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王金旺 | 2019-07-20 08:00 | 專題:CCF-GAIR 2019 |
雷鋒網按:7月12日-7月14日,2019第四屆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 2019)于深圳正式召開。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指導,是國內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學術界、工業(yè)界及投資界三大領域的頂級交流博覽盛會,旨在打造國內人工智能領域極具實力的跨界交流合作平臺。
在CCF-GAIR 2019的「5G+AIoT專場」論壇上,京東物聯總經理周炯博士發(fā)表了《京聯萬物·開啟5G產業(yè)下的全智能場景》的主題演講。
以下為周炯博士的演講全文,雷鋒網進行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說到京東,大家第一印象是一家零售企業(yè),其實京東經過十六年的發(fā)展,已經遠不止是一家零售企業(yè),京東現在是一家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創(chuàng)新企業(yè)。經過之前十六年在技術上的大力投入,京東目前在金融、商城、物流三大板塊中用技術改善了前端用戶體驗,同時優(yōu)化了后端成本,提升了效率。京東的技術已經做到了從原來支撐我們的業(yè)務,發(fā)展到引領我們的業(yè)務。
京東之后的定位是什么?是一家以零售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yè)。所以我們愿意繼續(xù)用我們的技術、供應鏈和產品服務,來和生態(tài)伙伴一起開創(chuàng)一個美好的未來。
5G、大數據、供應鏈、AI技術,這些都是當下及未來的關鍵性技術。目前來看,這些技術革命會為行業(yè),尤其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產業(yè),帶來一個巨大的變化,產業(yè)會隨著這些技術發(fā)生變革和升級。所以,我今天更多會聚焦在產業(yè)物聯網上做分享。
京東在5G+IoT的應用有著廣泛的落地和實踐。京東辦公大樓是北京地區(qū)第一個5G市內信號覆蓋的試點,在整個辦公樓宇內,5G信號做到全覆蓋。在今年年底,全中國第一個5G智能物流園區(qū)將會開通,并且會進行運營。同時,大家非常熟悉的亞洲一號智能倉,其中全鏈路可監(jiān)控的智能搬運都離不開5G技術的加持和部署。同時,京東在物聯網還部署了智能人居、智能車聯等垂直方向。
對于京東而言,在5G產業(yè)下,智能物聯網平臺的發(fā)展需要往哪邊走?從產業(yè)角度來看,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更廣泛的連接;
第二,更有價值的數據和應用;
第三,更開放的產業(yè)服務。
下面我會結合京東的物聯網平臺和在物聯網方面的業(yè)務就這三點和大家進行一些簡單的分享。
在這之前,我們先看一下京東在物聯網方面的整體業(yè)務框架(如下圖)。
這是京東整體物聯網業(yè)務平臺的框架,該平臺支持多種不同設備的接入,同時,允許用戶通過公開接口調用京東原有的基礎服務,包括商城服務、物流服務、金融服務、人物畫像等。同時,我們的微聯引擎可以調用云端應用,并且有安全運營和設備運營管理的應用。
我們認為,5G產業(yè)發(fā)展下,如果物聯網平臺僅做簡單的連接,在未來將無法滿足需求。未來的物聯網平臺一定是與整個場景創(chuàng)新融合的平臺,這使得邊緣計算成為5G產業(yè)互聯網發(fā)展的重要技術支撐點。而且,我們認為5G一定是在行業(yè)場景中落地。
京東物聯網整體布局的特點是四個字,軟硬一體。大家感覺京東商城是一個軟件平臺系統,京東商城經過多年的打磨,和物流、門店科技、物聯網設備進行了非常好的耦合,形成了京東軟硬一體的互聯網技術體系,并在應用中不斷升級迭代。京東整個物聯網平臺秉承了京東這一特點,從設備模組、芯片到接入層、協議層,再到硬件產品、業(yè)務使能端,打造了軟硬一體的解決方案,同時也可以給合作伙伴應用,大家一起共同互聯互通,做一個更大的生態(tài)。
物聯網時代數據是最重要的。隨著整個物聯網平臺在各行各業(yè)的使用,每毫秒都會產生巨大的數據量。這些數據量如何使用,就是未來的重點。京東擁有有價值的全鏈路數據,并且這些數據很好地描繪了人、物、場之間的關系。
數據在數據鏈路應用過程中,可以分為三步:
第一,基礎數據,包括算力、算法、數據;
第二,數據應用,包括數據診斷、模型構建、用戶畫像、增長引擎等。這是數據應用的核心部分,當下針對數據的大部分工作都在于此;
第三,解決方案,包括智能管理、業(yè)務決策、數據安全等。這里更多體現在數據的后端服務上,更多的商業(yè)模式也有待于基于此挖掘。
