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5月13日,《分享經濟的爆發(fā)》一書作者、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阿魯·薩丹拉徹(Arun Sundararajan) 在中國北京“2017全球化背景下分享經濟的發(fā)展與實踐高端對話沙龍”中提出“分享經濟的概念和范疇在不斷擴大”等觀點。他認為,分享經濟最顯著的地方,在于促進包容性的增長,而分享經濟最有效的監(jiān)管方式,是平臺與政府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
以下為演講原文,雷鋒網作出不更改原意的整理與刪減:
所謂分享經濟的概念與范疇正在不斷擴大,也就是會有越來越多的經濟活動都可以歸到分享經濟的范疇之內。
以民宿領域內最大的獨角獸企業(yè)Airbnb為例,世界最大酒店連鎖集團萬豪喜達屋集團旗下酒店110萬個房間,而Airbnb目前一共可以提供三百萬個空置房間,相當于三個萬豪喜達屋。僅2016年元旦前夕的一天,就有兩百萬人提供房間短租。
租車領域,在舊的模式當中,同樣有著這樣一些汽車租賃公司,他們本身擁有一支車隊,可以把自己的汽車租給一些短暫的租車需求的人。在分享經濟的模式當中,這一個租車的需求仍然是由一個平臺來完成匯集,來完成匯總的。但是提供汽車的人卻不再是一個,不是平臺本身,而是眾多的分散群體。在平臺上愿意租車給你的人是有車一族,很多是把自己的私家車租給你用。
法國拼車平臺Bla Bla Car,任何一天,這個拼車平臺上完成的交通量,是法國的國家鐵路的5倍,是全美國家鐵路網載客量的2倍。也就是說,相當于再造了一個規(guī)模更大的國家級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但是它并沒有任何消耗新增的物質,并不需要購置新的資產,我想這就是分享經濟的精華所在。
分享經濟的背后當然有數字的技術作為支撐,但是它跟數字技術有巨大的區(qū)別,跟以前的信息、傳播、音樂、視頻、書籍的出版等等行業(yè)也有著巨大的差別。因為分享經濟現在所進入的行業(yè)往往都是一些大規(guī)模行業(yè),在發(fā)達國家內占據GDP很大比重。
就變革影響而言,我認為在中國的影響最為深遠。因為中國的消費階層還比較年輕,可以實現跨越式的發(fā)展——跨過20世紀,從一定要擁有資產所有權的時代,跳到更加高效的分享經濟的時代。也就是說,中國可以是越過那一個重資產消費的模型,而跨越到輕資產消費的模式,所謂輕資產就是個人不需要擁有太多的所有權,就可以輕易的實現按需服務。
分享經濟的發(fā)展需要有眾多的支撐,其中一個支撐當然就是信任的體系,而數字的科技,它打造了一種全新的商業(yè)的信任的體系。其實信用的模式有很多種,每一種新的信用體系誕生,必然都會催生經濟活動組織方式的變革。
什么樣的平臺最容易獲得成功呢?我想是那些能夠提供信用體系的平臺,他們能夠以可靠又透明的方法促成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接下來就是思考政府的監(jiān)管制度是否也要發(fā)生相應的變革。畢竟政府代表著更廣泛的人民的利益。我看到在很多國家,規(guī)則的執(zhí)行已經是從政府轉移到了眾多平臺肩上。而最有效的平臺監(jiān)管方式,則是政府與平臺之間互相合作的模式。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