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樹馬界馬叔 | 2015-03-18 13:35 |
最近,有國外科技媒體透露,蘋果下一代iPhone將有可能植入軟件性質的“Apple SIM”,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物理性質SIM卡。
這并不是空穴來風。早在去年9月,蘋果推出的iPad Air 2和iPad mini 3都內置了一張可以適用于多家運營商服務的可重復編程的“Apple SIM”,用戶只需在系統(tǒng)中進行簡單的操作就能完成運營商和套餐的切換。
其實,多年前喬布斯就有消滅 SIM卡的想法,而如今蘋果正在將這一構想變?yōu)閷崿F(xiàn)。
SIM卡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客戶識別模塊)的縮寫,也稱為智能卡、用戶身份識別卡。目前的手機必須裝上此卡才能使用,SIM卡的芯片上存儲了數(shù)字移動電話客戶的信息,加密的密鑰以及用戶的電話簿等內容,可供移動電話網(wǎng)絡客戶身份進行鑒別,并對客戶通話時的語音信息進行加密。
回顧這些年SIM卡的發(fā)展歷史,也是在蘋果的驅動下逐漸走向小型化。
這些年來蘋果始終在對SIM下剪刀,第一代 iPhone 引入SIM 卡托;第一代 iPad 引入的 micro-SIM;iPhone 5則引入了 nano-SIM。這些當年在競爭對手口中的笑話,如今卻變成了全球幾乎所有手機都在使用的設計。
而從SIM卡的大小上來看,SIM原卡尺寸為 54mm×85mm ,相當于銀行卡尺寸;標準卡的尺寸為 25mm×15mm ;Micro SIM卡的尺寸是12x15mm。而Micro SIM卡尺寸比標準的SIM卡規(guī)格小了52%;而Nano SIM卡又比Micro SIM卡小了1/3,比起標準SIM卡則小了60%,并且厚度也減少了15%。
由此可以看到一個趨勢:SIM卡在逐漸小型化。并且,物理性質的SIM最終走向滅亡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即便物理性質的SIM卡消失了,但SIM的本質卻不會消失,畢竟當下的通信網(wǎng)絡還只能依賴運營商,并且用戶也還需要身份識別、信息存儲等,因此實體的SIM卡消失后,將會換成軟性編程存在而已。而從電腦、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發(fā)展來看,由硬變軟也一直是普遍規(guī)律。
表面上看,蘋果不斷對SIM卡下刀,是從硬件產品設計角度出發(fā),通過小型化SIM卡或者取消SIM卡,讓移動設備不斷小型化和輕薄化。畢竟那個只有數(shù)百K內存的卡片卻擁有那么大的物理面積,實在是浪費了硬件設備的寶貴空間。
而更深層次來看,蘋果消滅掉了SIM卡,卻是與運營商在主導權上進行博弈,如果這張由運營商銷售與掌控的SIM卡消失了,蘋果將成為整個產業(yè)鏈的主導者,從終端到操作系統(tǒng)再延伸到網(wǎng)絡,蘋果的封閉生態(tài)圈也就真正建立起來了。那么,屆時蘋果將成為真正控制全局的江湖霸主。
如果蘋果取消物理SIM卡而是啟用軟性SIM,則相當于切斷了運營商和消費者之間的一個溝通和銷售渠道,這自然損害運營商的利益。英國的《金融時報》曾指出,如果蘋果公司啟用軟件SIM卡,移動通信行業(yè)將會指控蘋果公司試圖掌控運營商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因此,運營商也在強烈地抵制蘋果的這一行為。
據(jù)了解,此前蘋果在iPad Air 2和iPad mini 3中植入軟性SIM,就遭到了相關運營商的種種抵制行動。其中美國運營商巨頭Verizon無線公司,干脆禁止蘋果SIM卡的用戶接入網(wǎng)絡。
不過,也有一些運營商也開始變得妥協(xié)。據(jù)美國媒體分析,如果蘋果在下一代手機中植入軟件SIM,美國移動通信行業(yè)不太可能像Verizon一樣,進行完全封殺,業(yè)界可能學習AT&T公司更為靈活的做法。
而AT&T的做法是,根據(jù)不同類型的用戶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如果是從AT&T購買SIM卡和通信合同,則用戶手機將被鎖定在網(wǎng)絡中,但是用戶如果是從蘋果等其他外部渠道加入AT&T,則可以自由選擇通信資費。
如果蘋果能消滅掉物理性SIM卡,將會是一次顛覆性的改變,這對于手機廠商和消費者來說都是好事。對于手機廠商來說,可以從運營商那奪來控制用戶的主導權,而對于消費者來說,通過軟件操作便能完成運營商和套餐的切換,用戶體驗將得到大大地提升。
不過,以上這一切對于連攜號轉網(wǎng)都沒有的內地來說,說多了都是廢話。
雷峰網(wǎng)特約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