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本文作者: 夏航 | 2015-02-14 17:54 |
對于大多數無人機玩家來說,“入坑”之后由于興趣不同,經常會自然分為兩派:航拍派和改裝派。前者將更多精力放在了飛行航拍上,后者則更專注于將現有設備進行手動改裝。但李翔宇似乎屬于第三類玩家,因為他把無人機運用到了后期當中。所謂后期,簡單理解就是將拍回來的圖像數據化,把它們和科學需求結合起來。
李翔宇之所以能“獨辟蹊徑”,也跟他所學的專業(yè)有關。作為同濟大學地理專業(yè)的學生,他在接觸多軸無人機后很自然地將它和自己所學的知識聯系在一起。
“最開始我在一家資本公司實習,他們剛好投了大疆,在看到他們的產品后,我的興趣一下子就來了?!?/span>
李翔宇原先獲取專業(yè)數據的手段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大型無人機或者專業(yè)無人機,另一個是通過衛(wèi)星影像去購買,而這兩種手段都有比較明顯的缺點。
專業(yè)無人機的主要缺點在于它的起飛和降落都要進行申報,因為其飛行高度較高,一般在3000米到7000米左右;另外這種專業(yè)無人機都是固定翼,需要彈射,相應也就是需要跑道,它所滿足的是國家地理普查方面的需求,一飛就是幾十平方甚至一百平方公里,一次成本可能就幾十萬。
“其實主要成本在申報上,申報一次要給空軍30萬,還得避開他們的演習和航空管制?!?/span>
購買衛(wèi)星影像除了成本較高還會遇到靈活性較差的問題,有時候需要某個時段或者是某個地點它未必有。
這時候多軸無人機的優(yōu)勢就顯現出來了。像大疆這種飛行高度在200-300米的無人機屬于航模層次,成本不到1萬,除北京監(jiān)管較嚴外,一般可以自由飛,監(jiān)管也比較松。正是這種航模層次的無人機在小范圍應用中的效果非常不錯:比如說拍一個一到二平方公里的古城,一個廢棄的到菜市場,某個滑坡泥石流的檢測等等。
李翔宇表示,通過大疆得到的影像經過后期處理,能夠得到效果比較好和清晰度比較高的三維模型,而三角網也能生成DEM(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進行城市沉降樓宇沉降的監(jiān)測。
對于李翔宇來說,后期的處理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作為在國內范圍內首先將多軸無人機運用到后期的個人,如何用設備完成設備的俯視,得到穩(wěn)定的影像,拿出精度還不錯的GPS數據作為起算數據,是完成所有步驟的關鍵。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模擬后,現在李翔宇從采集到處理一般只需要兩天,加上地面的控制點能夠達到0.05厘米的精度,可以滿足大多數需求。
“我們平??吹降挠跋袷侵行耐队?,看不到這些樓房的側面,這樣的照片是無法測量的,因為從中心到邊緣的比例尺不一致,像大疆這種正攝投影則是可量測的,連操場上的人和人可以分辨,可以面向專業(yè)應用。”
雖然在小范圍內運用不錯,但李翔宇目前也有不太滿意的地方:
第一,續(xù)航能力不足。雖然說大疆在同級產品中已經算不錯了,但它的續(xù)航能力也只有20多分鐘,對于他們這種專業(yè)應用來說,理想的狀態(tài)是40分鐘以上。
第二,很多參數的精度不夠。精度不夠意味著傳感器精度不夠,特別是在GPS的精度上。大疆現在是單屏GPS,如果能讓用戶自主選配雙屏GPS,后期處理會更方便。
第三,現在設備的飛行遙控距離短了一點,大疆號稱是700米,但在城市WiFi信號干擾強的地方可能也就200-300米。
當然,為了改進上述缺點,李翔宇也進行過改裝,這也就是我們玩客100更愿意稱他為玩家的原因。在經歷過改裝后,他也遇到了炸雞的情況。
“第一次改完后遙控距離能達到1000米,高度達到800米,然后就找了一條很長的路站在路的盡頭讓無人機往這邊飛,飛了500-600米后就看不到了,結果只有路這邊的樹修剪過,那頭的樹卻沒修,就撞樹上了。”
對于想要進行相關嘗試的玩家,李翔宇也給出來自己的建議:如果有特別俯視需求,對照片抖動要求也不是特別苛刻的話,開始最好不要買vision+,買vision就行了,因為vision+不能摔,摔過后云臺修一次就要花1000-2000,而vision摔一下一般沒有打問題,他們的像素也是一樣的。
李翔宇一直覺得自己用多軸無人機進行后期是一種“返璞歸真”,因為無人機最早就是運用在軍事領域的測量。他現在最希望的就是多軸無人機和工程應用結合的這條路能早日打通,也許大疆11月開放SDK會讓他的各種測量需求盡早實現。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