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最近看了XX停車的一些信息,同時也看了一個以色列公司做智能找停車場新思路的一些介紹,分析了一下,與各位產品經理分享:
智能停車原來以為不難做,但仔細想想,有幾點確實是挺有挑戰(zhàn)的。
實時性要求高:車要是到了目的地,發(fā)現你的信息不準確,幾次過來估計就不用了。
停車場并沒有強烈意愿主動提供信息:現在大城市的停車場,應該不需要大力宣傳,車多&停車場少才是真正的痛點。
商業(yè)模式是什么?這個也許我想錯了,但有多少人愿意花錢買停車場信息?
不提商業(yè)模式了(但如果有大拿愿意幫著分析分析,絕對歡迎),基于這樣的前提下,如果你是一個產品經理,你會怎么辦呢?
說說我根據網上的信息,總結的一點思路吧:智能停車場信息提供目前主要有兩種思路來做
實時信息為主,智能預測為輔
智能預測+眾籌為主,實時信息為輔
下面一個一個介紹一下我的思路:
XX停車應該是這種思路下的一個設計方式,以下幾個方式可以提供實時信息:
與停車場合作,使用平臺統(tǒng)一提供的停車場管理系統(tǒng),這樣管理系統(tǒng)在幫助停車場的同時,也能提供平臺需要的信息。
在停車場內安裝一些傳感設備,這樣,不用侵入停車場管理系統(tǒng),也能得到當前停車場的信息。
和停車場管理人員(或參與管理人員)合作,人為獲取信息,比如和停車場安保人員合作
(這里提一句話,原來一個產品大拿告訴我的:“做產品,別光想著用技術解決所有問題,有可能技術之外的方式更簡單”)。
當然,光有實時信息也不行,因為開車的人離的可能遠,查到有車位和開到有車位,不是一回事。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智能預測的輔助了。
同時,智能預測應該有兩方面的內容:
停車位信息是實時的,但車離的比較遠,預測車到后停車場的情況。雖然有的APP提供線上預定的功能,這樣用戶可以提前預定車位,這樣車到后,車位是有了的,但這種情況需要與停車場系統(tǒng)集成,不是每個都能支持。
停車位信息是非實時的,這時候預測的范圍就更廣了,需要預測當前停車場內車輛情況,同時還要加上車開到后可能的情況。
接觸了XX停車后,感覺他們在能支持實時停車位信息的情景下做的不錯,但在預測這事兒上,感覺沒有發(fā)揮技術提高生產力的優(yōu)勢,比如我一個朋友家周圍的情況:
其實這周圍停車場有不少,而且,停車位在不同時候的情況緊張程度,相對固定,但APP上,沒有體現這么多;同時,當前停車位情況和價格,也明顯也不對。對于一個需要停車位APP的人來說,如果在這地方沒有幫到他,或信息錯誤,那用戶就可能放棄它。
其實從技術的角度來說,這事應該也可以實現,比如,對一個停車場來說,能夠影響它的停車位緊張程度的,應該有如下信息:(只是舉例)
城市的基本情況,車輛飽和程度......
目前周圍的traffic情況怎么樣?一般比較堵車的地方,停車場都是滿的
今天某個時段的Traffic情況怎么樣?一段上午比較堵車時,停車場是滿的......
周圍有商場嗎?商場大概的開門時間和人流量?
周圍有居民區(qū)嗎?大概的人口數量。
周圍有景點嗎?一般景點周圍在節(jié)假日,都會緊張。
天氣情況如何?比如下大雨的天氣,有的停車場就可能會車少。
......
有點像是個“地點畫像”吧,通過這些信息的綜合評價和持續(xù)學習,對于一般情況下的預測,效果應該還可以的。(這里面需要涉及大數據、地圖數據及機器學習的綜合應用內容,略過了)
可以看到,實時+預測的模式,有一定的優(yōu)勢,就是信息準確;但劣勢也明顯,就是成本高,同時需要相當多的時間、數據和歷史信息來優(yōu)化提高引擎的預測能力。
這種方式沒看到國內有沒有公司在做,但我知道國外有公司開始在做了,以色列一家公司宣稱自己的算法,不需要任何歷史數據的支持
像上面一樣,我也來“猜一猜”這樣的產品應該如何設計吧
預測上面提到了,這部分我覺得就算是不需要歷史數據的支持,但是“地理畫像”這部分也應該跑不掉。
重點說說眾籌,要是設計一款產品,想讓用戶真的自愿來提供信息,個人覺得有這樣幾種方法
有獎勵。
產品對自己有用。
不經意間就信息眾籌了。
個人覺得第三種可能可行性更高些(第一種費用高,第二種對一部分人來說,沒有實時信息的支撐,不好做)
對第三種,下面的思路可供參考:
用戶打開APP,想找一個停車場,輸入目的地后,顯示周圍的停車場。
系統(tǒng)推薦一個停車場,這時候,系統(tǒng)沒有實時信息,所以根據“地理畫像”,選擇一個停車場推薦(這時候,根據情況可以選擇我們希望“眾籌”的停車場)。
如果用戶順利停車進去,說明停車場我們的預測是正確的,可以讓用戶幫助提供一些當前停車場的簡單信息(比如是不是推薦其它人停入......)
如果沒有停車進去,說明這個停車場已滿(系統(tǒng)可以把這個信息,用于下一次用戶訪問)。提示用戶,可以選擇下一個停車場,同時,使用系統(tǒng)推薦的導航路徑時,路徑的規(guī)劃中,不再是最短路徑,而是盡量選擇途徑停車場比較多的路徑,這樣,提示用戶可以在開車的過程中,進行選擇。
如果用戶停進停車場了,可以幫用戶進行計時計費(如果沒開通的情況下),這樣,停車場的費用情況信息,也可以收集上來。
按以上的設計的話,以下幾個場景,不同的情況下,會有不同的幫助:
場景一:想要去的停車場,沒有任何信息。上面的情況,部分的解決了這些問題,而且,如果“地理畫像”做的好的話,準確度應該能在50%以上。
場景二:想要去的停車場,沒有實時信息,但有“眾籌”信息。上面的情況,如果加上一個比較準確的輸入,準確度應該會在7、80%以上了。
場景三:想要去的停車場,有實時信息。這種情況下,準確度會很高,同時,周圍的停車場信息,也可以通過用戶的信息得到,一舉兩得。
這種設計的優(yōu)勢很明顯,前期不需要歷史數據和大的硬件成本投入,易于推廣;但劣勢也很明顯,就是需要你有能力來控制導航,控制POI搜索等等,需要較強的技術背景。
這樣,一個用戶的服務過程中,用戶得到了方便,我們也得到了想要的一些信息。
當然,以上的設計,只是憑借個人的經驗,猜測的,如果不對,請大家指正。
再說說如何快速地獲取更多的停車場信息呢?路推的方式獲?。看蠹夜烙嫸贾肋@個成本很高了。這時候APP如果提供一個免費找車的功能,讓用戶把自己的愛車停的位置照下來,同時系統(tǒng)把GPS存下來,一能幫助用戶方便的找到車,避免在陌生的地方忘了車在哪里;二能幫助系統(tǒng)方便的找到“各種各樣”的停車場,一舉兩得。
本文由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Louis 原創(chuàng)發(fā)布雷鋒網。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