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新智造按:本文作者Jeevan Vasagar,來源 Financial Times,由新智造獨家編譯,未經許可拒絕轉載!
在歐美地區(qū),人工智能威脅論甚囂塵上,很多人擔心人工智能的高速發(fā)展會引發(fā)大面積的失業(yè)下崗問題。但在嚴重限制外來勞工的新加坡,很多公司長期處于人才緊缺狀態(tài)。因此,機器人開始被應用于緩解服務業(yè)中的勞動力危機——從餐廳到醫(yī)院,機器人能幫助企業(yè)在勞動力緊缺的市場大環(huán)境中維持生計。
在坡國,一家由Parkway Pantani公司運營的叫作Mount Elizabeth Novena的私人醫(yī)院采用了IBM的Watson實驗室研發(fā)的技術,打造了一款機器人“護士”——它可以開啟全面護理模式,監(jiān)控病人重要的生理特征。對此,首席運營官Louis Tan表示:“目前,我國政府在聘用外來勞工方面的限制越來越多,我們很難聘請到技術熟練的工人。所以,我們必須求助于高科技?!边@個機器人會收集從指示器中獲取的諸如血壓、心率等生理指標信息,然后利用算法推測患者病狀惡化的可能性。
這款機器人于今年投入試用,目前已在監(jiān)視患者病情方面卓有貢獻?!霸谶^去,這個監(jiān)視過程中需要人為參與;但在現在,我們僅用技術分析就可以完成整個過程”,Tan先生還補充道,“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護士完全沒事兒做了,相反,護士只是在工作中得到了有力的左膀右臂,這能大大提高她們照顧病患的效率和安全性?!?/p>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附近,有一家供應馬來西亞和中式菜肴的餐廳,叫Chilli Padi Nonya café。在那里,一個機器人服務生已經投入了使用。它能在桌子之間緩慢行走,同時發(fā)出像鳥叫一樣清脆的聲音:“你能幫我收拾一下桌子嗎?”——并不是因為它偷懶,它是真的沒辦法自己拿起杯子和盤子,所以顧客們需要把用過的餐具放在大盤子里,然后由機器人運回廚房。
這家餐廳的經理Kannan Thangaraj說:“在新加坡,從海外引進勞工的難度很大,所以有了機器人的幫助,一切就簡單多了。另外,因為機器人廣受顧客喜愛,所以回頭客越來越多,真是喜大普奔?!?/p>
但是實際上,并不是每個人都愿意接受這樣的服務型機器人——早前,在一家新加坡餐廳,一個負責收拾餐桌的機器人被員工打得粉身碎骨,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恨啊。
目前在新加坡,開始使用這種機器人的公司還是少數。要說個中原因,最重要的一個因素莫過于花費太高昂。要知道,新加坡本土的機器人公司Unitech Mechatronics給這類機器人的定價高達三萬四千三百四十美金。令人倍感欣慰的是,為了讓更多餐廳試用這類服務型機器人,慷慨的坡國政府決定報銷70%的花費。另外,他們還在最新的財政報告中宣布,在接下來的三年里,會斥資超過四億五千萬美金,支持這類服務型機器人的安置,旨在為中小型企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價格適中的機器人。
不可否認的是,全球范圍內工業(yè)機器人的使用即將迎來大爆發(fā)。國際機器人學聯合會的調查顯示, 2015年工業(yè)機器人銷量約為二十四萬八千,遠超服務業(yè)機器人銷量——2014年,服務型機器人的銷量為兩萬四千,僅比一年前上漲了兩千。盡管如此,還是有分析員預測,科技創(chuàng)新讓服務型機器人可以完成更多高難度的任務,同時它們還能更好地適應無法預測的外部環(huán)境,如此看來,在世界范圍內,服務型機器人市場很快也將呈現爆發(fā)形勢。
via Financial Times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