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區(qū)別于中國發(fā)達的二維碼移動支付,在西方的支付體系里,銀行卡所占據(jù)的份額之大,地位之重要,遠非其他支付方式可比擬。
但把目光投向歐美金融領域,我們會發(fā)現(xiàn),刷卡支付的黃金時代可能已經(jīng)不在了。
2020年初最受矚目的一條金融科技新聞,是Visa斥資53億美元收購支付科技公司Plaid。這家做金融服務API的公司,主營業(yè)務是幫助開發(fā)人員更容易地共享銀行和其他財務信息。
2019年底,Visa還購買了Interswitch的股份,對公司的估值為10億美元。
不過,在為新的支付基礎設施技術大把撒鈔票的,不只有Visa一家。
像是前文提到的Plaid,它在2018年末那輪2.5億美元的融資,據(jù)稱Visa和萬事達卡也悄悄參與了。在2019這一年,萬事達卡還以31.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Nets的實時賬戶支付部門;GoCardless在E輪融資中籌集了7600萬美元;Stripe也獲得了2.5億美元的融資。
支付巨頭們在后PSD2時代的角力已經(jīng)開始。
2018年1月13日,歐盟支付服務法案第二版(The Second Payment Service Directive, PSD2)開始在歐盟范圍內正式生效推行。
PSD2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點:
1.鼓勵用戶使用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支付產(chǎn)品去管理個人或企業(yè)財務狀況;
2.禁止商家將付款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3.對于線上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力度大幅提高。
法案明確規(guī)定,歐洲各大銀行將被強制要求對第三方支付服務商(third-party payment service providers — 簡稱 PSPs)開放用戶賬戶信息權限,以及提供全部必要的API接口權限。
當PSD1無法撬動銀行帳戶的堡壘,歐盟議會確保PSD2將創(chuàng)建一個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并允許第三方訪問歐盟的支付帳戶——這是真正點燃推動銀行業(yè)開放的火花。
開放銀行業(yè)務的基本前提是,付款會直接從一個銀行帳戶中提取,可能實時轉移到另一個銀行帳戶中。
聽起來對普通人沒什么緊要的,中國消費者可能更感受不到這個法案的特殊性:這意味著歐洲居民將有機會向中國居民一樣隨時隨地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工具完成日常消費,而不必再攜帶銀行卡或現(xiàn)金出行。
對于那些靠銀行卡網(wǎng)絡發(fā)家致富的人來說,這等于是把刷卡從受鼓勵的主流支付方式里踢出去,當然是大事一樁。
每次你用信用卡付款,信用卡網(wǎng)絡(以及價值網(wǎng)絡中的其他方)都會賺到一些錢,通常是從商家那里收取服務費,或者直接從消費者那里收取各種貨幣兌換的手續(xù)費和卡費。
如果商店支付2%的費用來接受刷卡付款,可以不用交額外的手續(xù)費就能直接從消費者的銀行帳戶中拿錢,可以想象,這對商家來說是多大的一個激勵。
從技術上講,使用PSD2難度不大,但得讓客戶表明身份,并允許這種“從我的帳戶提款”的設置。這就需要一個系統(tǒng)來處理,移動支付APP是最適合的方式之一。
一些大型商家會自己創(chuàng)建此類應用,或者干脆在其現(xiàn)有應用中添加一個“帳戶付款”的功能,就像星巴克的APP那樣,這也是競爭者的一種。
像支付寶,Settle,Zelle和Venmo之類的應用程序,也可能會想辦法成為通用支付解決方案,來完成這種直接從銀行帳戶提款的方式。它們可能提供更優(yōu)惠的支付方案來激勵商人。由于法規(guī),新技術和價格壓力的變化,交易將從卡轉移到帳戶到帳戶。
在PSD2和全球開放銀行計劃的推動下,基于帳戶對帳戶的支付方式可能會最終取代刷卡。這也是為什么卡片支付巨頭們,和那些想把它們取而代之的后來者,兩方正在廝殺,奮力爭取投資、收購或控制那些在賬戶支付基礎設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公司。
移動支付APP不再被視為“替代支付”,這是全新的支付時代。
雷鋒網(wǎng)編譯 via Forbes:https://www.forbes.com/sites/danieldoderlein/2020/02/15/the-battle-for-tomorrows-payment-infrastructure-is-heating-up/#743181826375
雷鋒網(wǎng)雷鋒網(wǎng)雷鋒網(wǎng)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