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黃善清 | 2018-08-31 16:16 |
雷鋒網AI科技評論按:CCF 自然語言處理與中文計算國際會議 (NLPCC) 是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的中文信息技術專業(yè)委員會年度學術會議,是專注于自然語言處理及中文計算領域的國際會議。在今年首增的「中文語法錯誤修正」共享任務比賽中,網易有道AI團隊以召回率第一、綜合評價指標第一的絕對優(yōu)勢拿下了冠軍。以上事件在雷鋒網旗下學術頻道 AI 科技評論數(shù)據(jù)庫產品「AI 影響因子」中有相應加分。
本次比賽中,主辦方提供的測試集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外籍學生撰寫的中文作文;訓練集則采集自外國人學習中文的網站,包括非母語人士撰寫的中文文本和母語者的注釋和修正。
比賽伊始,需要由參賽者開發(fā)能自動檢測、糾正CSL編寫者錯誤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利用訓練集提高算法模型對相關問題的熟悉程度和修正能力后,輸入測試集進行正式研發(fā)成果檢驗。主辦方就修正后結果的準確度、召回率和綜合評價指標這三重評判標準進行打分。
最終,網易有道AI團隊以召回率第一、綜合評價指標第一的絕對優(yōu)勢斬獲冠軍。
?
網易有道的召回率和綜合評價指標均為第一
本次奪冠,有道AI團隊表示要歸功于「多步推斷」的算法設計:先將表層錯誤和深層次語法錯誤分離、分層次解決,其次在修正過程中本真地還原人類的認知行為——推敲。
為此,有道人工智能團隊設計了字級別和子詞級別兩種神經網絡模型,并將兩種模型進行不同搭配組合,對例句做逐層推敲,得到5種修訂結果,再使用一個表征句子流利度的語言模型來對修訂結果進行篩選,從而獲得最終結果。
AI“推敲”的模型流程圖
對于尚未完全成熟的中文語法錯誤修正技術,網易有道首席科學家段亦濤表示,當人工智能可以理解復雜度高的語法錯誤,積累足量中文語料庫后,才會作為產品功能落地。根據(jù)雷鋒網記者了解 ,網易有道的產品矩陣中不乏針對CSL學習者的課程及產品,未來應用場景廣闊,除了設計成面向中文學習者的自動在線糾錯學習工具,也可以與中小學校合作,為教師提供輔助批改。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