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雷鋒網(wǎng)新智駕訊:本周五,Uber和Google旗下的Waymo達成和解協(xié)議,代價是Uber 以 Series G 的股份,約等值 2.45 億美元作為和解代價,且未來將與合作解決關于激光雷達等技術上的爭議。據(jù)知情人士透露,Uber不能使用Waymo的任何硬件或軟件商業(yè)秘密作為解決條件之一。
但Uber CEO 達拉·科斯羅薩西(Dara Khosrowshahi)依然強調(diào),自己并不相信Uber首先使用了Waymo的商業(yè)機密技術。同時他也在聲明當中:表示對和解協(xié)議很遺憾,但他也希望采取與上一任CEO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不同的解決方式。
(雷鋒網(wǎng)新智駕注:Dara Khosrowshahi公開信)
一位法律專家表示, 此次協(xié)議之前, Uber 的證詞對審判不利, 但是 Waymo 在法庭上也沒有給出一個擊倒性的打擊。 審判從周一開始, 預計至少會持續(xù)到下周。
圣塔克拉拉大學法學教授埃Eric Goldman說,協(xié)議很可能會達成,因為雙方都沒有足夠的信心讓陪審團作出對其有利于判決。
高盛說:"很明顯, Uber 在與 Levandowski 在談判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負面問題。"此外,高盛還表示:卡蘭尼克所建立的公司文化不是太好,而且有很多證據(jù)表明數(shù)據(jù)被破壞了,這看起來真的對官司不利好?!?/p>
卡蘭尼克承認,Uber自動駕駛項目進展緩慢,令他感到沮喪。他于2015年開始與Levandowski協(xié)商,并試圖雇傭他。不過,卡蘭尼克在其庭審中明確表示,并未策劃任何陰謀從Waymo公司竊取自動駕駛汽車設計機密。
而Waymo方面表示:“我們致力于與Uber合作,確保每家公司都能開發(fā)自己的技術?!拔覀円恢闭J為,實驗室和道路上的創(chuàng)新應該激勵競爭,我們期待把全自動駕駛汽車帶到世界。”
當然Uber也有同類的野心。
Uber和Waymo的法律糾紛,緣起于一個天才少年Anthony Levandowski。
據(jù)雷鋒網(wǎng)新智駕了解,從去年2月份開始,Anthony Levandowski便身處Uber與Waymo自動駕駛關鍵技術專利糾紛的旋渦中心。Waymo控告 Levandowski 和其他幾位前員工竊取其激光雷達技術相關的機密信息(1.4萬份共9.7G的機密文檔),這些信息先是用于Otto自動駕駛卡車的研發(fā),后來又被帶到了Uber,用于其自動駕駛研究。
經(jīng)歷了3個多月的調(diào)查取證、聽證過程之后,負責此案的聯(lián)邦法官威廉·阿爾蘇普(William Alsup)發(fā)出對Uber的初步臨時禁令,要求Levandowski必須在5月31日之前歸還被盜文件,并對Levandowski所參與Uber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工作范圍施加了嚴格限制。
狗血的是,5月30日,Levandowski 被Uber解雇。后來Uber與Waymo之間,進行了漫長的官司拉鋸。去年Waymo曾經(jīng)提出要求Uber 賠償10億美元和公開道歉的聲明,但Uber拒絕了這筆交易。
不管如何,此次官司紛爭告一段落。和解之前,Waymo有望展示其許多技術方面的論點,包括Waymo的激光雷達硬件如何在Uber的產(chǎn)品中結(jié)束。但Uber否認利用Waymo的任何商業(yè)秘密。
盡管以約等值 2.45 億美元作為和解代價,但對Uber來說,這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勝利,尤其是因為它在預期的公開招股之前就清除了公司的舊賬。一項和解可以避免多年來對Uber的公司纏身以及昂貴的律師費用。最值得注意的是,和解反映了Uber 新舊領導層之間的差異。雖然Uber的前CEO卡蘭尼克很可能會繼續(xù)戰(zhàn)斗。
不過,在這起官司終結(jié)之前,外界也看到了前Uber首席執(zhí)行官卡蘭尼克與Alphabet首席執(zhí)行官拉里·佩奇之間的關系。在他的證詞中,卡蘭尼克表達了與Waymo之間合作的意圖,尤其是在谷歌投資了Uber之后。
P.S.:看遍這一年中國與全球智能駕駛領域的技術前沿與商業(yè)探索,雷鋒網(wǎng) · 新智駕年度推薦:
1.《中美智能駕駛白皮書》,精選中美兩地100家技術公司的一手調(diào)研報告:
http://http://www.ozgbdpf.cn/specialEdition/svWhitePaper
2.《中美智能駕駛8講》,中美兩地18位講者,8講看懂中美自動駕駛的關鍵公司、關鍵技術和關鍵人物:
http://www.ozgbdpf.cn/specialEdition/yearAuthList
3. 《低速自動駕駛 | 專題培訓》,從低速自動駕駛發(fā)展史到臺灣、北京、深圳的試驗試運營經(jīng)驗,從核心大腦設計到產(chǎn)品化思路,10小時+在線課程:
http://www.mooc.ai/course/394
4. 《智能駕駛第一課 | 入門培訓》,全面講解智能駕駛的入門培訓課程,10家國內(nèi)與硅谷技術公司,12位智能駕駛一線講師,從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怎樣商業(yè)化、到技術架構詳解:
http://www.mooc.ai/course/118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zhuǎn)載。詳情見轉(zhuǎn)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