,其中Q1備貨占比接近整體備貨量的三分之一。
對于小米14 Ultra而言,市面上不乏搭載一英寸的“超大杯”對手,而影像領域又是一個“小而精”的狹長賽道,小米給出一倍的備貨預期顯然是有其底氣在。
傳統(tǒng)攝影器材的成像效果受限于相機的傳感器大小,即傳感器尺寸是決定照片畫質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在相同技術和工藝水平的情況下,像素相同的傳感器,其尺寸越小,單位像素面積則越小,接受光信號的能力越差,這就導致信噪比降低。簡單來說就是畫質差,尤其是在高感光度的情況下,照片的畫質劣化得很明顯;相反,當傳感器越大,拍出來的照片畫質就會越好,照片細節(jié)保留更多。
制約手機影像繼續(xù)往前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這一物理限制,如果要追求更高的成像畫質,就要加入更大面積的傳感器,就要忍受不斷凸起的鏡頭模組。盡管有消息傳出,有部分廠家已經在嘗試把更大的1.3英寸傳感器放進手機里,但當下1英寸傳感器對于手機這一品類來說,已然接近極限。
近幾年隨著各手機廠家都用上一英寸傳感器,僅硬件層面來說,能夠“卷”出差異的地方則是,更先進的傳感器制程,更高動態(tài)范圍,以及調教。
具體參數上,小米14 Ultra 采用目前行業(yè)最先進第二代索尼光喻LYT-900一英寸傳感器三顆副攝采用索尼858傳感器,在HDR技術、對焦技術和降噪能力上與主攝保持一致,讓整個影像系統(tǒng)的多攝一致性最優(yōu),拍攝過程中感覺不到畫面跳變。
小米14 Ultra上首發(fā)第二代一英寸無級可變光圈,在高精度馬達的驅動下,能夠實現更自由的曝光和景深控制能力,帶來迄今行業(yè)最大進光量。
其與徠卡合力打造移動影像新光學時代的 Summilux光學鏡頭系統(tǒng)也全系采用超大光圈的光路設計,超廣角鏡頭可以做到直出畸變低于1.2%。另外兩枚長焦鏡頭無縫覆蓋 3.2X-10X 的核心拍攝場景,進光量全部為業(yè)界同焦段最大,且全部擁有特寫拍攝能力,根治了影像旗艦在暗光、近攝場景下常見的「回落主攝」問題。
光,是影像的原點,也是層次的基石,對比上代,小米14 Ultra能夠展現更多的細節(jié),以及提供能夠提供相機級的光影層次。
在影像的調教上,小米手機攝影在徠卡光學的加持之下主張回歸到影像的光學本原,回歸到更加接近真實場景的效果。移動影像帶來的人人攝影時代,但是在早期,很多手機廠商為了追求所謂的“真實”影像,加大了計算影像的力度,過度銳化、過度飽和、過度HDR的效果帶偏了移動影像的審美,經常讓影像看起來并不是那么的自然。
小米的這一理念,受到了不少專業(yè)攝影師的認可。
攝影自媒體人寧思瀟瀟,在小米14 Ultra發(fā)布后就評價道:“提到?機影像就想到??,提到??就想到影像。這是?年前想不到的事?。但是???了三年做到了。如果說?句??影像正在引領?機影像新層次,?點都不為過?!?/p>
人文紀實攝影的核心價值是堅守社會公義與人類良知,關注人性以及對社會生活的記錄,小米在繼承徠卡街拍屬性的同時,也將人文攝影的理解和方法教授給用戶。難以想象,兩個小時的小米14 Ultra發(fā)布會,其中一半時間是小米中國區(qū)副總裁許斐在講影像和攝影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聯合徠卡成立了光學研究所,這是徠卡百年來首次投入的移動影像光學研究所,包含來自小米及徠卡的專家、院士在內,組成超過200余人。
另一方面,小米也在嘗試以最先進的科技路徑,用技術量化「有層次的真實」,完美具現時代審美,并與影像首席顧問張藝謀展開了一場關乎全新時代先進審美標準的研討,張藝謀在小米14 Ultra的影像研討會上表示,小米「超越人眼,感知認知」的影像理念很好,要把握時代的人心,先要把握時代的審美,其中的關鍵是把功夫下到「層次」上。
張藝謀本人也深度參與 Xiaomi 14 Ultra 相機系統(tǒng)的研發(fā)流程,與小米工程師團隊進行了數輪交流,期間提到近百次「層次感」,并對如何打造「層次感」給出了十分詳細的指引:既要對真實做充分還原,也要對還原的真實做好輕重取舍,不能將所有圖像信息都一股腦地「潑」到觀眾眼睛上。提出真實的層次,要通過色彩、空間和光影三個維度表現出來。
在此背景下,小米14 Ultra 上推出了兩大特色功能:「大師人像」和「大師開拍」。其中「大師人像」模式,將徠卡經典 Summilux 光學系統(tǒng),結合Xiaomi AISP中的獨立算法模塊「PortraitLM 人像大模型」,對四焦段進行精確的調教和設置,恰到好處地處理主體、背景和修圖的層次細節(jié),呈現「比生活好看一點」的層次感人像;
「大師開拍」模式,它具備電影級的高規(guī)格,擁有“直出電影級層次感”視頻的能力,它充分利用了 LYT-900 的高動態(tài)能力,讓畫面光影效果更真實,光比更接近人眼的效果。
