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上周,叮當健康成功登陸港交所,發(fā)行價為12港元/股。
叮當健康,即叮當快藥,曾以“28分鐘送藥上門”的slogan聞名。但從去年6月傳出上市消息以來,叮當健康一直不怎么被看好。
5年虧損近29億元的業(yè)績表現是原罪。而最根本的硬傷則在于,巨頭扎堆的互聯網醫(yī)療領域,叮當健康標榜的“快”已不再是拿得出手的優(yōu)勢,缺乏流量支撐的叮當健康,在互聯網巨頭面前勝算渺茫。
二級市場用腳投票。開盤首日,叮當健康的股價表現平平。
一方面,是港股的入門門檻很高,這也導致了這一周以來,叮當快藥的成交量非常少。從市值來看,上市當天為160.98億港元,如今也僅為162.59億港元。
醫(yī)藥O2O獨角獸,很難敵過高舉高打的巨頭。
叮當健康誕生于2014年,正值國內O2O浪潮。當時,醫(yī)藥O2O的參與者不在少數,但叮當健康是如今不多的幸存者之一,這有賴于其獨特的自營O2O模式。
2015年,叮當健康正式推出自有App,主打“28分鐘送藥上門”的賣點。起初,叮當健康也是通過與藥房合作提供送藥服務,但很快發(fā)現,非自營模式始終難以保證配送時效以及服務時長。
2016年,為確保服務質量,叮當健康做了一件較激進的事情——即從輕模式轉為重模式,取消與藥房的合作,自建智慧藥房賣藥。
到目前為止,叮當健康已在全國17個城市建立了351個智慧藥房。這些藥房既是門店,也是倉庫,除了線下購買,還通過全國2600名的騎手隊伍連接消費者。
叮當健康由此形成了三大藥物銷售渠道,包括線上直營、業(yè)務分銷和線下零售,其中線上直營是最主要的銷售渠道,包括自有的“叮當快藥”App、微信小程序,以及第三方平臺,收入占比達7成以上。
改為自營后,叮當健康得以最大程度保證快速送達與全天候營業(yè)的競爭優(yōu)勢。
線上線下相結合,再加上使用“電子圍欄”技術精確設定每家門店的地理位置與覆蓋范圍,藥房的面積得到了最大化利用,使得叮當健康單個門店的平均年銷售額比傳統線下門店要更高。
這也讓叮當健康收獲了眾多頭部資本的青睞,2021年,叮當健康躋身全球獨角獸行列。
不過話說回來,雖起步穩(wěn)當,但叮當健康的上市之路算不上順坦。經歷二次交表沖刺,叮當健康才終于成功敲鐘。
這與叮當健康5年近29億元的巨額虧損不無關系。
2018年-2021年,叮當健康的收入分別為5.85億元、12.76億元、22.29億元、36.79億元。2022年第一季度,叮當健康收入9.8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7.8億元增長26.54%。
收入增速較平穩(wěn),凈虧損卻不斷擴大。
2018年-2021年,叮當健康的凈虧損分別為1.03億元、2.74億元、9.2億元、15.99億元。2022年第一季度,叮當健康的凈虧損達4.04億元。
導致巨額虧損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公平值變動所致,另外則是因為收入成本與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的大幅增長。
從第二個原因來說,為了獲取新用戶,叮當健康支付了高昂的營銷費用做推廣。
2018年-2021年,叮當健康的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分別為1.41億元、2.78億元、4.41億元、8.35億元;2022年第一季度則達到2.0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1.45%。
同時,為了鼓勵用戶重復購買,叮當健康不得不大發(fā)補貼,推高了收入成本。
2018年-2021年,叮當健康向用戶分別發(fā)放了8280萬元、2.08億元、4.12億元、7.23億元補貼,2022年第一季度,發(fā)放補貼已有2.17億元。
這也意味著,叮當健康仍處于“燒錢”換規(guī)模的階段。面對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即使成功上市,叮當健康還未必能松一口氣。
巨額虧損、挽留用戶背后,是叮當健康在巨頭環(huán)伺的競爭局勢下艱難求生。
互聯網醫(yī)療領域,已有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健康三大巨頭扎根。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以2021年的收入計算,叮當健康在數字零售藥房行業(yè)中以1%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而前兩家企業(yè)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0%和6.5%,業(yè)內人士坦言,這兩家企業(yè)就是阿里和京東。
趕不上兩位大哥,后面的競品又在步步緊逼(后兩名的市場份額均為0.8%)。
與巨頭們相比,叮當健康固然有自己的優(yōu)勢,即“28分鐘送藥上門”的即時到家服務。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統計,在這個細分市場,叮當健康是最大的參與者,市場份額為6.8%。
但隨著互聯網醫(yī)療越走越遠,為消費者提供更便捷的配送服務,必然是各大玩家孜孜以求的目標。
如以醫(yī)藥電商平臺起家的京東健康、阿里健康,以及在線問診平臺起家的平安好醫(yī)生,都正在搭建更便捷的藥物配送網絡。其中,京東健康、平安健康都已上線一小時送藥到家的服務。
