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李賡 | 2017-10-17 19:11 | 專題:云棲大會 2017 |
作為一年一度的中國乃至全球的云計算大事件,阿里巴巴2017杭州云棲大會在前幾天刷了無數次屏。在眾多嶄新發(fā)布的產品、內容背后,云計算正在從最基礎的“云端化”向更加復雜的產品細分、技術組合創(chuàng)新甚至是“AI化”發(fā)展。
反過來看,新趨勢一個接一個,但它們并不是無根之水,依舊需要各種基礎的云計算軟硬件提供能力和創(chuàng)新源動力。這也是為什么阿里云會選擇英特爾合作,后者也是本次大會唯一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
究竟這個中國互聯(lián)網巨頭和硅谷技術巨頭的組合,都擦碰出了哪些火花?雷鋒網在這里就結合云棲大會上全新發(fā)布的信息和各種產品技術細節(jié)為你盤點一番。
在云棲大會的英特爾分論壇上,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yè)部副總裁、創(chuàng)新預研及架構事業(yè)部總經理Dhiraj Mallick首先表示:“企業(yè)的數字化轉型,將帶來第四次工業(yè)革命?!备鶕⑻貭柕墓烙?,2018年大部分行業(yè)中排名前20%的企業(yè)的位置,將被那些積極采用數據技術的公司所占據。
Mallick在現場也舉了幾個例子,有的農民基于數據的分析結果來改變種植玫瑰時的植株間距,有的煤礦利用數據來保護他們的安全等等。他著重想要突出的觀點是——企業(yè)的發(fā)展和運營正在從傳統(tǒng)方式轉向數字化新方式,而且企業(yè)們對此還非常積極。
因為對數字化的期待,也讓企業(yè)們對數據非常渴求,而事實上各種傳感器收集的數據量非常大,各種展示渠道所需要數據也非常大。例如自動駕駛每分鐘就會產生40GB的數據,而VR設備每分鐘卻需要200GB的數據。
這些龐大的數據自然也給云計算提供了全新的要求,Mallick將其總結為五點:流動性和輕便性、自主管理、終端存儲、無邊際以及無處不在的智能。
對于這五點,Mallick也做出了更加詳細的解釋,同時也闡述了他和英特爾眼中一些與云端相關的重要趨勢,包括:水冷將會成為主流散熱方式;服務器的自我管理能力將會變得越來越強;數據將會越來越多的存儲在終端但又通過網絡互聯(lián);數據中心邊際將逐漸消失且總體變得越來越大;人工智能在云端中扮演的角色將會越來越多。
基于以上幾點趨勢,Mallick也在現場表示:“未來的數據中心不再只是存儲數據,它們將驅動行業(yè)變革的發(fā)生?!倍⑻貭査缪莸慕巧褪且屵@種變革成為可能,因為英特爾自身擁有強大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創(chuàng)新持開源開放的態(tài)度,以及對多個行業(yè)有強大的影響力。
作為本次云棲大會中的一個重磅產品,阿里云在周三帶來了全新的“神龍云服務器”。作為阿里云自研、并基于各項領先技術打造出的下一代云服務器產品,它有著諸多創(chuàng)新點,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一個,就是采用了英特爾最新的至強可擴展(Xeon Scalable)處理器。
作為英特爾今年7月才剛剛發(fā)布的最新產品,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可以說是一次重大的改變。用英特爾自己的話來說:這是業(yè)界10年來在數據中心平臺技術上的最大進步。
這次改變也體現在性能上。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的整體性能,相比上一代產品提升了65%,OLTP倉庫負載比當前系統(tǒng)提高達5倍,從而能加速包括建模與仿真、機器學習、高性能計算和數字內容創(chuàng)建在內的多種工作負載。
在全新至強處理器發(fā)布之時,英特爾官方表示:“相比上一代產品,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針對深度學習訓練和推理可提供高達其2.2倍的性能。結合可加快交付人工智能服務的軟件優(yōu)化,相比3年前的、未經優(yōu)化的服務器系統(tǒng),全新的處理器可實現113倍深度學習性能的提升?!?/p>
其他的一些新功能,也讓顯著的性能提升成為了可能:可提高計算密集型工作負載性能的英特爾AVX-512指令集、能夠降低系統(tǒng)延遲的全新英特爾網格架構、用于加密和數據壓縮硬件加速的英特爾QuickAssist技術,以及基于英特爾 Omni Path架構的高速互聯(lián)等。
