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盡管特斯拉頻頻因交通事故陷入自動輔助駕駛疑云,但馬斯克卻直言:
“推出Autopilot就是為了避免事故發(fā)生?!?/p>
近日,一位網友在推特上分享了一則特斯拉車主醉酒駕駛的視頻。
視頻顯示,一輛Model S在高速公路上疾馳,而駕駛位中的車主因酒精中毒處于昏睡狀態(tài),車輛完全由Autopilot系統(tǒng)掌控。在行駛一段距離后,車輛的駕駛員檢測裝置生效,Model S最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停止行駛。
所幸,這起事件中無人受傷。這名男子后來也得到了緊急服務部門的救助。
基于這條推文,馬斯克也首次公布特斯拉推出Autopilot的原因:
我們忙于推出Autopilot V1,并且為之付出了諸多努力。這背后的原因是,此前一位司機在駕駛未搭載Autopilot的特斯拉車輛時睡著,導致一位騎自行車的路人在車禍中身亡(特斯拉駕駛員沒有受傷)。
他還表示,自那以后,Autopilot始終在穩(wěn)步改進,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根據馬斯克的評論不難發(fā)現(xiàn),特斯拉推出Autopilot的原因與大多數自動駕駛公司的目標如出一轍,兩者都以減少因車禍導致人員傷亡數量為出發(fā)點。
不過在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關于特斯拉輔助駕駛系統(tǒng)的人員傷亡事件屢見不鮮。
在馬斯克的那一條評論下,一位網友留言提醒他,前幾天特斯拉還將月亮識別成交通信號的黃燈而減速。
以減少交通事故為目的的輔助駕駛技術,在落地過程中頻頻出現(xiàn)人員傷亡事件,這似乎與其初衷背道而馳。
事實上,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走在技術前沿的企業(yè),都曾出現(xiàn)與輔助駕駛相關的人員傷亡事故。其中,特斯拉過去幾年的此類事故最為頻繁。
據媒體統(tǒng)計,2013年至今年4月,全球范圍內特斯拉至少發(fā)生了218起事故。其中超9成的事故原因與特斯拉突然失控有關,如突然加速/減速,剎車失靈、方向盤失靈等。
一方面,這可能與特斯拉激進的技術策略有關,另一方面,特斯拉失真的宣傳可能也難辭其咎。
放眼行業(yè),信奉純視覺技術路線的特斯拉無疑是行業(yè)的另類。
小鵬、蔚來等玩家已紛紛宣布將激光雷達搭載新款車型中,而特斯拉在事故不斷發(fā)生后,不但仍堅持這一技術路線,反而拋棄毫米波雷達,試圖僅通過攝像頭來最終實現(xiàn)自動駕駛的效果。
根據用戶發(fā)布的特斯拉最新測試視頻顯示,特斯拉完全依靠攝像頭的表現(xiàn)似乎不遜于搭載激光雷達的高級自動駕駛汽車。不過,在技術迭代進步的同時,特斯拉也遭受業(yè)內人士的批判。
福特汽車公司CEO吉姆·法利曾經表示,在測試自動駕駛技術時,特斯拉把用戶當成實驗的小白鼠。
或許,馬斯克的本意就是如此。
在特斯拉的第一起事故發(fā)生后,馬斯克曾在內部會議中表示:
“與其等十年后把Autopilot打磨得成熟完美了再發(fā)布出來,不如現(xiàn)在就去防止事故、拯救生命。如果為了逃避法律責任,就不肯對世界做出這些貢獻,是懦夫的行為。”
也就是說,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進步,離不開全球特斯拉用戶的多年“測試”。
另外,特斯拉的Autopilot本質上是L2輔助駕駛系統(tǒng),目的是幫助駕駛、提升行車安全和舒適性,但最終的駕駛責任還是駕駛員本人。特斯拉此前在宣傳輔助駕駛時的語焉不詳,也使得用戶過于相信輔助駕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為事故的發(fā)生推波助瀾。
盡管目前特斯拉現(xiàn)已在車輛使用手冊中寫明Autopilot的“正確打開方式”,但從全球范圍來看,還是有不少人將“輔助駕駛”視作為“自動/無人駕駛”。
一旦行駛超出了系統(tǒng)當初設計時的ODD場景而沒有人工接管,就非常容易發(fā)生意外。
正如一位業(yè)內人士告訴新智駕的,特斯拉在事故中不一定存在錯誤,需要辯證看待:
部分原因可能是特斯拉本身的問題如撥動撥桿車輛自動加速,另一部分原因在于用戶的不正確使用如在行駛中睡覺等。
從更高的維度來看,輔助駕駛系統(tǒng)在某些時刻的確能避免車禍的發(fā)生。
根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數據顯示,從 2009 年到 2013 年,美國警方報告超過 72000 起車禍涉及疲勞駕駛。在2018 年,因駕駛員睡著導致死亡的人數占美國當年總死亡人數的 2.1%。
而這,僅僅是因疲勞駕駛這一項導致的后果。
根據我國2020年上半年道路交通事故統(tǒng)計分析,交通事故突出的10種違法行為為:未按規(guī)定讓行、超速行駛、無證駕駛、醉酒駕駛、未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逆行、違反交通信號、酒后駕駛、違法超車、違法會車。
其中,90%以上的死亡交通事故原因,在于駕駛人的交通違法行為。
如果在這些緊急關頭,輔助駕駛能夠代替/提醒人類接管車輛,或許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因不當駕駛行為導致的事故數量。
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xié)會的一項研究顯示,相較于沒有安裝FCW(前向碰撞預警)和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tǒng))的車輛,安裝這兩種輔助駕駛功能的車輛,前向碰撞事故次數減少了50%。
特斯拉也曾在一份報告中寫道:“今年第三季度,啟動 Autopilot 的特斯拉每 459 萬英里才發(fā)生一起事故,只用到我們主動安全功能的特斯拉事故率則變成了每 242 萬英里一次。那些不開 Autopilot 也不開主動安全功能的特斯拉則每 179 萬英里就會出一次事故。與其相比,NHTSA(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統(tǒng)計的美國車輛事故頻率為每 47.9 萬英里每次。”
言下之意為,開啟輔助駕駛功能后的特斯拉,交通事故率將比沒有開啟輔助駕駛功能的汽車更低。
英國DfT運輸部的一項數據,似乎也證實這一點。
數據顯示,在2015年至2019年之間,特斯拉在英國交通事故比例中排名倒數第三,平均每一萬輛特斯拉發(fā)生28 次事故,僅次于Morris 的每萬輛16 次與Austin 的每萬輛26 次。
因此也有業(yè)內人表示,即便沒有Autopilot,交通事故也一直在發(fā)生。如果在新技術的使用上過為保守,自動駕駛時代可能會因為這種行為而緩慢到來。在等待那一天的過程中又有多少生命失去呢?
技術的發(fā)展總是伴有兩面性,并由缺陷走向趨近完美,由小眾走向主流。
如何在這一過程中平衡矛盾,提升技術的安全性,減少危險的發(fā)生是主機廠需要承擔的責任。
目前,各車企都在通過不同方式提高輔助駕駛技術,為用戶帶來更安全的行車體驗。
與此同時,特斯拉等車企提供的輔助駕駛功能為一項工具,是否使用,如何使用取決于用戶本身。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輔助駕駛技術在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多起事故,引起人們的不安與畏懼,但不能因此對它全盤否定。
技術無分對錯,重要的是企業(yè)和用戶如何去對待它。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