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圖片來源:NASA)
未來,將會有一家非常幸運的公司接手宇宙中讓人垂涎已久的,最具有價值的“房產地塊”。這樣說毫不夸張,我們甚至不能稱之為“地球上”,因為這件藝術品是屬于整個宇宙的——它就是由美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參與建造的國際空間站ISS。
據digitaltrends報道,在最近的一次發(fā)布會上,NASA除了進一步表達自己奔赴火星的計劃外,還透露出了一個重磅消息,那就是他們計劃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也就是十年后,將國際空間站的控制權轉交給其他商業(yè)公司或者個人。這也就意味著,NASA要賣掉國際空間站(ISS)了!
(圖片來源:digitaltrends)
對此,NASA探索系統(tǒng)開發(fā)副主管Bill Hill稱:
“一直以來,NASA都試圖在近地軌道上進行經濟開發(fā)。我們的最終計劃是將空間站交給一家有實力的商業(yè)機構,這樣NASA就能繼續(xù)在近地軌道上進行更專注的科研了?!?/p>
NASA作出的這一決定并沒有十分讓人意外,這個時間點也與美國政府的相關計劃相互吻合。未來,美國政府的重心將轉向近地軌道開發(fā),他們?yōu)閲H空間站提供的資金也將會在2024年終止,新的平臺還將負責登陸火星的中轉任務。
另外,一位NASA的員工告訴Digital Trends,目前,移交ISS的準備工作已經在進行中了。有人猜測,跟NASA合作運送宇航員上空間站的SpaceX和波音公司很可能成為其交易的對象。
因為在2012年以來,SpaceX就在幫助NASA執(zhí)行國際空間站的補給任務,這期間一共成功完成了9次補給。雖然對馬斯克來說,登陸火星比打造空間站重要,但這家異軍突起的私人航天公司恐怕對國際空間站感興趣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據了解,目前的國際空間站是歷史上第9個空間站,由美國、俄羅斯、歐洲和日本等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航天機構(不包括中國)合作運轉,該空間站能夠保證7名宇航員組成的乘員組在40萬米高度的軌道上進行長期飛行和工作,并且能夠容納15人同時進行科學考察。而NASA這次說的移交,其實指的是把美國運轉空間站的權限轉手給商業(yè)公司。
如果正式移交成功,這將會是NASA在探索太空事業(yè)上進行的最近一次的“外包項目”。其實,早在2010年,NASA就開始在美國尋找商業(yè)公司來提供資金等支持,讓他們完成飛船研發(fā)和發(fā)射的工作。
NASA將空間站的控制權移交出去,最大的原因也許是來自國會資金的壓力。美國國會的撥款資金預算計劃只能夠維持空間站運轉到2024年,這還是奧巴馬延后的結果,原本是打算在2016年就停止資金支援。
而移交ISS控制權帶來的最直接好處是能減少NASA的不少開支。NASA希望用更有效率、耗費資源更少的方式來完成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這對于富有情懷的太空探索并不是一件好事。這意味著NASA現(xiàn)在已經沒有太多資源可以投入到開發(fā)更前沿的太空探索技術上,而以往用10年的時間就把美國宇航員送上月球的事情估計也會很難再看到了。
Via digitaltrends
推薦閱讀: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