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思佳 | 2017-03-24 18:55 |
自三星收購哈曼國際起,消費類電子巨頭對下一個萬億級市場入侵就已成定局。
雷鋒網消息,日前,日本電器巨頭松下(Panasonic)公司宣布650萬美元領投一家名為“Drivemode”的美國車聯網創(chuàng)業(yè)公司。這也是繼松下與特斯拉合作新能源電池及自動駕駛項目后,在汽車市場的又一次拓展布局。
據雷鋒網了解,此次松下公司與其他三家投資機構共同完成了Drivemode公司的A輪融資,由松下領投。類似松下這類日本重要本土企業(yè)對美國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風險型投資,此前是十分罕見的。這也表現出了大企業(yè)的轉型決心。
Drivemode是一家坐標美國的車聯網創(chuàng)業(yè)公司,由特斯拉和美國網絡租車公司Zipcar前員工于2014年共同創(chuàng)辦,旨在革新人類在駕駛途中的智能設備使用習慣。Drivemode開發(fā)了一款用于駕駛途中的App產品,該App提供免提回復短信功能,并覆蓋音樂播放器、導航等駕駛應用。自2015年中期產品發(fā)布至今,Drivemode的App下載已超過100萬次。
綜合而言,Drivemode幫助用戶在駕駛途中簡化他們的手機,同時Drivemode也在和本田公司合作,開發(fā)其應用的汽車級整合。
據雷鋒網了解,汽車導航類產品一直以來都是松下強大產品線中的一部分,而此次投資Drivemode,松下考慮利用其車聯網App產品收集的海量數據,強化自身的汽車電子研發(fā)和產品服務能力。
公開資料顯示,由于亞洲低成本競爭對手的挑戰(zhàn),松下在低利潤率的消費電子產品領域的主導地位正被削弱。為此,松下已經將汽車應用視為未來增長戰(zhàn)略的核心。
據悉,松下計劃在三年內將汽車類業(yè)務的營收增長0.5倍。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松下方面正加大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的產能。在這一領域,松下此前曾多次與特斯拉合作,并參與特斯拉電池“超級工廠”建設。而目前看來,松下還希望通過與Drivemode的聯姻在車聯網領域謀求利潤增長。
如今,業(yè)界普遍認可車聯網的增量市場地位,這也是汽車制造商為尋求更安全、舒適的駕乘體驗而爭相布局的領域之一。此外,自動駕駛技術和共享出行商業(yè)模式釋放的紅利呈增長趨勢,迫使了保守派車企和供應商轉型,對相關領域創(chuàng)業(yè)公司進行收購或資本布局。典型案例如通用收購Cruise、福特收購Argo AI等。
松下的腳步也比想象中快。就在前不久,松下總裁津賀一宏對外表示,松下希望將與特斯拉的合作關系從電池領域拓展到自動駕駛技術領域。2017年的CES展會上,松下展示了首款自動駕駛技術概念車。由此看來,松下在時機成熟后成為繼三星、英特爾后的下一個買家也并非沒有可能。
一些市場分析人員指出,未來,汽車產業(yè)鏈的增值領域將集中在上游零部件廠商和終端服務提供商兩部分——形成所謂的“微笑曲線”,這種現象已經在電子工業(yè)市場顯現了。而這種市場預期也在驅使各大企業(yè)從新興創(chuàng)業(yè)公司中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