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其實我們內部一直講要‘忘掉’搜索。”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百度副總裁、百度搜索總經理趙世奇如是說道。
最近,百度和百度搜索都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原因很簡單——百度終于要對自己做了25年的搜索動刀了。
百度的搜索變在哪里?最顯著的變化是在“框”上。
十幾年前,李彥宏就提出了“框計算”的概念:
用戶的人機交互可以只通過一個搜索框完成,系統可以更準確地識別用戶更復雜的需求,再把平臺上多種多樣的資源返回給用戶。
為了這個理想,李彥宏特地請來了NLP領域的大牛王海峰,擔綱百度的AI事業(yè),這才有了后來的文心大模型,趙世奇的工作也與之一脈相承。
也是在這段時間里,搜索的賽道上,百度有了不少新的對手;而大模型的沖擊,也讓搜索的價值再次被AI挑戰(zhàn)。
今天多數大模型產品都有聯網搜索的功能,搜索增強技術也不再是什么秘密——在今天搜索還有價值嗎?
今天的搜索,語義和25年前早已不同。過去的搜索,是用戶在網絡上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而今天,百度想要做的是向前更進一步,讓用戶人機交互的鏈路變得更短。
這也就回到了最開始的那個問題,百度要“忘記”搜索。
對于“忘記”,趙世奇解釋道:“‘忘記’搜索,指的是忘掉老的搜索形態(tài),因為AI搜索不該只是AI嫁接一個搜索框,真正的AI搜索應該是一個更深度的融合?!?/p>
在這樣思路的指導下,百度的搜索框變得更“大”了,不止是它的形狀更大,今天能裝下的文字更多,也能搜索文件,調用AI工具,能滿足的用戶需求也變得更多了,更貼近當年“框計算”的構想了。
這次發(fā)布,百度信息輸入的“框”也不再只是個“框”,它變成了電話另一頭的小助手,變成了可以識圖看圖的各業(yè)專家,甚至變成了視頻通話對面的“知心朋友”,可以與用戶自由地對話,而不再是一個需要不少技能才能掌握的信息工具。
不僅如此,加入了工作臺的百度AI助手能做的事情更多了,從文檔、圖片、視頻創(chuàng)作,到代碼生成,百度沒有掉隊,該有的功能應有盡有。
無論是生成手抄報、提取線稿,還是創(chuàng)作一個長達3分鐘的創(chuàng)意視頻,還是生成一個可二次編輯、可運行的代碼,在百度AI助手,一句話就能搞定。
在這個過程中,MCP起到的作用也相當重要,被獨立封裝的兩百二十多個AI能力都被接入進了百度搜索的二十多個細分場景里,無論是潮玩、汽車,還是金融、醫(yī)療等領域,在百度搜索都能獲得更專業(yè)的AI幫助,一站解決用戶的復雜需求。
而輸出端,百度也做了重構,把豐富的AI能力用MCP的方式接入進來,不僅為用戶推送準確、實時的數據,更把信息整合成為知識——多模態(tài)、更好讀、更好懂的圖文音視頻知識,這就減少了一層用戶分析和理解的成本。
比如你想百度京郊哪里的咖啡廳適合周末度假,搜索給出的不再是一個個網頁,要你自己去橫向對比,而是一個整合后的答案,幫你優(yōu)中選優(yōu);抑或是你想百度電動車國補的信息,搜索也不再只是甩一個政策鏈接給你,讓你自己解讀,而是把政策、條件、要求、鏈接、甚至小程序一一給到,省去了中間不知道多少煩惱。
從外面看,百度搜索的變化,只是搜索框變“大”了一點點;但在用戶看不見的“黑盒子”里,百度做的技術升級卻在默默地為了體驗升級而大步奔行。
別再說百度走得“慢”。搜索的升級上,平衡與取舍對于百度來說至關重要。任何一個產品經理,要操刀一個超7億月活的產品時,都不可能隨心所欲、大刀闊斧。
畢竟,當“百度一下”已經變成了國民級的工具,新的變化如果沒法讓老用戶用得習慣,百度面臨的可不只是商業(yè)問題這么簡單。
但百度搜索“不得不變”。AI賽道上,百度必須走在前面,否則必然被大模型顛覆。
百度的變,也不能“為變而變”,要尊重用戶、“春風化雨”。用戶可以自主選擇要不要接入AI功能,而不是“一刀切”地被強制轉變。而百度輸出的信息,也不會“一步到位”,全盤接受AI,而是一點一點地擴大覆蓋。
“我們就一方面要堅定地往前變——不能太瞻前顧后,不能畏首畏尾;但同時,我們確實要在過程中不斷地吸收用戶的反饋,去讓搜索變得更好一點?!壁w世奇如是說道。
但回歸到本質,搜索對于百多來說,其實也沒有變——說白了,它一直是用戶與互聯網茫茫的“信息海洋”最直接的交互,是用戶進行人機交互,輸出、輸入信息最直接的超級入口。
搜索的價值,并不體現在“搜索”這兩個字上,就如同趙世奇所說,今天“搜索”已經不足以代表搜索正在做的事情,它的外延在不斷的擴展。
但在信息輸入和輸出的角度上,搜索一定會向著更多任務的滿足、更深入的個性化、更豐富的內容形態(tài)、更主動的內容創(chuàng)作發(fā)展。
“無論起不起早,太陽都會照常升起。而我們看到了這個趨勢,就應該進入到一個一定會發(fā)生的事情。”趙世奇如此總結道。
雷峰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