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本文作者: 易建成 | 2016-05-12 18:14 |
豐田 i-Road (圖片來自豐田)
近一兩年,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一樣,一大批互聯(lián)網公司和創(chuàng)業(yè)公司憑借資本和研發(fā)實力的積累闖入造車領域,似乎要將這個已經有了百年積淀行業(yè)的門檻踏碎。
他們對于造車的熱情,在絕大多數外人的眼里,被認為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而這種「不可思議」,在前汽車之家總裁、現(xiàn)車和家創(chuàng)始人李想看來,是一波新的產業(yè)機會的到來。
2012 年,當他第一次看到豐田 i-Road 概念車時,便認定 SEV(微型電動車)會是未來交通工具的形態(tài)之一。但當時時機還未成熟,他也沒有想明白用怎樣一套商業(yè)模式將它推向市場。
2015 年下半年,李想宣布卸任汽車之家總裁,創(chuàng)立車和家。在隨后 10 個月里,這家公司累計融資超過 25 億人民幣。李想在今天是如何思考 SEV 和總結當年并未量產的豐田 i-Road,他在一次媒體采訪中說道:
像豐田這樣的公司推出類似 SEV 的低價產品,勢必會影響主力產品的銷量;同時由于小型電動車維護成本低,原有燃油車的維修保養(yǎng)收入也會相應縮減,所以在豐田的體制內這是一個利益沖突。企業(yè)盈利方向、內部資源分配,都可能是制約傳統(tǒng)汽車廠商做成 SEV 的原因。
但這對于一個全新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來說,反而成為一種優(yōu)勢:能夠不依賴于充電樁網絡的建設,同時它的商業(yè)模式能以分時租賃、用車服務等方式快速運作并且普及開來。
車和家的定位是成為未來電動車界的本田,在投身造車后,李想也似乎要與互聯(lián)網「劃清界限」:自建工廠,單獨申請資質。曾經不止在一次場合他講道:「我們不是什么互聯(lián)網造車,也不玩什么互聯(lián)網概念,我們就是標準的新生代汽車品牌。」
他將車和家放在一個城市智能交通服務商的位置:利用 SEV 和 SUV 兩條簡潔的產品線滿足人們中短途和長途的出行需求,它們不依賴于充電網絡的建設,可以靈活地跑在城市和城市之間;在汽車銷售上,車和家要打破現(xiàn)有的 4S 店體系,采用直營模式(實際上特斯拉的直營模式已經證明可行),并在一二線城市開展除汽車之外的金融、保險、維修、二手車等服務。
在車和家成立將近 1 年后,李想透露,現(xiàn)階段它們優(yōu)先攻克三個方面:鋁工藝、 SEV 的電池和相應的技術、 HMI 和賬號系統(tǒng)。后期還會在汽車的兩個方向上進行研發(fā),一個是增程,一個是自動駕駛。在今年第三季度,他表示自動駕駛的團隊將會陸續(xù)到位。
由此車和家在電動化、智能化、互聯(lián)網化、社會化的布局將初現(xiàn)雛形。同時他們也看到了海外市場,李想稱后期將會在羅馬、巴黎、倫敦、舊金山等城市開展分時租賃業(yè)務。
李想所描繪的城市智能交通服務商究竟是什么,車和家的 SEV 怎么改變未來城市的地面交通。我們和他聊了以下的話題(有刪減):
雷鋒網:近一兩年中國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造車運動如火如荼,不過在外媒的眼里看起來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這種認知差距說明國內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在哪里薄弱?你覺得有什么樣的因素在推動「造車熱」?
李想:在外媒眼里,對中國的一切看法都不可思議。新一代汽車的產品特點和商業(yè)模式確實已經很「俗套」:電動化、智能化、互聯(lián)網化,這需要汽車、電子、互聯(lián)網三類人才的融合,還需要擁有巨大的市場和完善供應鏈。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國家里,中國的綜合條件是最好的。
每個人都會拿十年前智能手機的變革,來看待汽車未來十年的機會。
雷鋒網:之前在微博上你提到「車和家要放眼全球市場」,在車和家的官網上也提到了要為「全球 20 億人服務」。車和家服務中國市場和海外市場的計劃分別是怎樣的?
李想:我們是一個全新的企業(yè),我和團隊反復說的是:要假設我們的品牌狗屁都不是,價值為零。千萬不要拿自己和那些品牌價值百億千億的汽車品牌去比。我們聚焦于解決消費者和交通的具體問題、核心問題,別玩概念。
中國城市我們會建立完整的銷售與服務的體系,進行銷售與服務。海外市場,消費者前期更難接受一個來自中國的新品牌,我們會先從歐洲的一些大型城市的分時租賃開始,讓更多的人從體驗開始,了解我們的產品和品牌。
我們的車型在分時租賃上有非常大的優(yōu)勢,比如:大大的節(jié)省停車位資源,任何一個車位都可以停四輛車;不依賴充電樁,使用效率大幅提升,維護成本大幅降低;非常完整的車聯(lián)網系統(tǒng),企業(yè)和用戶的管理系統(tǒng)可以方便連接。
雷鋒網:外界普遍會關心生產資質的問題,現(xiàn)在一個現(xiàn)象是「僧多粥少」,而且門檻并不低,車和家有什么進展,預計多久能拿到資質?除了生產資質外,還有哪些我們關心的非技術和產品的要素?
