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自從易信剛上線的那段時間,筆者新鮮了幾天后果斷卸載,現在已經很久沒有用過了,如果不是因為新版本具備免費通話功能,我估計不會再重新安裝APP。
它是不是第二個微信電話本?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已經讓我走眼了,的確有點電信級產品的DNA。
不過,一個很少用易信的人,且沒參加易信發(fā)布會便寫下的分析,絕大部分一定是錯的。因此,如果還有人還毫不猶豫的去點贊,對我是一種諷刺。
個人對于易信的理解:易信電話通過回撥實現主叫和被叫間的語音通話,雖然在接續(xù)時延上不可能與傳統(tǒng)的語音通話相當,但具備了語音通話對于QoS的高要求。易信電話通過CS域,相較于微信電話本采用的VoIP,接通率等體驗高于后者,這個是昨晚個人測試結論。其次,易信也具備了VoIP的能力,從通信能力上看,易信比微信電話本更勝一籌。
最近剛學會一句話——用互聯(lián)網思維做遠離互聯(lián)網的事,易信做到了,他其實還是傳統(tǒng)語音通話,只不過換了種形式,而免費是推動互聯(lián)網產品使用的原動力。
260分鐘的通話時長(100分鐘易信專線電話+100分鐘多人電話+60分鐘國際漫游電話)都是免費的,由于不需要雙方同時安裝APP,使得用戶使用的門檻降低,這對于激活1.5億易信用戶的活躍度有所幫助。
回顧易信此前的多個版本,逐步具備了社交能力和通話能力,是一個完整的互聯(lián)網產品,比微信電話本更具有吸引力。然而,直到昨晚,我的易信朋友圈只有一個電信業(yè)分析師保持積極的更新,或許是用戶不活躍的縮影。
有媒體報道稱,當沒有蜂窩網絡和WiFi的情況下,易信依然能夠實現語音通話,著實讓我大跌眼鏡,沒有接入網絡哪來的通信?不過也有媒體指出蜂窩網絡是代指3G和4G,如此是否可以理解為易信的推出主要是對2G存量用戶的“挖角”。
易信3.0晚于微信電話本出現,的確讓“免費”二字大打折扣。業(yè)界評論,易信的升級并不是因為微信電話本而來,本可以早于微信電話本推向市場,慢一步推出意在規(guī)避政策風險更有把握,易信長遠目標是要把微信拉下馬,謹慎是可以理解。
馬化騰說,微信電話本的出現讓媒體很激動。個人認為,這只不過是騰訊弱化電信運營商用戶號碼價值的第一步,目前看來盡管是個半成品,停留在試探層面,也有可能是微信未來某個版本中具備的功能。
與微信電話本不同的是,易信語音通話免費且不產生流量,對于微信或者是微信電話本是有殺傷力的,也是對電信運營商傳統(tǒng)語音業(yè)務模式的掘墓,而不是顛覆!但這種掘墓的意義是什么?難道只是給家人/戀人打個電話這么簡單?
我突然悲催的想起了去年某天早晨與某同學關于jego的一段爭論,印象中他是不贊同運營商自己成為掘墓者的,我當時的論點是與其別人掘墓不如自己也掘墓,搶占用戶入口,但心底其實對于語音下滑和流量增長兩條曲線的平衡根本沒有多少把握,但認同電信運營商關于盡量延長過渡期的時間窗口這一理念。
易信與電信運營商是否是對立的?挖角的成本是否是免費的?相關媒體報道,易信和電信將自掏腰包把免費打電話作為補貼給用戶的常規(guī)功能。不難理解,一切“免費”是基于補貼而完成的,既然易信和中國電信都有這方面的能力,那就讓免費之于用戶的行為長期化吧。
筆者唯一的不解是,作為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作為易信的合作方之一,面對的應該是OTT對于傳統(tǒng)語音的替代競爭,而不是自宮式的搶占用戶,且這種低層次爭奪用戶競爭短期內對流量絲毫沒有顯著提升?或許易信只有在下一個版本升級中才能講清楚故事。
目前來看,易信推出的最主要影響是加速中國移動的語音收入加速下滑,2014年上半年,中國移動語音收入1657.8億,同比下降5.3%,易信如果推廣得力,我相信只需半年時間,中國移動語音收入下降幅度將呈兩位數增長,這難道是為了應對中國移動即將推出的VoLTE所做的防御?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不得不為中國電信四兩撥千斤的舉措喝個倒彩。
那么,中國移動的應對策略是什么?只有加快優(yōu)化收入結構,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數據業(yè)務收入在通信服務收入的占比已經達到40.9%,無線上網業(yè)務收入的增長有能力扼制來自語音短彩信帶來的收入下滑,同時加大與騰訊等OTT業(yè)務的合作力度,及加速多種能力的輸出和新媒體轉型,通過多維的手段穩(wěn)固通信服務收入的增長。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