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Apple Car 和 Google Car
你的下一輛車,會是Apple Car或者Google Car嗎?
近日,Technalysis Research對1000名近兩年有購置新車計劃的美國消費者進行了一次調(diào)查,其中最有趣的問題是關于他們是否有興趣購買Google、Apple或其他主流科技公司所造之車。
問題聽上去很空泛,因為這些科技公司并未向公眾表明有賣車的計劃,有的甚至可能從來沒有想過要在自己的品牌下造車。Google曾表示,自己并不造車,而是提供相關技術與服務給合作車廠,目前其無人駕駛車還在路測階段;Apple Car就更不用說,至今仍是個迷。
盡管如此,受訪者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回答,而且可以肯定地說,只要Google和Apple們出來賣車,一定有人愿意買單。
關于買不買,根據(jù)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總結(jié),大體情況如下:
1、50%的受訪者表示會稍微考慮一下(moderate consideration)要不要買;
2、三分之一受訪者表示會慎重考慮(serious consideration)要不要買;
3、將將超過10%的受訪者表示肯定(definitely)會買。
稍微計算一下,可以發(fā)現(xiàn)有90%以上的受訪者至少會考慮買,這已經(jīng)有些令人意外。因為這些受訪者目前還見不到真車,無法體驗車輛的真實性能而且不知道價格。這樣的情況下,傳統(tǒng)汽車廠商們的危機感是不是要更加強烈呢?
了解總體情況后,我們再來看看偏好選項,拿Google Car與Apple Car對比。
直接看數(shù)據(jù):
1、稍微考慮買的受訪者中,59%選擇Google Car,52%選擇Apple Car,可以看到還有一部分人兩者都會稍微考慮。
2、慎重考慮買的受訪者中,33%選擇Google Car,28%選擇Apple Car,剩下的人將有其他選項(棄權也有可能)。
3、從年齡和性別分類來看,除了那些18-24歲以及55-64歲年齡段的女司機會更喜歡Apple Car,其他的都站在Google Car一邊。
4、另外,在“肯定不會買”的這股受訪者中,24%拒絕購買Apple Car,18%拒絕購買Google Car。
從數(shù)據(jù)上看,Google Car顯然更受歡迎。
下面一張圖的數(shù)據(jù)根據(jù)購買意向程度進行了統(tǒng)計(樣本量:1000):
對科技公司所造汽車購買意向程度統(tǒng)計
至于Google Car更受歡迎的原因,有兩種可能:
1、Google無人駕駛汽車已上路測試,而Apple Car模型車都沒出來,即便有,離公眾也非常遙遠。
2、價格方面,大家也許會簡單地認為Google Car要比Apple Car更實惠。按照統(tǒng)計得到的均值,受訪者愿意為他們的新車花31173美元,這是美國中等家庭年均收入的一半,同時非常接近美國人的平均購車價。便宜或許是他們比較在意的。
當然,Apple Car有一個方面險勝Google Car,那就是“肯定(definitely)會買”這個維度上,前者占12%、后者為11%。蘋果近乎宗教一般吸引著男女粉絲,他們甚至忠誠到只要貼上蘋果Logo的東西都會買。
調(diào)查顯示,擁有iPhone的受訪者對Apple Car的興趣更高,其中69%的人表示至少會考慮一下;而Android手機用戶中會考慮買Apple Car的用戶比例低于45%。
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在是否愿意考慮購買Google Car選項上,63%的iOS用戶選擇了是,而Android用戶占比則低于這個數(shù)字,為60%。為什么是iOS用戶更多地考慮Google Car?
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iOS設備用戶的平均收入要高一些,年平均收入為71899美元,而安卓用戶的年平均收入是57728美元。更高收入者可能會對半自動或者自動駕駛汽車(意味著更貴)更有興趣,也可能是iOS用戶更加傾向于黑科技產(chǎn)品。
總之,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受訪者對于科技公司所造之車興趣很大。如果像Google和Apple這樣的科技公司大踏步進入到汽車制造的行列,那么這個潛在的需求將會對汽車行業(yè)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
其實在雷鋒網(wǎng)看來,車本身好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車身是否印有Google、Apple或者其他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公司的Logo。
你怎么看?
本文數(shù)據(jù)參考:《Survey Says:Yes,U.S. Consumers Will Buy Cars From Apple And Google》
歡迎關注雷鋒網(wǎng)旗下新智駕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zhuǎn)載。詳情見轉(zhuǎn)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