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對于大多數(shù)在城市里生活的朋友來說,日常出行肯定少不了交通工具,無論是地鐵、公交、出租車、網約車、還是共享單車,它們的初衷都是為了縮減我們交通出行的時間。以上列舉了很多常見的交通工具,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似乎有很多的選擇,不過就中短途出行這方面來講,恐怕以上都不是最佳的出行方式,特別是在1~5公里這個距離內,如果公交地鐵無法直達,打車要等而且太貴,騎單車又太遠,這個時候該怎么辦?
其實對于中短途出行來說,最便利的是小型電動車,他們的最高時速在20~25km/h,速度比共享單車要快很多,方便攜帶,可以與地鐵、公交等工具無縫銜接,解決最后幾公里的問題。這次,我們愛搞機給大家體驗的這款IMMOTOR GO就是一款時速高達25km/h,最高續(xù)航里程無上限的三輪智能微電動車。
我們現(xiàn)在手機上下載IMMOTOR GO App完成注冊后,開啟藍牙,再掃描車身下方的二維碼完成與IMMOTOR GO的連接。
可以看到,在最開始IMMOTOR GO處于收納狀態(tài),將車身上方的拉桿往上輕推即可拉出車頭拉桿。
再將拉起車身下方的多功能開關,將后輪像后方平移,將踏板水平放置于后輪上方,隨后多功能開關便扣緊并卡穩(wěn)。
在拉桿處可以看到紅色的按鈕,往下按的同時并提起拉桿,將整個車頭拉起,再展開提車把手。
IMMOTOR GO在身上中部有放置電池的電池倉鎖,打開電池倉鎖,最多可放入兩塊136WH的電池。另外,如果只有一塊電池的話,IMMOTOR GO也可以正常運行。
至此,我們就看到了它的完全體,IMMOTOR GO處于可乘起的狀態(tài)。
IMMOTOR GO展開全過程
IMMOTOR GO采用少見的三輪式設計,可以收納成柱狀拉車模式,展開后則是滑板車騎乘模式。
IMMOTOR GO的車身前面配有兩個燈,一個是用于夜間照明的大燈,一個是在大燈下方的Logo燈。
在燈的左邊有個揚聲器開口,內置了鳴笛喇叭,喇叭的音效默認是汽車的鳴笛聲,在App中我們可以將喇叭音效更換成其它,例如狗叫聲、單車的叮叮聲等等。在手機藍牙連接IMMOTOR GO的狀態(tài)下,IMMOTOR GO的揚聲器會充當藍牙音箱的功能,可以播放手機中的音樂,用戶可一邊騎行,一邊聽歌,音效比手機自帶的揚聲器好很多。
IMMOTOR GO的全部控制按鍵都集中在把手和車頭部分。把手外覆蓋有一層類膚材料,貼合手掌,握持感好。
左手把手上有剎車鍵、多功能鍵、喇叭鍵。長按拍照鍵可以調節(jié)IMMOTOR GO的檔位至2檔以上。
右手把手上則是油門鍵、定速巡航鍵、大燈鍵。
在車頭的屏幕左右兩邊分別是USB接口和電源啟動鍵,其中USB接口可用于給手機、平板等電子設備進行充電。
IMMOTOR GO采用一塊LCD黑白屏,顯示的信息量豐富,涵蓋了車輛狀態(tài)、里程、速度、電池電量等等駕駛中所需的重要信息。(可顯示電池電量、藍牙、信號、剩余可駕駛里程、當前時速、車燈狀態(tài)、車鎖、當前里程、總里程、速度模式)
IMMOTOR GO的底板外層為磨紋塑料,內有一塊鋼板作為主體支撐部分。在雙后輪之間有一個紅色的后燈,前后滑輪處均配有彈簧避震裝置。另外,在用戶進行剎車時,后輪的紅色尾燈會自動亮起,以提示后方車輛、行人IMMOTOR GO正在剎車。
IMMOTOR GO的電源適配器
IMMOTOR GO電池充電底座
IMMOTOR GO的充電方式多種多樣,最常規(guī)的可將裝有電池的IMMOTOR GO直接接入電源適配器進行充電,用戶也可以將IMMOTOR GO內置的電池取出放在IMMOTOR GO官方的充電底座上進行充電。
IMMOTOR GO的官方App內置了導航、上鎖、運動模式、行程記錄等等功能,用戶可以在App上了解到與車輛騎行相關的詳細信息,甚至連車輛的自檢也可以在App中完成。
在IMMOTOR GO App的導航功能中,用戶可以輸入指定地點進行導航,在IMMOTOR GO上安裝手機支架配件后,用戶可以很方便的看著導航進行騎行,同時,在進入導航模式后,用戶可以通過車身右把手的實體拍照鍵進行拍照,非常的便利。
健康體檢功能可以檢查車輛的內部器械狀況包括發(fā)動機、電池、藍牙、傳感器等等;行程記錄功能則是可以詳細的記錄用戶的運動線路數(shù)據(jù),包括里程、時間、甚至是IMMOTOR GO的排碳量;電池詳情當中可以看到電池的剩余電量、電池溫度、沖電狀態(tài)等等。
IMMOTOR GO內置了兩種騎行模式,包括我們最常規(guī)的運動模式以及非零速啟動模式。Logo燈和大燈的控制也可以在App中完成。