另外,美團、餓了么等本地生活平臺也都將業(yè)務范圍拓展至買藥服務,實現30分鐘送藥上門,直接沖擊叮當健康的核心“快”。
在即時到家市場中,目前巨頭們做的更多是平臺生意。
京東健康和美團,都通過與藥房合作來完成服務,自營的藥倉通常只能實現次日達,平安健康則以自營搭配合作的模式運行。
叮當健康也均已入駐以上平臺。從現階段來看,叮當健康憑借著自營的線下藥房,與這些平臺更多還是合作,而非競爭關系。
但實際上,競爭持續(xù)在發(fā)生。叮當健康的自營線上平臺(即自有App、微信小程序)與巨頭平臺之間就是競爭對手,在眾多賣藥平臺中,消費者往往只會選擇其一。
巨頭平臺天然具有流量優(yōu)勢和品牌效應,而缺乏流量入口的叮當健康自營平臺正在遭受威脅。
過去幾年,叮當健康投入了大量資金做營銷推廣,所取得成績卻不如預期——自營平臺的注冊新用戶增速逐年下降,2018年到2019年,這一增速為33.33%;2019年到2020年,增速降為28.77%;2020年到2021年,增速進一步降到了20.88%。
打不過就加入,叮當健康也逐漸越來越依賴這些巨頭平臺。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1年,叮當健康來自自營線上平臺的收入份額逐年萎縮,而第三方線上平臺已于2019年反超自營平臺成為最主要的銷售渠道。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來自第三方線上平臺的收入占比達到72.6%,而自營線上平臺僅占27.4%。2018年-2021年,第三方線上平臺分別為叮當健康貢獻收入1.87億元、5.07億元、10.76億元、17.95億元 。
委身第三方平臺后,叮當健康必須得拿出部分利潤與平臺分成。
2018-2021年,叮當健康分別向第三方平臺支付傭金753.4萬元、2838.8萬元、6077萬元和9993.8萬元。
叮當健康自身也意識到這其中存在的風險,“我們依賴在第三方平臺進行的銷售,而我們對該等平臺的控制權有限?!?....“倘若第三方平臺停止與叮當健康的業(yè)務合作,或其服務質量和聲譽下降,都會對叮當健康的業(yè)務、財務狀況、經營業(yè)績及前景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對第三方平臺形成依賴,還衍生了這些問題:叮當健康和其他通過入駐第三方平臺實現O2O的傳統線下藥店,有著多大的區(qū)別?自建平臺、自建騎手隊伍帶來更多的支出,繼續(xù)投入是否值得?
顯然,只求“快”已經無法建造起護城河,叮當健康選擇把觸角延伸至在線診療服務,及慢病與健康管理服務,以增加附加值,同時為自營線上平臺引流。
2020年,叮當健康創(chuàng)始人兼董事長楊文龍就曾表示,叮當健康并不只是個藥品大賣場,將推進實施“醫(yī)+檢+藥+險”的健康到家戰(zhàn)略。
目前,叮當健康已組建了一個由20名全職醫(yī)生、72名兼職醫(yī)生、800多名外部醫(yī)生及427名藥師組成的醫(yī)療服務團隊。
這一戰(zhàn)略初現成效,在線診療服務及慢病與健康管理服務都在一定程度上拉動叮當健康的快藥業(yè)務。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1年,在線診療服務分別為叮當健康帶來價值160萬元、2760萬元、7560萬元、3.32億元的快藥銷售訂單。
2018年-2021年,慢病與健康管理服務分別帶來價值830萬元、2.16億元、5.15億元、8.47億元的快藥銷售訂單,主要集中在肝病、皮膚病、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等慢病藥品。
除此之外,這兩大業(yè)務都還未能直接為叮當健康創(chuàng)收,價值還沒有得到用戶的買單。
不過,這也不是個例,因為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仍然,互聯網醫(yī)療行業(yè)中的“服務”價值仍然沒有得到兌現。
據招股書顯示,上市以后,叮當健康將繼續(xù)推進這一戰(zhàn)略的實施,擬把募資到的約4億港元,大部分用于進軍新城市、拓展智慧藥房網絡、提升服務、優(yōu)化技術與運營平臺,以及投資收購項目。
叮當健康計劃于2024年底前進軍34個新城市,新增約350家智慧藥房,并增聘約5300名騎手。
為提升在線診療服務,叮當健康打算為現有專科引入10至20位全職醫(yī)生以及藥師,并擴大現有科室及???,在2024年前增設男科、肝臟科及皮膚科,同時為新科室引入至少5位全職醫(yī)生。
但這不是一個好講的、新鮮的故事,在線診療服務及慢病與健康管理服務早就被各大互聯網醫(yī)療企業(yè)搶灘布局,京東健康、平安好醫(yī)生、阿里健康等巨頭為此投入的資源甚至更多。
以京東健康為例,截至去年末,京東健康的??浦行臄盗窟_到27個,吸引了百余位專家和名醫(yī)加入,外部醫(yī)生團隊覆蓋1.5萬家醫(yī)院。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京東健康的日均在線問診咨詢量已超25萬,線下自營的DTP(Direct to Patient)藥房拓展至全國26個省級行政區(qū)。
互聯網醫(yī)療發(fā)展至今,已不可避免陷入越來越“卷”的境地。
如何面對已然成長起來的千億巨頭,繼續(xù)“燒錢”抗爭,還是安分守己替平臺“打工”,這是叮當健康當下和未來都無法拒絕回答的問題。雷峰網(公眾號:雷峰網) 雷峰網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