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自動駕駛技術一天天成熟,它的商業(yè)化已進入倒計時——大多數(shù)汽車廠商把應用時間點定在 2021 年,但部分廠商,比如特斯拉、大眾,有更加激進的時間表。屆時,自動駕駛首先顛覆的,便是汽車的功能定位—— 交通工具還是運動、娛樂工具?可以想見,沒有方向盤的汽車將成為純粹的交通工具,而“開車”這件麻煩事,將成為追求駕駛樂趣的“頭文字 D”們的專利。這就好比,汽車和公共自行車在國內(nèi)普及后,私人山地、公路自行車市場的崛起。
那么問題來了,當“開車”變成一項娛樂活動,你確定還想坐在“沙發(fā)”(李書福:汽車不就是沙發(fā)加四個輪子?)里,手握方向盤嗎?
嗯,小編是“認真的”。說實話,你是想這樣:
還是這樣:
或者這樣(某寶島妹子騎行重機車):
既然你心中已經(jīng)有了答案(二逼青年:啥?),我們一起來看看,引領技術潮流的六大電動摩托車概念(以及“非概念”)。所有這些炫酷概念及產(chǎn)品,均為純電動、零排放,專為未來新人類設計。至于覺得電動車很 low 的機車黨阿飛——哼哼,不要給小編說什么道奇戰(zhàn)斧。連沃德都開始有電動機,你的 V10 機車夢還是放放吧(重點是沒錢)!
榜單第二名(第一名將最后揭曉):BMW Motorrad VISION NEXT 100
好萊塢:下一集蝙蝠俠應該騎什么?寶馬:(拍胸脯)交給我們(下一代好萊塢超級英雄們的標準:綠色出行,低碳拯救地球)。
這是寶馬上個月在洛杉磯發(fā)布的未來產(chǎn)品概念, 擁有和名字截然相反的簡潔設計。它的三角型輪廓,與寶馬現(xiàn)有產(chǎn)品設計有些神似。作為未來概念,當然要用到未來才能普及的技術——這輛車幾乎通體由碳纖維和拋光鋁合金制成。另外,它配備的自平衡系統(tǒng)簡直是菜鳥福利,能極大提高騎行穩(wěn)定性(當然還有安全)。即便是初學者,騎著這輛車摔倒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寶馬甚至做出了一個極為大膽的建議——駕駛它的騎手用不著戴頭盔(喂喂,遇到開車手機黨怎么辦?寶馬:自動駕駛啊)。好吧,天朝碩果僅存的戴頭盔騎手千萬別學壞。另外,有了自平衡,騎手們用背拱倒地機車的“風景”想必會少很多。
寶馬還為這輛車設計了一雙智能護目鏡(看圖中美女),借助 AR 技術,替代了車頭的風擋和反光鏡。護目鏡還能顯示地圖導航,以及轉(zhuǎn)速、時速一類的駕駛信息,全面擁抱未來騎行。有寶馬的那句“the Ultemate Driving Machine”(終極駕駛機器),小編對未來量產(chǎn)產(chǎn)品充滿期待。
第三名: AP Works Light Rider
有了寶馬的滿滿科技感,再來看個復古風的??吹竭@輛車的設計,你會想到什么?文藝青年:瑞士奶酪??瓤龋鋵嵭【幭胝f的是這芝士狀車架背后的技術。首先,以現(xiàn)在的金屬加工工藝,沒有哪家廠商會用傳統(tǒng)技術量產(chǎn)這輛車——太貴。這也是為什么,過去工藝落后情況下,轎車以“火柴盒”形狀為主。真實情況是:該車架是 3D 打印出來的,全世界第一輛 3D 打印電動摩托車的吉尼斯記錄便是它。創(chuàng)造它的公司,AP Works 來頭也不小,是空客的全資子公司,所以有成熟的 3D 打印技術,畢竟 3D 打印飛機零件早就在用了嘛。
這輛 “光之騎士”(Light Rider )有 50 英里/小時的最高速度以及 37 英里的續(xù)航,成功為車用移動電源打開市場。但是,它只有 13磅,不足 6 公斤!這輕量程度能讓一大批自行車無地自容。設計者巧妙得把大多數(shù)電線藏在了馬達艙內(nèi),所以看到它的人只會被芝士風格的車身吸引。
好消息是,這輛車已經(jīng)面世。壞消息是,全球限量 50 臺,每臺 56,000 美元,相當于一臺頂級公升級機車。
第四名:本田 Chopper 概念車
嗯,我知道你想說什么。這輛車確實很酷,滿滿得充值本田信仰。但對它,小編完全不抱量產(chǎn)希望,所以只能屈居第四。
由于是跟現(xiàn)實完全沒譜的概念車,技術方面沒什么可說的,大家體會下設計就好。本田表示,它的電動機和輪子是一體的。因此它重心挺低,再加上野獸級輪胎,穩(wěn)定性和操控都應該不錯。
外媒把它評價為:星球大戰(zhàn)暴風突擊隊(Stormtrooper )的理想坐騎。
突擊隊員:我們工資也不夠啊。
第五名:Johammer J1
這又是一臺已經(jīng)量產(chǎn)的電動車。這輛車是來自澳大利亞的當?shù)靥禺a(chǎn),與澳大利亞另一樣土特產(chǎn)——綿羊十分相似。據(jù)說,騎著它放牧,羊群會把你當自己人(“自己羊”)。只可惜它的名字不是“牧羊人”。嗯,雷鋒網(wǎng)會給他們公司提建議。
千萬不要小看它——這可是一頭真正的“披著羊皮的狼”。它有 125 英里(200 公里)的續(xù)航,讓某些電動汽車都汗顏。這通過頂級封裝技術來實現(xiàn),使它的電池組比同行都大。它目前有兩款,J1.15 和 J1.2,售價合 RMB 168000 起.
