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繼5月19日小鵬汽車自建工廠生產資質落定后,6月9日,肇慶小鵬汽車智能網聯(lián)科技產業(yè)園(以下簡稱肇慶工廠)首次對外公開亮相。
小鵬肇慶工廠坐落于肇慶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總體規(guī)劃 3000 畝,2017年12月完成奠基儀式,于2018年6月27日全面動工,2019年9月底竣工并試產。
工廠共設有沖壓、涂裝、焊裝、總裝、Pack五大車間,具備不同平臺4種車型柔性生產能力,共計設置 264 臺智能工業(yè)機器人。
工業(yè) 4.0 數字化智造工廠
在肇慶工廠還未建成投產之初,小鵬官方更多口徑則是將其定義為數字化智能工廠,按照工業(yè) 4.0 要求進行設計和打造,采用 MES 制造執(zhí)行系統(tǒng),結合貫穿生產全過程的物聯(lián)網技術和監(jiān)控技術。實現生產信息可視化、設備信息可視化、工藝信息可視化、質量信息可視化?;跀底只到y(tǒng),五大工藝車間分工明確的進行生產。
在人員配置方面,肇慶工廠目前600多名員工,78%來自主流主機廠,74%超過5年工作經驗,其中工程師超97%為本科及以上的學歷。同時小鵬汽車整個研發(fā)隊伍也達1500多人。
肇慶工廠為了極盡有效地提高產能,幾乎在每一道制造和質檢工序中,為做到對車輛的品質嚴苛把控,采取了如下6點措施:
沖壓車間實現100%自動化、全自動物流,生產速度達到12沖次/分鐘,高于行業(yè)同類產線10%。
小鵬P7高強度籠式車體結構,焊裝車間里不允許任何一個焊點出現差錯,車身強度、精度均達到主流合資品牌水平。
總裝車間采用全數字化系統(tǒng),實現關鍵擰緊力矩、液體加注防錯,確保裝配力矩合格率100%,且100%可追溯。
涂裝車間采用薄膜前處理工藝,用液態(tài)阻尼墊工藝替代傳統(tǒng)瀝青基阻尼板,同時使用水性漆工藝。
每一塊電池均需經過198項下線檢測、89項電性能的嚴苛檢查,確保質量一致性。
除了常規(guī)整車檢查流程,全車搭載31個自動駕駛傳感器的小鵬P7,還會進行業(yè)內領先的自動駕駛標定,以確保軟硬件相互匹配。
小鵬汽車創(chuàng)始人何小鵬在不同場合表示,新能源汽車并非下一個汽車時代,智能汽車才是未來分水嶺。智能標簽不只烙印在產品上,也體現在高度智能化的生產流程里。
區(qū)別于傳統(tǒng)汽車,新勢力造車更多需要確立智能汽車身份,更需立身于智造之上,肇慶智能工廠毋庸置疑對于小鵬汽車未來戰(zhàn)略布局有著深遠意義。
代工與自產雙模式并行
整理小鵬肇慶工廠從奠基到建成時間線,2017年12月完成奠基儀式,于2018年6月27日全面動工,2019年9月底竣工并試產。
可以看的出小鵬汽車很早就開始布局,從設計研發(fā)到自主生產戰(zhàn)略路線,與海馬汽車的合作過程中,學到了難得汽車生產經驗,但擁有自己的生產資質和自建工廠是很多新勢力造車企業(yè)目標之一,其中代表就有理想汽車收購力帆獲得生產資質。
很多人都知道工信部的“準生證”,是眾多新勢力車企造車過程中的一大門檻,只有在擁有準生證的情況下一家新車企才具備獨立自主生產汽車的資質。今年3月份,小鵬汽車通過收購廣東福迪汽車有限公司之后,生產資質的問題才得以解決。
在G3交付前,小鵬生產了接近1000臺車在自己內部通過自測方式尋找問題,肇慶也已完成數百臺小鵬P7工程試制車生產及SOP階段的小批量試產,通過數百臺P7試制車來找到問題本源。
目前,P7量產工作也正在全面展開,將于6月底對外開啟交付,產能也達到了每小時15-20臺。
在工廠建成投產以及獲得準生證情況下。對于大家關心的未來小鵬與海馬是否會繼續(xù)合作問題,小鵬肇慶工廠負責人蔣平也向外界表示:與海馬合作的代工廠滿足了小鵬汽車初期交付的需求;而智能汽車更需立身于‘智’造之上,肇慶工廠則肩負了此重任。未來小鵬汽車與海馬汽車之間的合作進展,是代工廠與自建工廠之間的平衡,至于未來是否在其它車型上會繼續(xù)合作,則要考慮企業(yè)發(fā)展與市場需求等因素。
未來智能電動汽車的基礎是軟件和制造,但與傳統(tǒng)汽車相同的是汽車的核心都是硬件組成,所以智能工廠對于小鵬這樣新勢力造車企業(yè)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勢力格局初定
2014年開始,國內迎來了新能源汽車發(fā)展浪潮,新勢力造車企業(yè)也是從這年開始誕生了100多個品牌。不過各種環(huán)境因素,如今的汽車市場顯然已經不再適合新的新勢力品牌加入和發(fā)展,特別是在車市寒冬沖擊下,更是讓許多缺乏資金和技術的新勢力車企苦不堪言,愈發(fā)緊湊的補貼政策退坡等問題也讓它們雪上加霜。
關于造車,難度不言而喻,市場占有率和車型銷量是現在衡量新勢力造車的標準,銷量高表明該車企獲得市場認可力度大。從進入2020年以來聽到最多的就是,新勢力造車最終還能活幾家。
目前國內的造車新勢力格局初定,就現狀來說,小鵬、蔚來、理想、威馬這四個車企已經牢牢占據第一梯隊,在研發(fā)和技術實力以及資金儲備等問題上,遠遠將其它對手甩在身后。這四家車企當下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提升產能、擴大銷售量,保障車輛穩(wěn)定性,同時如何與傳統(tǒng)車企進行競爭。
2020年5月份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批發(fā)量為7萬輛,由于出現不可抗力因素,相對于2019年5月份的9.7萬臺下降26%。根據銷量統(tǒng)計,新勢力車企逐步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重要參與力量,5月份新勢力車企的銷量已經占據15%的純電動汽車市場份額。
總結
新勢力的出現代表更多的是創(chuàng)新,由于許多新勢力造車在沒有獲得準生證以及足夠資金建設工廠情況下,代工生產成為造出新能源汽車的第一步,也正是代工生產,能否保證質量,一直在行業(yè)內存在很大爭議。
作為頭部新勢力造車企業(yè),顯然小鵬汽車肇慶智能工廠建成投產后,在質量問題上相對之前肯定會有更多調節(jié)余地,對于小鵬汽車品牌的完整性和自主性,則起到根本性作用,未來更多的小鵬車型也將誕生于這座工業(yè)4.0智能工廠。
雷鋒網 雷鋒網雷鋒網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