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如果按照1994年深圳一兩家公司代理美國X-10智能家居產品算起,智能家居已經發(fā)展了超過二十年之久。經過了2014年智能硬件元年的投資熱潮,2015年絕對算得上智能家居“井噴”的一年,不管是IT和家電大佬還是創(chuàng)業(yè)者,都在進行著布局。
然而,另外一種聲音也一直存在,智能家居產品“叫好不叫座”的尷尬,讓很多人對智能家居都看不清方向。二十年了,固有的成見已然形成,是時候該抬頭換個角度來看看智能家居前面的路了。
先講一個比較古老但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19世紀中期,歐洲某地,一位名叫拉爾夫的貨運馬車商人,因為不服新誕生的駕著濃煙呼嘯的火車搶奪了自己的生意,于是向火車商人發(fā)起了賽跑的挑戰(zhàn),他要憑借良馬戰(zhàn)勝這頭看起來笨重的鋼鐵怪物。結果可想而知,一個全新的時代已然來臨,縱使你再怎么奮力抵抗也無濟于事。這就是在火車面世初期,馬與火車的故事。說到底,馬車商人會做出如此的舉動,是他還停留在馬車這一維度去看待問題,他以為這只是馬奔跑速度的一次提升而已,卻沒想這是將馬車扔出時代的舞臺。
Uber似乎在誕生之初就遭遇了這個故事的重演。最能容納創(chuàng)新的美國也不惜用法律來阻止Uber,而中國的出租車司機們也掀起過一輪一輪的反抗。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是因為這些反抗者僅僅把其當成一個純粹的打車或者租車軟件。我曾經分析過Uber在中國能否避免當年eBay被淘寶干掉的命運,關鍵就在于Uber站在哪個維度看待這個競爭。如果Uber扛起分享經濟的大旗,那么還在打車這一領域競爭的那些對手都會輸的一塌糊涂,這就是不在一個維度的馬車和火車競賽的必然結局。
反過來說,如果Uber只糾結在打車的體驗改造上,必然會被國內的滴滴聯軍干掉。用戶對于打車的確有很多痛點,但對“更好的打車”的想象空間卻很有限。
誰能率先用產品來突破用戶的想象,就能獲得用戶的尖叫,最終成為一個時代的引領者。
這是整個思維的變化,完全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市場,而不是僅僅去比拼誰的體驗做的更好、成本更低、服務更好。
智能家居現在就需要這樣一個不同的角度。我們看到創(chuàng)業(yè)者一個勁涌入進來,在用戶體驗、制造能力、價格、服務等方面展開廝殺,同質化的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
然而,等大家回過頭來仔細想想,發(fā)現買單的用戶不多,看起來就是一場創(chuàng)業(yè)者們自己的狂歡。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一種窘境?我覺得根本原因在于創(chuàng)業(yè)者一直在做家居的“改良”,沒有超越用戶的想象空間。
在沒有出現火車之前,馬車的速度一直通過不同的方法得到“改良”,但是這種所謂的“改良”只有少數人會有需求或者去體驗,大多人不會去要求這種速度。因為即使快一倍的速度,對于一個每天出行范圍在十公里以內的人來說,為何需要一輛每小時能快跑一公里的馬車呢,何況還要為增加的這點速度而承擔額外的費用?
