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張馳 | 2014-10-24 17:34 |
Facebook最近發(fā)布了一款獨立移動應用Rooms,這款應用的特點是,用戶可以為特定目的創(chuàng)建房間,討論任何話題。用戶可以用網名參與聊天,發(fā)送的消息類型包括包括文字、照片和視頻。本質上,Rooms就像曾經風靡的聊天室。
Rooms的開發(fā)者Josh Miller表示,他想給移動應用賦予web 1.0時代的一些特性,那時人們會用昵稱而不是真名聊天。與全能的社交網絡Facebook,以及只有單一信息源的秘密不同,Rooms是對兩者的折中,它能讓用戶相對匿名地聊天,而信息源又可根據加入的聊天室而定。
近日,Miller接受了外媒體的采訪,談及了對社交網絡的看法。
我想,當你第一次打開瀏覽器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網絡是沒有盡頭的,你能看到一點,但不可能看到全部,你不會知道還能發(fā)生什么。第二點是,網絡會給人跳躍感,從一個網站到另一個網絡,一切都完全不同。我們的行為也會因此而有所不同,你能展現(xiàn)一個不同的自己。
我覺得這是一種趨勢。以我最喜歡的Tumblr為例,最開始的時候,它讓我能在網上擁有一塊自己的小天地,區(qū)別于其他人的Tumblr主頁。但在iOS版應用推出后,它里面的模板和定制化功能都不見了,雖然后來的更新又加入了這些功能,但總體而言,我感覺移動世界已經失去了定制化的概念,甚至是每個人擁有各自空間的這種理念。
我并不是反對移動互聯(lián)網,只是想將以前的萬維網進行改造,讓它適應移動的趨勢。
我做過一個調查,問一些人他們曾經的昵稱是什么。結果發(fā)現(xiàn),近90%的人的昵稱都和他們的真名沒什么關系,他們會用喜歡的樂隊或球隊給自己命名。我認為,靈活改變自己的名稱,也是我們表達自己的方式。
后來我想到,也許可以根據使用場合,讓用戶改變自己的昵稱。靈活的昵稱帶來了創(chuàng)造性和趣味性,而這也是Rooms想做的,每個人都可以根據場合,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名稱。我想,這也是現(xiàn)在網絡所缺少的一項因素。
一個挑戰(zhàn)是,人們會想知道到底是在和誰聊天,這也是Facebook那么火的原因,真實的身份對很多事來說,都很重要。
另外,有關匿名性的負面影響,我覺得這不關匿名什么事。負面的事情總是發(fā)生在沒有監(jiān)督,沒有人進行調節(jié)的地方,并不是匿名自己的問題。有些使用真實身份的地方也會發(fā)生惡性事件。
現(xiàn)在的社交網絡會采用匿名的方式,但同時會利用用戶已有的社會關系,如朋友和同事。但在以前,網絡的組織方式并不依賴于你的聯(lián)系人,它是圍繞興趣、話題等內容而建立的。Rooms就是采用了這種理念。
對,事實上,在Rooms里面你不可能匿名。我們所關注的是“如何建造社區(qū)”,而不是“如何打造下一個社交應用”。
在社區(qū)里,你需要一個能重復使用的身份,無論是用真名還是用昵稱,你都需要一個名字,而這是現(xiàn)在的匿名社交所沒有的。即便你用PNK4352這樣的名字,我們認為這也能透露一些關于背后的人的信息,讓別人用某種方式了解你,而這是現(xiàn)在的匿名社交做不到的。
我女友在一家非盈利機構工作,他們那里有不小的變性人群體。那里的一位醫(yī)生向我提到過,變性人很難找到其他同類人進行交流,相互支持。像Facebook那樣的社交網絡以真實身份為主,發(fā)揮不了什么作用。就變性人群體來說,Rooms能發(fā)揮一定的作用。
via tc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