而在可擴展性上,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最多集成了28個內核,在四路系統(tǒng)配置下最高支持6TB內存,可提供2條PCIE插槽到8條PCIE插槽,甚至是對更多插槽配置提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初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的首發(fā)現場,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yè)部副總裁兼IT變革事業(yè)部總經理Lisa Spelman就表示:“這款全新處理器目前的訂單量已經達到50萬顆,將有30多個企業(yè)和行業(yè)用戶采用?!蓖瑫r,英特爾還與服務器和應用軟件業(yè)界合作,正陸續(xù)推出全新的“英特爾select解決方案”,讓用戶能夠更快、更簡單地發(fā)揮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的全部潛能,來惠及自身的業(yè)務。
憑借著為服務器所進行的一系列優(yōu)化設計,以及英特爾為其打造的一系列配套設備,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已成為了服務器有史以來最強的“超級心臟”。
除了理論測試中的各項佳績外,性能和一系列接口上的優(yōu)化,也讓新一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對于云計算應用,特別是“混合云”的支持更強:它相比于前一代產品,在處理十幾種常見企業(yè)工作負載時,性能提高了平均1.6倍;相比于使用4-5年的系統(tǒng),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將每臺服務器運行的虛擬機數量增加了4.2倍;企業(yè)可因此運行更多的工作負載和應用。
當然,只有強勁的處理器也是不夠的。對于服務器來說,存儲是另外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也是為什么英特爾在這次大會上著重介紹傲騰(Optane)的原因。
在本次大會的英特爾分論壇上,英特爾非易失性存儲器解決方案事業(yè)部資深總監(jiān)David Tuhy就直言:“傲騰是一項將帶來巨大轉變的技術,也將帶來巨大的機會?!?/p>
傲騰起源于一項英特爾和美光聯(lián)手研發(fā)的技術——3D XPoint,它在內部結構上與傳統(tǒng)的RAM內存和NAND閃存完全不同,從一開始就采用了立體化的結構設計。在這樣的立體結構里,存儲容量不再單純受芯片平面面積大小的影響,因此在同樣的芯片面積上,可以容納更大量級的數據,并支持更高的數據吞吐量。
而與此同時,目前各種存儲介質中的“分布”,也給傲騰創(chuàng)造了發(fā)揮價值的空間:SRAM、DRAM等內存存儲介質雖然讀寫速度快,但成本較高,容量增長緩慢;存儲容量最大的HDD機械硬盤容量最大,但速度方面只在持續(xù)讀寫方面有所增長,突發(fā)頻繁讀取能力、反應時間都無法滿足服務器需求;NAND閃存,也就是多數SSD的基礎技術出現之后,成為了兩者中間的一個選擇,但從速度和容量兩個方向來考慮,它還是比較接近HDD。這也讓DRAM和NAND中間出現了一個難得、但又亟待填補的的“真空”。
根據英特爾官方給出的數據,在搭配至強處理器的情況下,傲騰SSD DC P4000X數據中心級固態(tài)盤能讓low Queue depths快5-8倍,在負載下的反應速度快40倍,全壽命期間寫入的數據量可以達到SSD的2.8倍。
用Tuhy自己的話來說:“傲騰實在是太快了,快到數據庫和軟件代碼需要為它重寫,我們也正在著手進一步挖掘它的潛力,相信之后它的表現還將有所提升?!?/p>
早在今年3月,阿里和騰訊就已宣布將在自家產品上使用英特爾最新基于3D Xpoint技術的傲騰。今年9月中旬,阿里云也拿出了憑借英特爾至強處理器和傲騰技術打造的全新商用關系型云數據庫產品POLARDB,相信它也將成為其他云服務提供商學習或模仿的對象。
雖然在外界看起來AR不如前兩年那么火熱,但蘋果、谷歌等一眾巨頭還在AR領域持續(xù)投入,阿里也不例外。在本次大會上,阿里就發(fā)布了全新的AR開放平臺,開發(fā)者通過接入套件,即可快速創(chuàng)建AR內容,無需擔憂其他問題。
在讓AR變得更容易實現的道路上,英特爾同樣有所貢獻,其中RealSense(實感)系列傳感器技術是最為普通人所知的一部分。
英特爾中國新技術事業(yè)銷售部總監(jiān)何火高表示:“英特爾打造RealSense的愿景就是希望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來看世界。”
作為業(yè)內最早提供成熟AR傳感器的公司之一,英特爾旗下的RealSense從2014年至今已經發(fā)展出了4代產品,并且被應用到VR/AR、手機、開發(fā)套件、機器人、無人機、自動駕駛等各個領域。
