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鄧鄧大人 | 2016-09-08 16:14 | 專題:See you on the 7th——蘋果發(fā)布會專題 |
雷鋒網(wǎng)按:本文截取自作者鄧鄧大人授權雷鋒網(wǎng)原創(chuàng)首發(fā)的《關于iPhone 7,我只講兩點》。原文鏈接:http://www.ozgbdpf.cn/news/201609/AzMYPkFlFA4vhxoe.html
在 iPhone7 發(fā)布之前,不少手機就已經(jīng)把 Home 鍵做成不能按壓,只能觸摸,當時他們都在說你看,不能按壓的 Home 鍵是個趨勢,蘋果都這么做了。按鍵按不下去然后極力開脫的最大后盾就是 iPhone7 也將這樣做。
然而,iPhone7 確實這么做了,但是再看看現(xiàn)在那些固定死的 Home 鍵手機,再看看 iPhone7 的 Home 鍵,是一個東西嗎?除了形式上的相同外,體驗上是一樣嗎?
這是我在今年 6 月發(fā)的一條微博:
你看到一個開了洞的按鍵,本能的做法就是用力按一下,然后發(fā)現(xiàn)這貨特么巋然不動,沒有反饋也沒有按鍵咯吱咯吱的聲音,是不是覺得被欺騙了?
這就是設計不符合心理預期所帶來的落差感。
那么蘋果的 MacBook 的觸控板也取消了原有機械按鍵,觸控板固定死了。為什么按下去并沒有覺得被欺騙。因為蘋果有 force touch 和 taptic 啊,它們的合作模擬了我按下去該有的按鍵反饋,符合了我的心里預期。所以,我還管它是不是一個按鍵,蘋果用更高科技的東西把機械按鍵代替了而不影響使用體驗反而更可靠。
兩個根本不一樣的東西,即使形式上做到了一樣,但是體驗卻天壤之別。
現(xiàn)在看看這段話,再看看蘋果對全新 Home 鍵的解釋,不謀而合。
還有,我注意到了文案里面這樣一句話:
支持力度感應。它可以配合新的 Taptic Engine,在你按壓時提供精準的觸覺反饋,還可進行個性化定制。
看到這句話,我整個人都震驚了,因為 6 月我還發(fā)了一條微博:
蘋果如果把按鍵的開關取消只保留指紋識別,那么就會加入類似 Mac 上面的壓力觸控,搭載 Taptic Engine 的震動,模擬按鍵反饋的效果。
之前我疑惑的是 iPhone 上面的 Taptic Engine 能否模擬出按鍵效果,這個才是體驗好壞的關鍵。Mac 上面的震動元件可是比 iPhone 上面的大了十來倍啊,震動頻率低,完全做到了以假亂真。
所以,需要攻克的技術點有兩個:
1,在按鍵區(qū)域加入壓力感應,不是跟屏幕共用,而是單獨控制。
2,改進后的 Taptic Engine 模擬出按鍵真實反饋。
蘋果居然在手機上做出來了,Home 鍵增加壓力感應,改進 Taptic Engine,根據(jù)按壓 Home 鍵的力度,Taptic Engine 來回饋相應的震感,讓你以為你按下了一個機械按鍵,其實,這就是科技與科技的結合在上演一場善意的欺騙。
如果說 iPhone7 有什么黑科技,我想這顆全新的按鍵當之無愧。
最后說幾句我對這一代 iPhone7 設計上的看法。
喬納森為首的蘋果設計理念我想大家都有點認知,就是做一個比一體化更強的一體化產(chǎn)品。
從 NewMacBook 的更輕薄,金屬比更大,取消接口只留 USB 和耳機,再到 iPhone7,取消耳機孔,攝像頭凸起由原來的組裝式變成現(xiàn)在的一體式,天線條只留一條,Home 鍵固定,新的亮黑色和前面板 2.5D 玻璃搭配,達成共同的耀眼反光融為一體。
這就是新的 iPhone,更加一體。
將來的 iPhone 會以一種怎樣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呢?
不妨不負責任地猜想一下:
Home 鍵不見了,集成進前面板。
按鍵消失,由力度感應傳感器替代。
Lightning 接口被無線充電取代。
雷鋒網(wǎng)注: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授權,不得刪減內(nèi)容。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