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類已經能從工具而不是人身上尋求快感。各種智能情趣產品已經很普遍,而開發(fā)者顯然不滿足于這一點,他們想讓機器更像人,于是加入了人工智能的設計,比如此前雷鋒網曾報道的性愛機器人Roxxxy。雖然定價不菲,要7000美金,然而預購的訂單數量達到成千上萬。
機器人道德學家們目前開展了一個運動,名為“反機器人性愛”運動。是由英國德蒙福特大學的Kathleen Richards和瑞士舍夫德大學的Erik Billing聯合發(fā)起的,他們認為,機器人性愛會使人際交往的程度降低。
而且因為市面上大部分都是女性性愛機器人,所以他們認為這有物化女性的嫌疑。他們也希望通過這個運動,人們能夠認識到和機器人發(fā)生性關系的危害。
二位研究者提出了一個機器人的“禁欲令”。以下是他們的一些觀點:
· 我們相信,性愛機器人會向女性和兒童的方向擬人化。
· 性愛機器人的產生和盛行說明了一個問題:女性和兒童的感覺依然是低人一等的,所以才會淪為機器人模擬的對象。
· 我們希望性愛機器人能在我們的影響下日漸式微。
有一種觀念稱,性愛機器人的發(fā)展能夠改善性工作者的生存困境,因為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滿足用戶的特殊嗜好(而不必讓性工作者來承擔)。然而Kathleen Richards不僅反對這一點,連性工作者合法化,他也一并否定了。
其實不管我們認同與否,性愛機器人已經來了。有需求就有市場,這是難以避免的。如果一棍子打死,想必在黑市就會有相應的市場出現。比起禁令,還是設立相關的法規(guī)比較靠譜。比如限定這種服務的人群,建立一個完善的監(jiān)管體系,讓此產業(yè)標準化、規(guī)范化。
至于物化女性和兒童的問題,雖然在注冊案中,也有男性的性愛機器人存在,然而絕大部分都是類女性的。也許在未來,男性性愛機器人可能會呈現井噴式的發(fā)展也說不定呢。
我們其實也無法預料這一產品的誕生會對我們的(性)生活產生什么影響。在David Levy 的著作《Love and Sex with Robots》(與機器人的愛和性),在2050年后,當機器人性愛趨于成熟,將會有一套標準出臺。
雷鋒網小編對機器人性愛的存在抱著尊重的態(tài)度。然而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能更好地保護我們自己?
via gizmodo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