與前幾代產品相比,全新的RealSense 400系列攝像頭在各項規(guī)格上更進一步,不僅可視角度更大、畫面也更清晰。英特爾還計劃在2018年為其引入ASIC等專用處理器,進一步減輕其在終端上的應用門檻。讓機器視覺的普及成為可能。值得一提的是,英特爾之前已收購了視覺處理專用芯片的制造商Movidius,并且已經將Movidius的部分圖像處理芯片技術應用到了RealSense產品之上,想必更加完善強大的“機器之眼”已是指日可待。
說完硬件再來看看軟件,在本次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周靖人與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yè)部副總裁Robert Hays一起公布了阿里云在大數據計算能力上的系列突破,包括:BigBench數據規(guī)模首次擴展到100T;流計算2.0每秒峰值達千萬QPS,整體鏈路延時亞秒級;E-MapReduce對比同類產品平均性能提升3倍。
作為大數據的端到端基準測試項目,TPCx-BigBench在行業(yè)內擁有非常高的權威地位。目前,TPC官網公布的測試最大規(guī)模為10TB,最佳性能是1491.23BBQpm。
阿里云與英特爾取得的進展,離不開至強可擴展處理器,還有雙方合作發(fā)布的BigBench On MaxCompute+PAI,它們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將BigBench測試規(guī)模拓展到100TB,同時最佳性能達到7000BBQpm。這些成績,是首個源自公有云的Benchmark成績。
阿里云與英特爾在軟硬件優(yōu)化方面的深度合作,在這次突破中同樣發(fā)揮了關鍵作用。據雷鋒網了解,MaxCompute在海量數據處理、機器學習算法運行方面都有優(yōu)勢。由于基于阿里云自主研發(fā)的分布式服務器系統(tǒng)“飛天”,所以集群服務器規(guī)??沙^1萬臺,數據規(guī)??蛇_到EB(10^6TB)級別。
在云棲大會結束之后,MaxCompute的測試環(huán)境會開放一個月,BigBench On MaxCompute+PAI SDK也會開源,供開發(fā)者們驗證和試用。
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yè)部副總裁Robert Hays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能和阿里云攜手在最新的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平臺上對MaxCompute進行深度優(yōu)化,并見證阿里云MaxCompute在BigBench測試中獲取優(yōu)異成績?!?/p>
自2000年以來,全球數據量呈指數級增長,大部分來自互聯(lián)網和移動個人設備。物聯(lián)網也促成了數據生成量的強勁上升曲線。據思科預計,全球移動數據流量從2016年到2021年將會增加7倍。
單單是為了存儲、傳輸、計算這些數據,就能為全球云計算市場帶來巨大增長動力。以阿里云及其最大對手亞馬遜AWS為例,在最新一季度的財報中,兩者的云服務營收同比增幅(年度對比)分別達到了96%和42%。
越來越多的數據流還使得AI技術的應用更為必要:一些行業(yè)的數據流現在非常大,只有AI才有能力處理這些數量的數據和解析其復雜性。但相反的,AI技術的加入也讓人們對于數據更加渴求,進一步加大了人們對于云服務的需求。
根據IDC測算,2017年全球購買公有云服務的支出預計將達到1225億美元,相比2016年增長24.4%。公有云服務支出的復合年增長率幾乎為總IT支出增長的七倍。IDC預測,到2020年,全球在這方面的支出將超過2034億美元。云服務提供商(CSP)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激烈的競爭,需要繼續(xù)努力加快創(chuàng)新步伐并保持低水平的價格。
一方面要滿足市場需求,一方面還要應對激烈的競爭,兩重因素結合起來,轉變?yōu)榱嗽朴嬎泐I域對新技術、產品、服務的巨大需求。
云服務提供商自己也在不斷推陳出新,例如亞馬遜AWS,其新服務層出不窮,同時還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研發(fā)。據悉其2016年第二季度就投入了142億美元用于提升其公有云部門的技術能力。
各大云服務提供商都非常努力,但他們的輝煌成果同樣離不開英特爾的貢獻,包括它提供的越來越強的處理器、越來越快的存儲介質、越來越快的網絡、根據各項云業(yè)務不斷改變的軟件定義基礎設施技術、兼顧軟硬件且規(guī)模更大和更為深入的合作、對各項技術平臺的開放和對多種開源技術及其社區(qū)的支持等。
可以預見,英特爾在接下來更加全面、影響力更大的云時代,還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