騰訊對智能家居的現狀做過一次用戶調查。用戶對智能家居產品接受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產品實用性差、功能簡單、體驗效果不佳、價格過高”,總結起來講就是覺得花錢買智能家居產品并不值得。
怎么突破用戶的這種心理?我認為唯一辦法是必須跳出馬車與馬車的競爭,升級到馬車與火車的競爭。
我們需要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去對待這個市場:從生活出發(fā),給用戶提供在家居空間的智能生活,重構出一種新形態(tài)的生活方式。個人生活習慣其實早已被互聯網徹底改變,但是家庭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卻幾乎沒有,實在顯得太過滯后?,F在智能家居產品基本上都是以互聯網或者物聯網技術為導向,去改造傳統(tǒng)的家居產品,而對用戶生活環(huán)境與之生活方式的適配上沒有任何關注。
以智能電視為例,其一度被當做智能家居的入口,引發(fā)了激烈競爭。有位朋友買了房,裝修的時候問我買一臺小米電視如何。我反問他為什么想到要買這樣一臺電視?可以聯網看電影。
的確,家的一個重要屬性是“娛樂”,過去這種娛樂主要是通過電視承載的。然而,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娛樂的承載方式已經變得種類豐富了,人們停留在電腦和手機上的時間已經遠遠超過電視。那么實際上智能電視的競爭應該轉化成了家庭娛樂的競爭,也就是家庭娛樂的方式要改變。然而幾乎所有以智能電視作為智能家居突破口的創(chuàng)業(yè)者都試圖通過改良電視來給用戶帶來了更多娛樂,比如聯網玩游戲、看電影。
雖然這些電視取得了一定銷量,但是吐槽甚多,且其附加的智能功能被使用的并不多,反而是像解決了遙控器不好找的問題這類產品獲得了用戶認可。由此可以預見,智能電視的競爭,最后又終歸是電視機的一次廉價革命而已。
那么,真正的“智能電視”應該做成什么樣?家庭的娛樂中心。
就拿電影來說,為什么我們要去電影院?如果在家就可以享受電影院的體驗,你還會愿意忍受擁擠、排隊嗎?有創(chuàng)業(yè)公司推出了家庭影院產品,不管是在客廳還是在臥室,一面白墻就能構造一個影院。當然現在存在的不足是,這樣的產品總是和電視去比,卻沒有朝著成為娛樂中心的路上不斷前進。
我們再看現在很多的智能家居產品,完全是基于產品功能出發(fā),是告訴用戶有了這個產品,你能怎么生活,而不是說你應該怎么生活,我們給你做這樣的產品。我認為這就是用戶吐槽現在的智能家居產品不接地氣的根本原因。
假使有一家做好了家庭影院產品的公司,下決心搞定內容,并配套推出類似可以隨著電影而變化顏色、亮度的智能LED燈等周邊的產品,就能牢牢占據家庭娛樂中心這塊市場,進而向整個智能家居挺進。
這其實觸及到的是智能家居現在最核心的兩個問題:做平臺還是做單品?做終端用戶,還是做開發(fā)商物業(yè)?
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在這兩個問題上無法定奪,只能采取跟風的做法,做單品同時怕錯過平臺,做平臺又面臨市場長久的緩慢響應,因而只能單品和平臺一起抓,然后一邊等待風口的到來,但是多少人都等不到。再者,做終端用戶不順利,現在又都走向了開發(fā)商,其實起步早的智能家居公司已經在這個市場折騰多時而無效果。
要破解這個困局,一定要站在家庭生活方式變革這個維度上來。
比如現在有創(chuàng)業(yè)者做智能廚房,也有創(chuàng)業(yè)者做私廚服務,但是就是沒有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將這兩者都做了。我覺得廚房在家庭中的最理想形式就是家庭的星級餐廳。因此,光通過廚房家電的智能化控制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降低享受美食的專業(yè)門檻。
一個是私廚服務,另外一個就是智能幫助下的美食制作,這都是智能家居的明顯優(yōu)勢??上У氖牵斍昂蛷N房有關的智能家居還在圍繞遠程控制電飯煲、冰箱什么的在鼓動用戶,會做飯的用戶才不會在意那么幾個小動作,因為她們愛好的是制作美食的過程,而不會做飯的,可能電飯煲都沒有,談什么智能。
再比如逐漸流行的房屋分享式租賃,其實要解決的一個很大問題就是授信。
要把自己家的房子分享給他人,而且是自己不在家,安全當然最重要?,F在房屋領域的這種分享就很大程度受阻于這個問題,這樣服務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一直沒有很好解決這個問題。那么如果其與一家智能家居公司合作,在初期以利潤分成的方式給用戶家中標配智能家居系統(tǒng),設計一些比如房屋授信之類的服務,是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這就是通過端到端的解決方案來讓用戶走向新的生活方式,單一的產品或者平臺肯定無法做到。
要打開智能家居市場的局面,就必須站在用戶生活的未來趨勢上來思考聯動的解決方案。尤其是創(chuàng)業(yè)者,如果去走家居產品“改良”這樣一條路,失敗的概率就很大。而換個角度,站在改變生活方式這一維度去思考競爭,走向成功的幾率就大得多。
【作者介紹】陳良龍,啊啦??萍悸摵蟿?chuàng)始人(微信dragon-plum)。啊啦??萍?,打造接地氣的智能產品。合作與投資請勾搭:winwin@aldreams.cn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