第六名:Voxan Wattman
自 2013 年發(fā)布,設計 Wattman 的法國公司 Voxan,就號稱它是世界上性能最強的電動車之一。它有12.8kWh 的電池組,續(xù)航 111 英里,百公里加速 3.4 秒。但如果只有這些,它還上不了榜單。真正重要的是——它竟然配備了快充!有快充的電動車!半小時充滿電!比手機還快有木有!
但是,本來準備借它進入電動摩托市場的 Voxan,竟然因為“一系列難題”最終放棄。不知道所謂的難題有沒有快充,否則可以來中國找 OPPO ?。骸俺潆?10 分鐘,騎行百公里”。
揭曉第一名的時刻終于到了!它就是:The Tron Light cycle
沒錯,這就是《創(chuàng):戰(zhàn)紀》里面的那輛。生產(chǎn)它的 Parker Brothers Choppers 表示,每輛車光成本就 55,000 美元。它續(xù)航 100 英里,設計速度 120 英里每小時,但還沒人試過這么快。車身由碳纖維和玻璃纖維制成。除了貴,這輛車的特點是遍布車身的 LED,輪子、車架全是 LED 陣列——夜晚絕對辣眼睛。不過,騎上它是這樣的:
自帶瑜伽功能?據(jù)說,國內(nèi)已有土豪入手:
看到這里,機車黨們還會認為電動摩托不夠酷嗎?好吧,與機車相比,電動車確實沒有了排氣聲浪(尤其是拔掉尾喉出來浪的阿飛們),也缺乏手腳配合的換擋樂趣,好像是少了那么點味兒。小編也承認,即便是榜單上排名靠前的選手,相比雅馬哈 R1 一類的賽道種馬,在駕駛樂趣上也很難相提并論。不過,省下的操縱功夫可以看風景(妹子)啊。而且,相比電動汽車,它們絕對能提供更 high 的駕駛樂趣有木有?這話就算機車黨也不得不承認。
君不見,F(xiàn)I 也出了電動版。德國還曾揚言 2030 年要禁掉燃油車的生產(chǎn)。由此可見,電動車確實是大勢所趨。相比之下,我們更應該在乎的是“上路”,因為它們絕對算是“超標電動車”了——嘆氣。天知道天朝政策何時會松動。不過,等到自動駕駛普及,“駕駛”項目進入奧運會的那天,想必一切會改變。至少,現(xiàn)在一把手多是 60、70 后,很難理解摩托車在“危險交通工具”之外的價值。個性更加跳脫張揚的 90 后未來一定會有其他想法。到那時,大伙可以給兒子買輛撩妹。
via engadget
【招聘】雷鋒網(wǎng)堅持在人工智能、無人駕駛、VR/AR、Fintech、未來醫(yī)療等領域第一時間提供海外科技動態(tài)與資訊。我們需要若干關注國際新聞、具有一定的科技新聞選題能力,翻譯及寫作能力優(yōu)良的外翻編輯加入。
簡歷投遞至guoyixin@leiphone.com,工作地 深圳;或投遞至wudexin@leiphone.com,工作地 北京。
相關文章: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zhuǎn)載。詳情見轉(zhuǎn)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