李想:資質是一個問題。我們會嚴格按照國家的要求去一步一步申請資質,我們位于常州武進國家級高新區(qū)的全鋁工廠也在建設中,因為國家的生產資質最終要落實到工廠層面。
汽車這么復雜一個產品和商業(yè)模式,沒有什么是不需要關心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都很嚴重。一輛電動車近萬個零部件,哪怕少一個零部件,車都沒法組裝起來。
雷鋒網:現(xiàn)在無論是互聯(lián)網公司還是創(chuàng)業(yè)公司,都在做電動車。但是業(yè)內似乎還沒有一個標準或者定論:究竟什么是好的電動車,什么是一般的電動車?車和家的標準是什么?
李想:能夠不拿補貼就賣出去的電動車,肯定是好的電動車。能夠讓更多人輕松購買,讓所有人有條件使用的電動車,是我們車和家所要達到的目標。
雷鋒網:過去一年常常提到車和家想做的產品:小而美的 SEV,大而強的 SUV。關于「小而美」和「大而強」,分別服務于什么,核心要素又是什么?
李想:小而美的 SEV,服務一到兩人的日常出行,最大里程 100 公里,不依賴于充電樁,使用極為方便。大而強的 SUV,則滿足一個家庭的需求,采用增程電動,城市里純電動形式,長途則暢通無阻,最大里程 600 公里。
雷鋒網:「小而美的 SEV」,它的定位和用戶是哪些人?在 SEV 和 SUV 這兩款產品上,在產品上你參與有多深?產品在某些細節(jié)上是否需要你去拍板決定?
李想:小而美的用戶群包括還沒有買車的 90 后,滿足上下班和短途出行。還有家里的第二輛車,老公開傳統(tǒng)的汽車去上班,老婆開著 SEV 接送孩子,超市買菜等。
我會參與產品所有重要環(huán)節(jié)的討論。我們的原則是,任何負責人自己做決策,只要我不能說服負責人,這個負責人就自己說了算。
雷鋒網:SEV 翻譯過來就是「小型電動車」或「微型電動車」,這種車型目前不是國內市場的主流車型,只在山東或中原地區(qū)比較流行,尤其是在四五線城市或鄉(xiāng)鎮(zhèn)地區(qū),這是為什么?車和家又為什么要介入做這類產品?可能會遇到的挑戰(zhàn)來自哪里?
李想:縣城的微型電動車是一個很好的探路者,這非常像早年的 MTK 山寨機,他們比 iPhone 更早的推向了市場,并在一二線城市以外獲得了消費者的喜歡,但是,大城市的消費者還在用諾基亞,直到 iPhone、Android 推出。
城市對于微型電動車也有同樣的需求,不過消費者需要產品的檔次更高,同時還要解決充電難的問題。我們的車提供了 20-30 萬級別汽車的品質,還解決了充電條件的問題,我們很有信心,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需求。
雷鋒網:你在公開場合提到過「SEV 有一個可拆卸電池還有它的分布式充電網絡?!?、「不依賴充電樁,像加油一樣方便的使用電動車?!鼓窃趺丛诰€下支撐這樣的「分布式充電網絡」?比如采用換電模式?SUV 是否依然需要依賴充電樁?
李想:我們暫時不會使用換電的模式,因為商業(yè)上有點困難,雖然換電對我們而言是非常容易實現(xiàn)的,技術上沒有任何難度。
我們提供三種使用場景:1、任何 220V/10A 的插頭都可以充電;2、把電池拆下來,放在行李車上,回家充電;3、在車輛多的小區(qū)和公司的停車場,建立充電組,方便車主充電,對于物業(yè)而言,半年就可以收回設備成本。
雷鋒網:配套的 BMS 與電池廠有沒有計劃向第三方提供解決方案?
李想:我們的電池和 BMS 的基礎研發(fā)已經完成,測試車已經開始使用。電池廠會愿意給更多造同類車的品牌供應,因為這個市場太大了,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安全、正規(guī)的把市場做大。
雷鋒網:除了造車和充電網絡,還計劃怎么向用戶提供用車服務?
李想:一二線城市的銷售、金融、保險、維修、二手車等,我們就自己直接服務了。三四線城市會使用一種特別的分銷和服務模式。海外市場,我們會在羅馬、巴黎、倫敦、舊金山等城市,先開展分時租賃(社會化運營)的業(yè)務。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