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劉芳平 | 2017-03-03 08:35 |
在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看來,AR(增強現實)的核心在于人工智能,這并沒有錯,要增強現實首先要看懂現實,并根據現實提供信息,這些過程都需要人工智能技術。
但 AR 之所以為 AR,也是因為它的信息展現方式——在現實的基礎上疊加虛擬信息,而這需要一種未來式的顯示技術,類似《少數派報告》阿湯哥凌空操作的那種。雖然在手機上也可以實現 AR,但這種 2D 小屏幕顯然沒法真正說服許多用戶這就是所謂的 AR。
許多公司都曾嘗試打造這樣的顯示媒介,而迄今被嘗試最多的是名為光波導的顯示技術,可以說這是 AR 顯示領域最熱的技術之一。
但這些產品目前還沒有真正開拓出一個大市場,原因有很多,但顯示技術不夠成熟也是一方面。使用了這項技術的 HoloLens 可視角只有 40 度,但遠沒到沉浸感的水平;而且畫面的質量(亮度、顏色等)都離 IPS 或 AMOLED 還差很遠。
到底什么是波導光學?它有什么優(yōu)劣?它處于怎樣的發(fā)展狀態(tài)?雷鋒網邀請了國內專業(yè)從事波導光學顯示技術研發(fā)的靈犀微光技術合伙人王耀彰來解答這些疑問。
王耀彰,北京靈犀微光技術合伙人;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曾在北京大學量子電子學研究所從事飛秒光梳光頻標的項目工作,后參與組建靈犀 AR 技術團隊,靈犀 AR 在其成立兩年多的時間里,在國內首次完成陣列波導 AR 光學模組并小批量投產,在增強現實光學技術方面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本期公開課內容將包括但不限于:
波導光學技術原理介紹。
波導光學顯示有何優(yōu)劣?
波導光學技術發(fā)展現狀及未來展望。
活動時間:
3月7日晚8點
活動形式:
斗魚直播(房間號:788495)+微信群與嘉賓問答互動
本次硬創(chuàng)公開課專場將會有【斗魚直播+微信群問答】兩個環(huán)節(jié)。讀者可申請加入本場活動微信群,嘉賓直播授課分享結束后,將會在微信群與群友問答互動。
報名方式:
掃描下方海報上的二維碼,關注“雷鋒網”公眾賬號后,公眾號內回復“135”報名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