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編者注:本項目來自Instructables,原作者為thehydoctor。
作為一個非專業(yè)的攝影師,要想讓手里的相機像雞頭一樣穩(wěn)定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13年的時候我就想做一個相機平衡器了,我跟著玩RC的創(chuàng)客們玩了一陣,那時候做的相機平衡機還只能用舵機控制。2013年年中是,Alexmos突然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愛好者級別的無刷控制器。使用這種控制器,我們不再需要舵機,只需要無刷電機就可以了,而且其平衡性也上了一個檔次,平衡過程也更加順滑。
30組25mm圓形固定夾
3根500mm 碳管
2塊2.5mm 300x100碳纖維板(有3D打印機就不需要)
2個5208無刷電機
2200mAh LiPo電池
Tarot支撐臂
5mm支撐軸
5個5x9x3mm法蘭軸承
3.2mm鉆頭
40個M2.5壓接螺母
熱縮管
呼吸面罩(碳纖維粉塵危險)
3D打印機(可選)
總物料成本大約為250美元(不算相機)。
有的結構組件并不容易購買,但現在是3D打印時代,有一臺3D打印機就能輕松搞定了。點擊這里下載所有需要加工的結構件。沒有3D打印機也沒有關系,你可以手動切割碳纖維板或其它材料自行制作。
我自己使用的是數控機床加工碳纖維板進行制作的方式,將設計的CAD文件轉換成G代碼之后輸入數控機床即可。
我自己也手動加工了幾塊試試,雖然看起來并不十分整齊,但難度并不大。
將壓接螺母固定到加工好的碳纖維板上。
切割碳管,我切割了8段不同長度的碳管,包括2段5.5英寸的以及4英寸、6.5英寸、8.5英寸、9.5英寸、18英寸各一段。
作為萬向節(jié)的定位部分,我需要做一個釘針來支撐固定臂的第二部分。最后我決定通過一個新的定制后的版本來取代萬向節(jié)電機軸。我使用的軸的直徑和無刷電機的軸一樣,并且在其末端添加了一個用于固定支持臂的寬一點的套管。
替換電機軸的使用需要用一點蠻力:用錘子將無刷電機軸敲出來。然后將更長的自定義軸安裝上去。
組裝手把:
組裝監(jiān)控器固定盒:
組裝中間支架:
連接部件:
組裝定位臂:
組裝相機基座:
組裝旋轉結構:
上圖左邊是一個Alexmos二軸控制器板。右邊是一個包含有陀螺儀的小型電路,需要固定到相機上。
控制板上最粗的兩條線連接LiPo電池。上面較細紅色和黑線連接瞬時開關上。
很簡單吧。這個項目的主要難點在于結構部件的制作,平衡部件本身并不需要特殊的程序設計。通過陀螺儀和萬向節(jié)控制器的自動控制就能輕松實現。下面是演示視頻:
2015-2016賽季全球創(chuàng)客馬拉松深圳大學站將在12月18日火熱啟動!關注“硬創(chuàng)邦”(微信號:leiphone_bang),可實時跟進最新活動消息!而且,雷鋒網在未來三個月內選一個合適的時間,在北上深選擇一個地點,舉辦創(chuàng)馬“火星救援”專場!詳情可點此處了解。
此外還可加入全球創(chuàng)客馬拉松主群(群號:259592983),參與我們的互動討論~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