小米再一次做到了引領,安卓視頻也終于有了影調。
軟件優(yōu)化是手機后一英寸的另一賽道。
軟件層面,小米影像大腦正式升級為 Xiaomi AISP,成為全球首個 AI 大模型計算攝影平臺。融合光學、影調、色彩、人像四個獨立引擎模塊,全部支持AI大模型。
其算力可以達到每秒60 TOPS的算力,數據吞吐量甚至3倍于友商的獨立ISP影像芯片。得益于小米澎湃OS深入硬件層全面整合SoC和ISP的算力和重構處理管線,使得Xiaomi AISP大幅提升全鏈路影像處理效率,以及每個獨立引擎模塊都支持AI大模型。
例如在「人像模式」中,「超級抓拍」能夠做到連續(xù)拍攝 150 張不掉速、不丟算法,這相當于手機在 30s 內就要處理超過 30GB 的原始數據,而當中的 PortraitLM 是專為人像攝影定制的大模型。
在進行人像拍攝時,運用該模型技術,既可以保證人臉充足曝光、膚色健康自然,也能優(yōu)先保證白平衡優(yōu)先向膚色準確傾斜。在避免降噪和美顏算法過于激進的基礎上,保證了人像拍攝的真實感。
此外,PortraitLM 也很注重人像背景,針對前后景分離的拍攝場景,大模型可以從照片中準確識別并分離主體與背景;與此同時,利用光路追蹤仿真技術,模擬出背景中的光線在其內部折射和傳播的方式,讓畫面背景看起來更加自然。
技術上看,FusionLM 融合光學大模型顛覆了傳統(tǒng) HDR 的多幀合成,其采用的在亮度域進行多幀合成,以線性的方式進行每個像素的「亮度對齊」。
在小米14 Ultra 上,用戶可以體驗到小米第一次將 AIGC 技術應用到計算攝影領域的AI超級變焦(Ultra Zoom)功能,該功能利用 Diffusion 大模型,會在 30 倍以上的數碼變焦時使用,按下快門后,經過后臺大模型進行畫面分析,幾秒后照片就能再次變清晰。
不過,在使用這一功能時,小米還是堅持了追求“真實”的理念,針對AI 算法的增強處理的照片,小米為以此添加了「暗水印」,以聲明該照片由 AI 創(chuàng)作,且這個信息不會隨著修圖或者分享而消失,從而保持照片來源的客觀性。
在小米看來,這是一個 beta 版的功能,之前 AIGC 在影像領域的應用,比如魔法消除,都是后處理功能,這種應用在出圖上的 AIGC ,基本之前沒有出現過。但這種內容是 AI 生成的,無法100%保證真實。所以,UltraZoom 生成的每一張照片,都會帶有加密的 AI 標簽。
另一個UltraRAW 超級數字底片則是充分考慮到了專業(yè)攝影師的需求,該功能可以保留 RAW 照片中最原始的光學信息。技術源自 Xiaomi AISP 計算管線的多幀融合光學數據,能夠將多幀信息完整保留,動態(tài)范圍達到 16 EV,線性色深可以達到 16bit。
過去的 RAW 文件都是保存了來自 Sensor 的原始畫面數據,也被稱為「數字底片」,而 Ultra Raw 超級底片,給后期處理無盡的發(fā)揮空間。
如何在物理之外讓光學能力再進階、如何解決光學與算法的融合問題,小米儼然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回顧過去三年,小米影像旗艦系列是在做一步步的爬升,當開啟第三篇章時,小米的移動影像迎來了自己的新層次。
小米14 Ultra的發(fā)布除了影像之外的最大驚喜是讓我們看到小米在AI布局上的思考,此處不得不提的是同步發(fā)布的AI PC和平板,在「人車家全生態(tài)」的戰(zhàn)略方向下,平板和筆記本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AI的爆發(fā)讓市場看到了筆記本等產品形態(tài)改變的可能性,而這個問題,小米在一年前就開始思考了。2022 年,小米正式將筆記本業(yè)務并入到手機部,其目標就是發(fā)揮手機的技術和規(guī)模優(yōu)勢,用手機的產業(yè)能力深度賦能筆記本業(yè)務,并且全面接入小米澎湃OS。
2023 年 8 月,小米宣布新十年的戰(zhàn)略目標:大規(guī)模投入底層核心技術,致力成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領者。同時宣布「兩個長期」的科技理念,選擇對人類文明有長期價值的技術領域,堅持長期持續(xù)投入,未來五年(2022-2026)其研發(fā)投入將超過1000億元。
「人車家全生態(tài)」是一個正向循環(huán)的體系,現小米澎湃OS全面打通人、車、家三大場景皆已經展開。但無論是之前的產品,還是本次的小米14 Ultra,小米在展示上還是“有所保留”,如何獲取最終的答案,就等即將到來的小米汽車來揭曉了。(雷峰網(公眾號:雷峰網))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