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雷鋒網按:2018年亞洲消費電子展(CES Asia)于6月13日-15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地平線攜其征程系列處理器、旭日系列處理器,以及基于地平線AI芯片技術的Matrix自動駕駛計算平臺、高清智能人臉識別攝像機、駕駛員行為監(jiān)測系統(tǒng)(DMS)等已落地商用的一系列AI產品組隊亮相上海,向全球科技行業(yè)人士展示了地平線以人工智能芯片為核心的AI產品矩陣。目前,立足于具備核心優(yōu)勢的“算法+芯片+云”戰(zhàn)略,地平線在智能駕駛、智慧城市、智慧零售三大場景均可向合作伙伴提供多層次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藉由此,地平線副總裁張永謙近日接受了雷鋒網專訪,詳細闡述了地平線對于安防(智慧城市)市場的思考。
“這兩年,雖然安防AI化談及較多,但真正把前端智能化做得‘好’的公司寥若晨星。很多前端AI產品價格昂貴,實戰(zhàn)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對于AI落地泛安防市場,地平線副總裁張永謙向雷鋒網闡明了地平線在這方面的一些思考及觀點。
隨著一臺臺視頻監(jiān)控攝像機的架設、通電,海量信息及數據也隨之而來。以往一直負責處理這些億兆數據的后端平臺(云端)不堪重負,短板日益明顯,比如成本太大、功耗太高、處理速度太慢、處理方式太單一等等。以功耗為例來說,Nvidia最小的嵌入式計算平臺TX1的功耗也在10w級別。
伴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及物聯(lián)網的興起,近些年,計算逐步從中央向邊緣進化,計算效能大幅提升、算法模型大量縮減。前端AI化被人們認為是解決之前所遇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之一。
“真正的智能一定是個性化、碎片化存在。未來每個帶有攝像頭的設備都有可能內置面向人工智能的視覺處理和神經網絡處理器,自主對海量數據進行處理并作出決策, ”張永謙預測。與此同時,安防前端AI化與后端智能類似,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包括功耗、性價比、性能需求等各方面的挑戰(zhàn)。
在此大背景下,地平線于今年的ISC West上(美西安防展),史無前例地推出了基于地平線“旭日”中國芯的本地人臉抓拍和識別攝像機。這是該公司繼去年針對智能攝像頭發(fā)布嵌入式AI芯片“旭日”后,再次推出面向安防等場景的智能產品。
據悉,采用“旭日”中國芯的智能攝像機可提供基于深度學習算法的大規(guī)模人臉檢測、跟蹤,優(yōu)選抓拍、特征抽取、比對識別等功能。
用戶可以處理和轉化攝像頭中非結構化的視頻數據,實現多目標定位監(jiān)測、多目標軌跡分析、多目標識別、行人屬性分類等特性。設備前端采用的“旭日”嵌入式人工智能處理器,數據處理可在本地端完成。攝像機端能夠實時處理每秒30幀的1080p視頻,支持幾萬人臉庫級別的人臉識別。
采用“旭日”中國芯的大規(guī)模的人臉抓拍和識別智能攝像機,可應用于地鐵站、火車站、機場等重要安防場景。將數據回傳服務器進行處理所需的帶寬也因此將大幅減少,進而降低系統(tǒng)部署和運營的成本及功耗,有利于安防方案的大規(guī)模部署。
張永謙強調說,”旭日“ 中國芯功耗只有 1.5 瓦。經實測表明,抓拍率,重抓率,在復雜場景下的抓拍效果、場景泛化能力與GPU 所支撐的智能安防相機在同一水平。當人數增多時的表現甚至優(yōu)于GPU。
如果說前端AI化是趨勢所然,這兩年提出云、端結合的企業(yè)也不在少數,作為安防“新手”,地平線在這條賽道競食,如何體現差異化?
