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井三胖 | 2015-03-02 16:40 |
一個月前,Google官方發(fā)表了重磅性的聲明:停止接受Google Glass的訂單,并且關閉“Explore”軟件開發(fā)項目;Google Glass團隊從Google X實驗室中分離出來,項目組的新負責人將會是前蘋果高層“iPod之父”Tony Fadell。
這真是一個令人悲喜交加的消息。發(fā)布于三年前的Google Glass,讓世界看到了巨頭Google為可穿戴領域做出的顛覆性突破。我們從來不會否認Google Glass是一件“超前的創(chuàng)新產品”,但仍然不能掩蓋其飽受爭議、褒貶不一的事實。
Google Glass雖已退出江湖(相信Google是準備閉關研發(fā)二代產品),但是江湖上還流傳著它的傳說?,F在雷鋒網告訴你一些Google Glass從橫空出世到壽終正寢的“神秘往事”。
2012年4月,Google宣布了智能眼鏡Project Glass項目計劃,并且發(fā)布了產品的概念設計圖。盼星星盼月亮,在2013年初,第一批用戶終于收到了售價高達$1500的Google Glass Explorer(探索者版本)。
其實Google為了推廣自家的智能眼鏡,在美國舊金山、紐約、洛杉磯以及英國倫敦開設了四間名為“Basecamp”的實體店。預約了Explorer的用戶們可以前往門店領取產品。
必須要說明的是,在Basecamp店里購物簡直是一種“土豪貼金”般酷炫狂拽的體驗。首先產品賣的很貴很貴就不多說了,門店店員會像服侍國王一般給顧客端茶送水,并且手把手的指導如何使用Google Glass這款“炫富級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繼承于其母系家族Google X實驗室的優(yōu)良傳統,Google Glass從誕生伊始便讓人感到破朔迷離、神秘莫測。Basecamp門店的雇員們都是在接受面試、培訓之后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工作是與Google Glass相關。Google的保密計劃做的也是夠可以的。
某Basecamp門店雇員表示,現在到訪店面的預約顧客人數日益減少。產品誕生初時店面每天最多會接待60名顧客,如今的人數卻是寥寥可數。因為“生意難做”,用戶的熱情不再,Basecamp也辭退了不少雇員。
當年,多少用戶在第一眼看到Google Glass之時,便發(fā)出了“這勢必會引領科技潮流”的感慨。不過這些“追捧粉絲團”們還未壯大,便紛紛解散了。
紐約時報的記者Nick Bilton曾公開發(fā)表評論稱“Google Glass只是一款未來概念性的模型產品,用戶市場還未成熟到能夠徹底接受它”。
科技媒體Tech reviewers將Google Glass描述為“有史以來的最糟糕產品”。
如果說上述這些只是媒體方面的“一家之言”,但真正用戶們的反饋卻是不能忽略的。探索版用戶們已經向Basecamp門店反饋了無數的產品改進意見。而BusinessInsider表示,Google必須要做到“神速處理”用戶反饋。
即便Google不遺余力的做出了太多挽回用戶的努力,但實際情況是,用戶們對產品期待的熱情一直在衰退,“不切實際”、“隱私犯罪”、“bugs太多”成為了這款不成熟產品的既定標簽。
以下援引自相關知情人士的原話,
“從第一天用上Google Glass Explorer,直到我最后拋棄了它,期間能夠深切感受到產品一直是不斷變化的?!?/p>
“許多用戶都覺得買這件‘測試品’是太虧了,感覺上簡直就像是消費者自費掏出1500美元,卻成為Google改善產品的‘義工’了?!?/p>
“Google為產品做出了太宏偉的造勢宣傳,到最后甚至都沒有實現產品承諾的基本功能?!?/p>
“我們都能體會到未來智能眼鏡將會融入人們生活的趨勢,但問題是,用戶還沒有做好準備把這個奇怪的產品戴在自己的臉上。主要問題在于,Google并沒有做好將Google Glass‘正?;娜蝿??!?/p>
via businessinsider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