例如,在設備使用上產生的數據,可以幫助京東深入到產品設計、產品開發(fā)與生產制造的最前端,也可以幫助品牌方、合作伙伴一起研究產品深層次的意義;同時產生的數據還可以幫助我們一直深入到整個產品的最后端,輔助產品維修、售后、診斷,甚至替換。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在整個平臺上添加設備管理模塊、設備監(jiān)測模塊、業(yè)務決策的邏輯。
在數據應用方面,京東可以把大數據的能力與我們的合作伙伴進行一個共享。
整個技術、平臺到最后都會挑選各種服務或行業(yè)落地場景。當你有基礎能力,并完成物聯網平臺搭建后,如何決定某個場景或領域是否應該進入?京東有一個簡單的邏輯,主要看三點:
第一,場景是否存在;
第二,技術是否達標,是否可以滿足當下場景需求;
第三,供應鏈能力是否足夠,這是主要考量的一項指標。主要考量你的供應鏈能力,也就是成本效率的能力,能否讓你的技術在一個合適的、可持續(xù)的環(huán)境下向前發(fā)展,在場景中為用戶提供能力。
如果這個答案是不可持續(xù)的,或是猶豫的,可能意味著這個領域尚且處于萌芽期,發(fā)展的并不成熟。
在這些基礎邏輯考量和京東能力平臺的支撐下,京東IoT現面向智能人居、智能車聯、智能園區(qū)三個產業(yè)進行深入布局。
智能人居。京東有從設備端到云端、服務端的業(yè)務邏輯架構,打造的是基于核心能力的擴展和服務的延伸能力。
我們從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切入,由于我們可以提供豐富的品牌和設備數量(SKU數量),切入之后,根據京東供應鏈能力的擴展,可以把全屋智能的方案擴展到社區(qū)解決方案,也就是社區(qū)供應鏈解決方案。再者,甚至擴大到泛生活圈解決方案。
例如,在醫(yī)療健康領域,現在在京東平臺上使用京東健康醫(yī)療問診的用戶日活數據已經很可觀(目前還不允許對外泄露)。
京東在智能人居方面的服務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第一,能力的開放,我們把平臺數據應用和AI算法在能力上全部開放給合作伙伴,多維度支持合作伙伴構建自己的智能人居系統和智能人居的生活圈;
第二,京東服務Plus+,通過京東云端服務的對接,包括線下零售和線下供應鏈,做到社區(qū)服務的線上和線下的融合,為整個社區(qū)和客戶提供更加便捷和智能化的智慧生活的體驗。
目前我們已經和多個開發(fā)商合作,未來我們希望能夠與開發(fā)商就“科技地產”的概念進行深入合作,孵化出新的產業(yè)業(yè)態(tài)。
智能車聯。京東做車聯網和其他公司可能有所不同,我們的切入點是車企終端,現在是商品和服務。從車企終端入手,通過京東的產品、車后維保、維修,包括京車會門店和京東獨有的保險,一起為車主提供服務。在未來,我們會把這個服務感受再向外延伸,圍繞這個智能封閉的駕駛倉來打造智能生活圈。并與智能人居相結合。
剛才提到了很多京東的服務,相信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京東物流。京東物流在全國有550個大型倉庫,占地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有23座亞洲一號倉,也是中國最大、最先進的電商物流中心。對于這樣一個產業(yè),AIoT的介入非常重要。
對于智能物流園區(qū),主要分為兩部分:
第一,在倉內,有大家非常熟悉的AGV、自動倉流程節(jié)點派單和所有物品的追蹤溯源,包括無死角環(huán)境監(jiān)測和無死角視頻監(jiān)控;
第二,在倉外,倉和物流園區(qū)之間還有一層,這是物流效率提升的關鍵之處。通過我們部署的環(huán)境感知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電量能耗傳感器,在倉外可以把整個倉全部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從而提升物流效率。
對于京東而言,倉外其實是一個物業(yè)服務或運營效率提升的過程,在將倉外實現數字化后,我們可以進行任務派單、進出庫、車輛管理、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工作,非常方便地部署在設備或節(jié)點上,供運營人員使用,從而極大地實現了效率提升、成本下降。
上圖是我們整個園區(qū)的產業(yè)和數據監(jiān)控圖,截出來給大家看一下。
我們相信,在未來5G到來的時候,設備的接入量會巨大提升,產生的數據量也會幾何數量的增長。對于我們來說,我們希望整個智慧產業(yè)園區(qū)在未來能夠做到彈性的部署、按需的部署、按實時的部署,這樣才能讓物流園區(qū)的運營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雷鋒網在會后對京東物聯總經理周炯博士進行了專訪,精彩內容節(jié)選如下:
雷鋒網:京東物聯在京東集團中處于怎樣的位置?
周炯:IoT其實在京東各條線上都有融合應用,包括已有部署、已有體現,甚至有些已經在正常運轉的。整體在IoT層面我們需要將包括基礎物聯網平臺、服務于其他業(yè)務的數據層做好,所以我們從整個集團層面將這些技術或內容拿出來,也就有了現在的京東物聯。
雷鋒網:上個月,京東對外宣布京東云和京東AI在內部開展合作,京東IoT、AI和云的關系是怎樣的?