“一個師傅做出來的上衣加褲子才能成為完美的一套衣服;便宜又高質的產品從來不缺消費者”。
張永謙告訴雷鋒網,地平線的處理器是專用人工智能處理器,帶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指令集,可以靈活實現各種AI算法,在這基礎上我們特別面向重大應用場景,智能安防和智能駕駛,做了針對性的優(yōu)化設計,使得在這兩個場景下的效率比通用AI處理器大大提升。
而業(yè)內大多數芯片廠商提供給客戶的都是普通計算型芯片,只在底層提供一些加速操作,沒有面向重大場景做針對性優(yōu)化。客戶拿到芯片之后還得再找算法廠商購買算法。比如安防場景下的密集人群檢測和識別,自動駕駛場景下的三維感知定位。
地平線之所以能夠更加面向重大應用場景,是因為地平線是走軟硬結合技術路線的,地平線既有頂尖芯片設計能力,也有強大的算法研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
從另一方面,在與芯片商及算法提供商溝通過程中,很多客戶往往都是弱勢方(前者技術門檻較高)。在客戶遇到系統(tǒng)級問題需要快速支持解決時,芯片與算法廠商雙方很難做到深度高效的協(xié)同支持,以及合適的利益分配,必然會在對于客戶的支持產生很多問題,難以應對AI在行業(yè)快速落地的需求。
地平線所提供的不僅是計算平臺,而更是一個針對應用場景的智能平臺。讓 AI變得非??旖?,非常好用。
以蘋果為例,蘋果從硬件芯片到操作系統(tǒng)都是自己的,雖然單獨看處理器運算力可能低于專業(yè)手機處理器公司,但成品的iPhone相比安卓手機無論是速度還是流暢性來看都要強大很多。
“軟硬結合、配套服務,地平線提供的智能解決方案與AI芯片,讓客戶三個月就能把AI與行業(yè)場景結合,快速量產落地,目前市場上還沒有相同能力的廠商出現,”張永謙說道。
對于這種差異化打法,張永謙很有信心。
在他看來,地平線懂算力、知算法、熟場景,當三者結合運行才能讓不同齒輪卡的更緊,“未來,在泛安防前端智能芯片這塊,顛覆現有格局的可能性很大。
現在已經有很多客戶選擇地平線,因為我們的智能解決方案與芯片在實現相同功能的前提下,“成本更低、功耗更低,專用方案帶來的場景泛化能力也更強。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的turn-key解決方案,可以讓客戶用最小的資源投入快速做出智能產品落地行業(yè)”。
“中國每年生產銷售上億個攝像頭,但目前的智能滲透率小于1%,而將來的智能滲透率會是100%。目前市場正處于類似2007/08年從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快速過度的發(fā)展階段。這對于地平線這樣已經擁有核心AI芯片解決方案的公司來說是巨大的市場機會”,張永謙指出。
從長期市場來看,民用市場更有爆發(fā)力,地平線會著重關注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方向。地平線以不同的交付層次,基于智能解決方案與AI芯片,已經和很多重要的行業(yè)合作伙伴建立起戰(zhàn)略合作,下半年大家在市場上會看到很多的產品落地。
從產業(yè)層來看,一個核心公司的定位,要么做上游智能、要么做下游行業(yè)。從上游來看,未來能夠活下去的公司少之又少,一定是既能夠提供算力也能夠提供算法的掌握整套核心能力的公司。如果單純提供算法,在端上很難落地;如果單純提供算力,與海思等成熟芯片相比,缺乏競爭力。
地平線會通過AI芯片+算法的核心競爭力,為廣大行業(yè)客戶進行AI賦能,陪他們一起長期來挖掘行業(yè)價值。對于不同的行業(yè)客戶的需求,地平線可以提供從AI芯片到智能解決方案的不同交付層次。
“AI在泛安防這條跑道上的應用會非常之多、非常之廣,目前只是剛剛開了一個小口”。
張永謙表示,AI在各個行業(yè)中的應用才剛剛開始,中國芯片也的確需要快速實現國產化?!霸谶@條路上耕耘會非常艱難,目前中國缺乏完整的芯片產業(yè)鏈,從晶元生產到芯片的設計工具,離完全國產化都差的很遠”。
但換個角度來看,也許AI芯片會是一個最佳突破口。
AI涉及更多的是場景數據、以及對應的算法軟件。換句話說,如果算法足夠優(yōu)秀,芯片則無需在工藝上過分要求,用相對弱一些的工藝做出性價比高的產品,這也是目前國內所急需的。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