在運動模式下,用戶可以在App內對IMMOTOR GO的速度進行限制,最高可達25km/h。值得一提的是,在運動模式下IMMOTOR GO有三種自帶的限速模式,Model 1、Model 2、Model 3,這三種模式可以在通過車身的多功能按鈕進行調節(jié),在Model 1模式下,車輛限速10km/h、Model 2限速20km/h、Model 3則是無限制最高可達25km/h,而在用戶剛剛拿到新車的時候,車輛會默認進入新手模式,在1公里的里程內都會限速5km/h,1公里后,用戶才可以正常使用這三種模式。
IMMOTOR GO還很貼心的配備了非零速啟動選項,開啟后,用戶每次發(fā)車必須進行正常的滑車操作才能啟動車輛,這對于很多習慣于普通滑板車的用戶來說,使用起來會更加的順手,同時也減少了那種上車后按鍵啟動所帶來的那種突兀感。
IMMOTOR GO雖然是滑板車,但是采用了三輪式設計,踩上去的時候非常平穩(wěn),并不像其他雙輪電動滑板車一樣需要一段適應平衡的過程。
速度:新用戶在行駛了一公里后,調成Model 3模式就可以將車速最高升至25km/h。用戶通過IMMOTOR GO右把手的加速鍵進行加速,IMMOTOR GO的整個加速過程有平穩(wěn)的過度,人和車在加速過程中始終可以保持一定的平衡,不過在加速到25km/h后,會感受到明顯的推背感,這種推背感是反方向風的阻力所帶來的。
操控:上車以后,IMMOTOR GO的操控實際就很簡單了,用戶大多數(shù)使用到的也只是剎車鍵和加速鍵,兩只把手的有比較舒適的握持感。雖然是前輪驅動,不過它的左右轉向還是比較方便。
剎車:剎車方面,由于IMMOTOR GO的最高時速可以去到25km/h,所以不建議在15km/h以上的速度進行急剎,在使用過程中最好是先是將加速鍵松開,讓速度平緩下降到15km/h以下再緩慢的帶一下剎車會讓整個過程過渡得更平順。如果是在15km/h以下的情況,用戶可以根據(jù)當前的路況環(huán)境選擇性進行連續(xù)按下剎車或是長按剎車鍵剎車。
避震:IMMOTOR GO前后的三個輪都采用了高強度的彈簧多軸避震裝置,筆者以25km/h的速度經過減速帶也沒有帶來非常大的震動,這都是IMMOTOR GO前后雙避震裝置的功勞。
無燈光
一檔燈光
二檔燈光
續(xù)航:IMMOTOR GO采用的是136WH的電池,最高可以放入兩塊,官方宣稱在兩塊136WH電池的情況下能夠保證運動模式36公里的續(xù)航,而在實測當中,以均速17~18km/h騎行30公里后,電池電量剩余10%,基本上能達到官方宣稱的標準。那么IMMOTOR GO官方宣稱的無線續(xù)航是怎么回事呢?實際上用戶會發(fā)現(xiàn),IMMOTOR GO的電池并不大,電池通過卡扣放入車內,無需工具拆卸,用戶在背包中放入備用電池隨時隨地更換,而且IMMOTOR GO在助力模式下,可以維持非常高的續(xù)航公里數(shù),難怪說這是一臺可以拖著走的特斯拉。
超級電池:IMMOTOR GO電動車最大的特點其實就是它的超級電池,與其它電動車不同的是,超級電池不僅能為IMMOTOR GO供電,通過AC/DC轉換器我們可以將電池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為其它設備供電,小至手機,大至咖啡機。換句話說,騎著IMMOTOR GO,就等于是隨身帶著一個超大容量的充電寶,我們可以用隨時用它來為各種設備供電。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評測中,我們使用的超級電池是136WH版的,IMMOTOR GO本身有提供99WH版本超級電池,這樣用戶就可以將超級電池帶上飛機了。
照明: IMMOTOR GO的車頭配備了一個Y型大燈,支持兩檔的燈光調節(jié),可在App在進行調節(jié)/通過車身右把柄調節(jié),在弱光道路上燈光的照射距離為5米左右,因此在夜晚無燈光的道路不宜以過高的速度行駛。
IMMOTOR GO收起全過程
攜帶:IMMOTOR GO可以折疊成柱狀形態(tài),將拉桿拉起后,我們能通過拉桿以及底部的滑輪進行拖行。
其實作為一款電動滑板車,用戶最關心的一定是續(xù)航和速度這兩大問題,如果說國內市場上的電動滑板車在速度和續(xù)航這兩方面的平均分為60的話,那么IMMOTOR GO則最少可以打個80分,25km/h的最高時速和高達36公里的續(xù)航(可以便攜更換電池)已經超越了市面上多數(shù)電動滑板車。而在剎車、操控、避震、照明、便攜等等小的方面,IMMOTOR GO也做得十分人性化,用一句話來形容IMMOTOR GO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雖然IMMOTOR GO采用三輪式設計有很好的平衡性,而且剎車和避震裝置都做得十分到位,但是對于電動滑板車來說,始終是小心駛得萬年船,無論是什么樣的電動滑板車,從理論上來講,它始終存在翻車的風險,這一點需要用戶自行注意。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