周炯:京東整個IoT平臺是架在京東云上的,京東云和京東AI的開放接口也會放在京東云上。其實對于整個京東云來說,京東云除了需要做好它的IaaS層和PaaS層之外,在SaaS服務層,其實是需要各個業(yè)務板塊去幫他,去讓他更好地成為各行業(yè)或業(yè)務的抓手。
雷鋒網:去年年底,京東有宣布與華為在HiLink進行了打通,現在工作進展如何?
周炯:現在雙方合作進展順利,現在華為的整個平臺和我們是相通的,只是說大家每開放一些設備需要進行一些開發(fā)工作,這個是需要時間的?,F在我們已經打通了京東的7-8款非?;A的物聯網設備(智能家居類)。華為相關工作也在進行中。
雷鋒網:京東物聯網平臺與其他消費類物聯網平臺主要區(qū)別在哪里?
周炯: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第一,我們可能是全中國最大的家電物聯網平臺。因為我們從2015年開始做家電互聯這件事,目前來看,接入的品牌商的數量和種類已經是最豐富的,尤其在家電品牌上、數量上更為突出。
第二,我們很好地把京東內部的服務接口在我們的物聯網平臺上全部重新做了接入,重新定制了交互界面。
例如,購物服務的接口,不管是在APP上購物的服務,還是采用語音交互方式來購物的服務,或是通過觸摸屏、大屏的交互方式的購物,在我們平臺已經實現了很好的重新設計和接口開放;在我們平臺上的京東物流服務,只要你的ID是京東的ID,你所下的所有單的物流可以在任何設備上呈現。
雷鋒網:京東物聯現在在落地場景更關注哪些版塊?
周炯:除了智能人居和智能車聯外,我們最關注智能園區(qū)和能源類。
智能園區(qū)是我們最聚焦的一塊,其中產業(yè)園的建設、物流園的建設是我們現在最為關注的,因為這對于京東而言,是京東核心能力的一個延伸。
正如我演講中提到的,當我們考慮進入到一個行業(yè)或領域中的時候,我們一定會考慮它的場景、技術和供應鏈能力,只有這三項指標全滿足,我們才會說這個是可能是非常適合我們進入的領域。
另外我們比較重視的則是能源類,目前我們還沒有最佳案例,所以我們也在加緊部署。
雷鋒網:京東去年有提出要布局智能酒店,現在進展如何,在京東物聯的場景布局中有怎樣考慮?
周炯:我們目前在智能酒店上的進展相對來說比地產和車聯網會慢一些,因為智能酒店的模式和智慧地產、車聯略有不同。
目前,我們在智能酒店領域有與幾家品牌商談合作,我們希望智能酒店可以為用戶提供良好體驗的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收益。回到我們的場景布局邏輯中,場景存在、技術也存在,但是還要有把這個技術和場景長期迭代下去的供應鏈,這其中的成本(開發(fā)成本、服務成本、運營成本、用戶付費意愿度)降下來。
就目前來看,智能酒店在我們的場景布局和探索中并沒有那么強烈的需求。所以,智能酒店一定是我們很關注的一個場景,但是目前我們可能更關注智慧地產和智能園區(qū)。
同時我也比較贊同今天的一位演講嘉賓的觀點,有些行業(yè)因為確實有錢,所以可以先進行部署。
雷鋒網:您如何看待當下消費物聯網市場現狀,存在哪些問題?
周炯:我們認為消費物聯網平臺發(fā)展很好,最終也一定會實現,但是目前來看,還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消費類物聯網平臺上的商業(yè)模式并不是很成熟。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物聯網公司在商業(yè)模式上都還處于摸索階段,只是以大家各自對它的不同定位進行不同的探索。
第二,所有消費物聯網廠商各自頭上都飄著各自的“云”,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很難區(qū)分不同“云”的區(qū)別,除非用戶專門買某朵“云”下的產品,他會感知度很強,但這種客戶畢竟是少數。所以對普通消費者而言,天上飄了這么多“云”,其實感受并不是特別好。
例如,現在很多物聯網設備出了這朵“云”之后用起來就比較麻煩,除此以外,還需要下各類APP,需要注冊……
當下消費物聯網市場就像移動通訊剛興起的時候,每個國家的網絡并不相通,出國需要另外換一部當地的手機用。最后是大家構建了統一標準后才有了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
物聯網也是如此,需要大家“談合作”,各自談,或更高一層來談,最終解決區(qū)域性,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
「AI投研邦」將在近期上線CCF GAIR 2019峰會完整視頻與各大主題專場白皮書,包括機器人前沿專場、智能交通專場、智慧城市專場、AI芯片專場、AI金融專場、AI醫(yī)療專場、智慧教育專場等。「AI投研邦」會員們可免費觀看全年峰會視頻與研報內容,掃碼進入會員頁面了解更多,或私信助教小慕(微信:moocmm)咨詢。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本專題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