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FE 第三賽季參賽車手合影
今日,國際電動方程式錦標賽(Formula E,以下簡稱 FE)第三賽季首戰(zhàn)在香港打響,10支車隊及其車手在維多利亞港海濱區(qū)展開角逐,練習賽、排位賽及正賽將在一天內(nèi)完成。香港大獎賽后,還會在全球其他13個城市進行分站比賽,最終于2017年7月抵達決賽地加拿大蒙特利爾。
如果今天你正好在香港,可以去聽聽電機的“轟鳴”聲,以下幾大看點不容錯過:
1、新兵捷豹(Jaguar)將攜旗下首款全電動賽車 I-TYPE 出征,完成 FE 首秀。
▲ 捷豹(Jaguar)旗下首款全電動賽車 I-TYPE
2、李斌李想創(chuàng)辦的蔚來汽車所冠名的 NextEV TCR 車隊將連續(xù)三季參加該項賽事,在首季比賽中,這支車隊收獲車手總冠軍和車隊總成績第四。
▲ 蔚來汽車旗下賽車
3、樂視掌門人賈躍亭所控制的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以下簡稱FF)電動車公司在今年7月成為 FE 參賽車隊“龍之隊”(Dragon Racing)的核心技術合作伙伴和冠名贊助商,本季比賽也將參與進來。
▲ 車身印有 Faraday Future 標志的“龍之隊”(Dragon Racing)賽車
樂視與蔚來在生意場上的較量延伸到了 FE 賽場。
4、參賽車手中唯一的華人車手馬青驊(效力于 Techeetah 車隊)將在香港賽道亮相。
相比于 F1,可能很多觀眾對于 FE 還比較陌生。FE 是 FIA(國際汽聯(lián))旗下新興賽事,與 F1 屬于同一級別,皆為國際頂尖賽車賽事,最大的不同就是,賽車的動力之源由電動機取代了汽油發(fā)動機。相關分析人士認為,如果說 F1 是汽車工業(yè)最高成就代表,也是汽車工業(yè)最新技術的試驗場,那么 FE 則是電動汽車行業(yè)前沿技術的試驗場。
2014年9月13日,F(xiàn)E 的首季首站比賽在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區(qū)開啟。不同于 F1 在指定的賽車場館舉行,F(xiàn)E的一大特色是所有比賽都在城市街道舉辦。
首季大賽的參賽車輛部分車身部件都有統(tǒng)一的供應商。動力系統(tǒng)總成統(tǒng)一由邁凱倫提供、電池和電源系統(tǒng)由威廉姆斯提供、駕駛艙來自意大利的 Dallara,SparkRacing Technology 公司負責賽車底盤、懸架系統(tǒng)及空氣動力學設計,米其林為官方輪胎供應商,傳動系統(tǒng)和最后的整合工作則由雷諾負責。
這些舉措是出于控制成本的考慮,某種程度上車輛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保證,首季比賽可以看作是Beta版。
到了第二賽季,車輛依舊是官方統(tǒng)一提供,但是各車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要求定制動力系統(tǒng),比如發(fā)動機、逆變器、變速箱以及后懸掛系統(tǒng)。很多車隊選擇與電動車廠商進行合作,重金打造可定制化的部件,目的就是讓賽車的性能發(fā)揮到極致。
據(jù)了解,F(xiàn)E 錦標賽的練習賽和排位賽中,車手允許使用最大功率模式(200kW),但在正賽中,賽車將被設定為比賽模式,最大功率限制在150kW,賽車百公里加速在3秒之內(nèi),最高時速達到225km。
有意思的是,F(xiàn)E 是全球首個允許粉絲切實參與到賽事中的競技項目。“FanBoost 粉絲加速”是 FE 特有的一部分,粉絲可在比賽前12天起上網(wǎng)為自己喜愛的車手投票,票數(shù)排名前三的車手可在正賽中可額外獲得100KJ的電能“補給”,在加速期間可將電機功率提升至180kW至200kW間。
▲ FanBoost 粉絲加速投票頁
這一創(chuàng)新舉措,一方面有助于車手超車或保住現(xiàn)有排位;另一方面讓車迷參與感增強。
據(jù)悉,每一個 FE 參賽車隊會有兩名參賽車手,因為電池的電量不足以續(xù)航這么長時間的比賽,主辦方為每名車手配備兩臺賽車供更換,因為是強制換車,所以車手更換賽車的速度也將影響比賽成績。
比賽采用 FIA 標準的積分系統(tǒng),獲得桿位(排位賽成績最好者)和單圈最快的車手和車隊將得到額外加分,賽季結束后根據(jù)積分評選出車隊和車手總冠軍。
▲ 分站賽中獲得桿位加3分,收獲單圈最快加2分
別小看這額外的加分,很可能將扭轉戰(zhàn)局——第2賽季的年度車手總冠軍便是由最快圈速決出的。
雖然在賽車速度方面比不上 F1,但 FE 的觀賞性和戲劇性絕不輸 F1,無論是發(fā)動機的轟鳴還是靠最快圈速拿下總冠軍,都令人激情澎湃。
近年來,FE 賽事吸引了眾多大玩家:雷諾、雪鐵龍-DS、奧迪、馬恒達以及上文提到的捷豹和新型汽車品牌蔚來汽車、FF。同時還有采埃孚(ZF)和舍弗勒(Schaeffler)等供應商參與。梅賽德斯-奔馳近日已經(jīng)簽署了協(xié)議,拿到了在2018/2019賽季參加 FE 的資格;寶馬也正計劃在2018/19賽季以廠商的身份參加 FE。此外,日產(chǎn)、沃爾沃、保時捷、本田 Mugen 都對參與 FE 電動方程式表現(xiàn)出了濃烈的興趣。
同時,F(xiàn)E 不斷匯聚著 F1 賽事、印地賽車系列賽、國際汽聯(lián)世界耐力錦標賽等頂級賽事的前車手或現(xiàn)役車手,競技水平持續(xù)拔高。
目前,越來越多的廠商都在研發(fā)和量產(chǎn)自家的電動汽車,現(xiàn)階段入局 FE 賽事,絕不僅僅為了奪冠。他們更多地是希望通過此項賽事,不斷創(chuàng)新并且測試自家的電動車前沿技術,同時也為了宣傳推廣其電動車概念和品牌。
剛剛過去的巴黎車展,梅賽德斯-奔馳發(fā)布了新款全電動概念車,開始深耕電動車領域,此時著手參與 FE賽事,對測試技術與品牌推廣多有裨益。中方資本背景的蔚來汽車和 FF 也正因此走上 FE 賽場。
正如奧迪車手 Lucas di Grassi 所言:“廠商們想要通過 FE 賽事秀自家的技術,雖然現(xiàn)在還無法與 F1 比肩,但我認為接下來的幾年,F(xiàn)E 有很大的機會成為世界主流的系列賽事,而且不限于‘主流’?!?/span>
截至發(fā)稿前,正在進行的 FE 香港大獎賽排位賽中,蔚來汽車旗下車手 Nelson Piquet Jr.(小皮奎特)和 Oliver Turvey 拿下前兩位。而捷豹車隊的兩位車手發(fā)揮不佳,分列14位和16位。
▲ 蔚來汽車旗下車手小皮奎特在 FE 香港大獎賽成功奪桿
PS:本篇內(nèi)容來自雷鋒網(wǎng)旗下欄目「新智駕」,歡迎微信添加「新智駕」訂閱公眾號。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